文 号: | 筑府办函〔2019〕60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时间: | 2019-05-30 | 发布时间: | 2019-06-03 17:46 |
文件有效性: | 是 |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筑府办函〔2019〕60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二季度经济工作
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全力确保我市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更好地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发动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2019年3月26日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月2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过半”“半年红”。上半年主要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3%,引进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2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城镇新增就业9.25万人。
二、工作举措
(一)紧盯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深入贯彻稳投资要求,坚持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举、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举、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举,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1.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各区(市、县、开发区)、各部门要围绕国家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和中央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投资三大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城建、环保、水利、交通等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项目,继续保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增速、规模和占比;谋划实施一批中高端房地产投资项目,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占新增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依托2019年在建项目台账和新开工项目清单,按照推进计划,对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新开工项目入库情况进行精准调度,确保上半年完成投资进度4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3.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做好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筹备工作。上半年新开工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80个以上,建成8个,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力争开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宝能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南明区环境治理项目——河滨再生水厂项目等。(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重大办)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网会战”专项行动“1+6”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人民大道南段和花溪大道改造提升、旅游公路环线、9个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委、市水务局等)
5.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汉能、比亚迪、宝能、中电、陶氏化学、德威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确保二季度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5个,建成投产项目18个,完成工业投资65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提高项目审批效能。结合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照80天以内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已经申报和正在申报的项目都按照新流程加快审批,水电路气讯等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接入要同步审批。(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7.切实拓宽资金保障。继续跟踪“两张清单”项目进展情况,积极与金融机构研究新模式新路径,最大限度用好政策红利;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重点做好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安居工程专项的项目申报,以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的摸底报送;及时下达拨付、督促用好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8.服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抓好2019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的筹备工作。全面实施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紧盯项目开工、推进各个环节,做好调度和跟踪督促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时投产。(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重大办、市督办督查局、市金融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三变”改革办)
(二)紧盯消费引领,狠抓市场培育。重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及时制定出台贵阳市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突出重点消费。加大力度促进住房、汽车等重点行业消费。结合当前甲醇汽车的推广使用,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和市场促销,力争在二季度取得新的进展;在轨道交通、人民大道通车后市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的情况下,研究取消购车摇号的限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2.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实施“百店引进”计划,推动现有的商业综合体提质升级,打造高水平新型商圈,打造“爽爽的贵阳,消费的天堂”消费品牌。以建设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加快建设西部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全力做大跨境电商规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3.推动消费下沉。支持限上商贸企业开展汽车、家电、手机、建材等消费品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提升农村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挖掘和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4.刺激假日消费。充分利用端午等节日,抓紧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推介活动,激活假日消费,带动批零住餐等快速增长,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5.改善消费环境。重点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和硬条件,着力解决旅游业“井喷”增长与消费疲软的问题。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重点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吸引更多游客留在贵阳消费,将全市过亿旅游人次变现为消费增长动力。(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
6.畅通消费渠道。线下积极培育、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品质步行街和大型商场商圈,打造一批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加快传统商业综合体改造提升,带动批零住餐等行业提质发展。线上积极培育网络销售新业态,丰富网络销售产品类别,加大推广力度,更好地服务“黔货出山”。(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7.培育新型业态。做大做强“银发经济”“母婴经济”“她经济”,稳步扩大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局、市大数据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
8.狠抓上限入统。重点推进大型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等业态上限入统,其中西南国际商贸城全年新增上限入统企业不低于5家;重点挖掘二手车销售企业,全年新增二手车零售企业上限入统3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9.增加居民收入。深入研究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切实提升消费能力。(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紧盯招商引业,狠抓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加速平台提升。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先行区为抓手,着力推进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航空港经济区四个开放平台扩区和优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提升四个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牵头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
2.抓好政策落地。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等国家政策在贵阳的落地落实,加紧对接72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投资促进局)
3.加快开放项目建设。加快口岸建设进度,积极推动改貌铁路口岸申建工作,力争年底实现临时开放,启动口岸业务;双龙检验检疫试验区上半年基本建成。加快“GA331”商旅文综合体项目落地落实。(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交委、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大力开展招商引业。利用贵阳深化对德合作和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设立商务代表处的契机,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谋划系列国际招商活动;同时,继续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借助数博会谋划开展系列招商推介和招商签约,确保二季度再签约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力争上半年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确保全年新引进产业项目5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5.拓宽开放通道。加快推进对外开放航空通道加密工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支撑,二季度要在一季度开通3条的基础上,争取再开通1—2条;着力推进国际贸易通道,重点是按照构建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诚信、统计监测、风险防控六大体系的要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确保上半年完成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6.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重点办好2019年数博会。(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等)
(四)紧盯八字方针,狠抓供给侧改革。坚决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强化政策文件落实。制定出台《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工作措施》并抓紧实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做好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迎评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3.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10个大数据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提速降费力度,加快推进数博大道建设,确保贵州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新馆等项目在今年数博会期间精彩亮相。(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等)
4.不断推进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公安部大数据中心、戴尔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华为智能制造及数据中心、浪潮大数据产业园、腾讯云启(贵阳)创新基地和西南区域交付中心等引领性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有实质性进展。(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等)
5.深入推进融合应用。大力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和“企业上云”工程,确保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达到80%以上,推出大数据智慧治理应用15个、大数据智慧民生应用10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6.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四转工程”。大力推进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服务业企业100家,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50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紧盯实体经济,狠抓工业经济做大。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源、产业之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工业是主战场,中高端制造业是主攻方向。
1.持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降低用电成本,扩大电力大用户直供电交易范围,继续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研究出台具体措施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2.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以打造中高端消费品制造基地为目标,统筹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双千工程”,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大中高端制造业引进力度。结合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和市级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大中高端制造业引进培育力度,上半年力争引进培育中高端制造项目目标任务的40%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
4.加快发展中高端商贸业。以建设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建设,加快建成西部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围绕塑造“爽爽的贵阳·消费的天堂”消费品牌,实施“百店引进”计划,积极引入各类中高端消费品商贸主体,布局建设中高端商业综合体,推动现有的商业综合体提质升级,打造高水平新型商圈,确保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5.加强工业经济精准化调度。对全市60户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及3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加强专项调度服务,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工作。持续做好工业项目的精准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和入库的进度。继续充实完善工业企业上规储备库。做好二季度全市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充分利用“千企改造、一企一策”、“贵阳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平台,进一步强化项目调度、促进工业投资。强化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紧盯首批纳入调度服务的27个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重点跟踪调度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形象进度及投资完成情况。(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紧盯乡村振兴,繁荣农村经济。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聚合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扎扎实实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三保障”问题,在全市深入开展大调研大排查专项行动,逐村逐户全面摸清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问题底数,对存在的问题“一个不漏”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上半年确保完成3019户、12090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全面解决30户以上自然村寨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6月底前按时完成18个在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解决11.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3.狠抓对口帮扶。深入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实施产销对接、保供稳价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工程,带动10万以上省内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助推长顺县、普安县和天柱县3个贫困县年内出列,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贡献贵阳力量。(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
4.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谋划打造一批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上半年全面启动形成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年打造3个以上。6月底前全面入场施工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半年完成全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万亩,调整以“果、药、茶”为主的种植产业结构20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5.加快富美乡村示范村、示范带建设。全面启动35个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10条富美乡村示范带。推进省级乡村旅游点创建村寨提升,上半年打造1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总收入完成50亿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6.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厕所革命”。在100个村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提升行动,实现80%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全面启动9000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25座村级公厕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7.实现75%行政村农村“三变”改革。实施100个农村“三变”改革共享项目。实现村社合一、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覆盖,确保所有贫困户都参加合作社,每个贫困家庭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牵头单位:市城乡“三变”改革办)
(七)紧盯环境治理,狠抓绿色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狠抓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督促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抓紧实施《贵阳市长江经济带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狠抓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已建成通水的8座再生水厂和已完工土建主体的4座再生水厂于6月底前投入使用;抓紧完善19条排污大沟相关建设方案,加快整治黑臭水体。(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3.狠抓环境治理工作。按照省委“以渣定产”要求,加快磷石膏新型建筑建材基地建设,推动磷煤化工集约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切实把好黄磷行业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黄磷企业督促其抓好整改。长效做好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综合治理。(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
4.狠抓绿色经济发展。紧盯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大力发展磷煤铝精深加工、绿色食品轻工业和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高效型产业,山地旅游、大健康医药、现代高效农业等生态利用型产业,节能环保服务、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环境治理型产业,大数据、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建材等低碳清洁型产业,确保2019年底前全市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比重达到45%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
(八)紧盯要素保障,狠抓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1.切实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征地拆迁、土地收储力度,科学规划用地,优化供地方案,满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用地需求;紧盯重点企业用电需求,最大限度争取大用户直供电和协议用电;把促进劳动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结合起来,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劳动用工问题。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建立完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壮大的体制机制,用好用足发展引导资金、转贷应急资金、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政策性工具,切实提升金融机构放贷信心,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门槛。(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办等)
2.切实加强财税、改革等重点工作。加强税源培植,巩固财税来源,紧盯烟草制品、房地产等对税收拉动大的支柱产业,稳住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大力推行重点税源专项检查行动,促进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增收。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加快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
3.坚持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始终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来打,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相关规定和债务风险化解相关安排部署。持续开展危化品、森林防火、煤矿、道路交通、消防、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等)
(九)紧盯民生实事,狠抓民生工程。
1.深入实施“十大民生提升工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十大民生项目上半年要有明显进展。重点抓紧推进“百校攻坚”“百院攻坚”行动计划,确保上半年建设31所学校、完工9所。(牵头单位:十大民生提升工程牵头单位)
2.积极促进创业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帮助去产能分流安置职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近就地稳定就业、自主创业,确保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9.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8万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3.确保物价稳定。加快建设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提高我市本地供应能力;发挥154个惠民生鲜超市作用,建成25个社区智慧微菜场;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继续稳住商品房价格,坚持商品房和安居房一起抓,防止市农业农村局、房价大起大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运行调度。各地各部门要围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二季度各项目标任务,盯紧盯牢支撑GDP的主要指标和全省综合测评指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牵头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把握时间节点,2019年4月和5月相关工作进展和指标完成情况于次月10日前,6月相关情况于7月15日前报送市发展改革委(联系人:邓建华;联系电话:18985552868),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后及时报市政府。
(二)强化协调联动。各地各部门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牵头与协作关系,协调好市内外、区县间等各方面关系,强化各级、各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纵向联动,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合会商等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高效运作的工作局面。
(三)强化督办检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督办督查局等部门采取专班分组督查、调度协调督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办检查,督促加快进度,定期通报情况,促进工作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双过半”。
2019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