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筑府办函〔2019〕80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时间: | 2019-07-10 | 发布时间: | 2019-07-15 17:17 |
文件有效性: | 是 |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筑府办函〔2019〕80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推动
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市管企业:
《贵阳市推动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市推动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促进全市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停车行业管理水平,缓解全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更好服务民生、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一)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通过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全市停车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全市停车行业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便捷停车服务需求。
(二)推动停车行业振兴。
通过落地实施系列措施,改观停车行业资源权属复杂多样、资源分布不均、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资源使用忙闲不一、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被动局面,推动停车行业健康发展、协同发展,实现全市停车资源的高效聚集、规模化经营、智能化管理,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发展。
着力构建停车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停车行业投融资、停车行业科技发展、停车行业运营管理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城市级龙头企业,推动停车行业向专业化聚焦,建立夯实资本运作——实体承载——科技保障——企业运营创收的全行业发展体系,盘活国有资源实现保值增值。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以基础资源为承载、大数据为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停车行业体系,推动行业资源要素聚集、夯实实体化发展道路、强化科技支撑,最大化实现停车行业的民生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二)工作目标。
1.资源聚集效应基本成型。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纳入统一平台经营管理的公共停车资源、社会停车资源车位数达到100000个以上,城市级统一平台资源聚集效应基本成型。
2.龙头引领作用基本成型。组建城市级国有控股专业化停车行业公司,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将其培育为全市停车行业龙头企业。
3.大数据管理与服务提质增效。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成城市级智慧交通管理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全市公共停车场信息化功能和数据资源的接入,同步引导和推进各类社会停车资源、上下游行业大数据资源接入与开放共享,力争实现数据通、功能通、服务通。
4.民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停车场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智能化、数字化调度,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现象。
三、实施策略
着力构建“六个一”模式,全面规范停车行业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投资使用等行为:
(一)组建一个平台。组建一家城市级国有控股专业化停车行业公司,将市区两级政府、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停车设施,采用资产注入、委托经营等方式实现统一管理经营,打造我市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投资融资、运营管理的龙头。
(二)统一一项授权。将依托市政道路路侧、桥下空间、公园等公共空间设置的停车设施,通过设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依法依规实行统一管理经营。
(三)搭建一张网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全市智慧交通平台下,搭建一个高效、统一的智能化、专业化停车行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络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停车行业资源信息通、数据通、服务通,并逐步将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信息、数据、服务纳入,形成公益性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服务网络平台,进而增加和提升网络平台价值和效益。
(四)编制一个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加强统筹,提升市、区两级规划深度,统一编制全市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重点缓解医院、学校、文化场所、交通枢纽、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集中区以及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难问题。
(五)完善一个定价机制。运用差异化停车费收取作为调节停车场资源的杠杆,实行“政府指导+市场化”定价机制。运营企业根据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强度,实行分区分时差异化定价、阶梯式计费,充分发挥价格的调剂作用。
(六)制定一套管理制度。行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城市停车行业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信息化建设、安全监督、应急处置、执法联动、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和技术标准,为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顶层设计。
1.加强规划统筹。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和停车服务需求,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计划和综合客运枢纽、物流枢纽建设专项规划,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停车场建设经验,按照大小结合的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框架下,编制、修编全市停车设施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等,促进城市功能、需求和服务设施在顶层设计层面的“三位一体”。2019年内,完成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2020年内完成停车行业信息化建设和行业发展等系列规划编制。(牵头单位:市交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在国家和省现有标准基础之上,研究建立贵阳市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安全监督、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停车行业地方性标准体系,确保全市停车行业规划建设、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服务活动的规范可控。(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停车经营主体)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明确各年度建设目标,提升增量。2019—2021年间,城市建成区继续按照每年不低于10000个公共停车位的增幅目标,制定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有序建设推进。(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明确各年度老旧设施设备改造目标,盘活存量。开展全市停车资源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已有停车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目标,分解任务并组织实施,确保符合全市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要求。(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属有关企业、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推广运用新型立体高层停车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机械停车设施等智能化、信息化停车和管理方式。(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交通集团、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探索城市刚性需求旺盛节点停车场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尝试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推进停车场建设。2019年内,以人民大道沿线、轨道交通进出站口等为试点,探索人民群众停车刚性需求旺盛节点的停车场建设模式。(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委;责任单位:市交通集团、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推进市场规范和龙头企业培育。
1.规范市场管理。规范理顺工商注册、经营备案、服务监管等在内的全市停车行业市场经营活动有关工作,出台城市级停车行业管理政策文件并组织实施,确保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市停车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停车经营单位)
2.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市交通集团下组建国有控股专业化停车行业公司,独立负责全市停车行业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等事宜。根据实际情况,集中管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资源和各类商业、地产配建公共停车位;对目前分散在各国有公司、具有产权的停车位,采取股份合作、代营代管等多种方式,交由该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共享收益;新建停车场由该公司统一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推动各类社会停车资源信息接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停车资源逐步纳入统一经营管理,实现共建共享。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公司培育成为全市停车行业集约化经营活动的龙头,培育成为全市停车领域信息化服务和大数据资源的主要集成主体。2019年三季度前,完成公司组建;启动资产注入、接收和智能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年内实现公司正常运转。(牵头单位:市交委、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交通集团、市城投集团、贵阳控股集团、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规范集中全市占道停车位经营管理。集中收回道路划线停车位、人行道划线停车位经营权,由新组建的国有控股专业化停车行业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牵头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委、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占道停车位现状经营管理主体、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推进行业大数据建设。
1.建设城市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建成网络通、数据通、服务通的市级智慧停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各类停车资源接入,实现全市停车资源信息动态统一调度和管理。(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交通集团)
2.推动各类停车要素大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和应用:研究出台各类停车要素大数据资源接入引导性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APP接入市级智慧停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服务,推进实现不同类型的停车场管理业态和个人使用者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引导全市停车大数据资源加快聚集。(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国资委、市交通集团、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1.健全规划、用地保障。明确停车行业规划在城市级、区级城乡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中必须包含停车行业子规划,实施常态化停车行业规划编制和修编。完善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的政策措施,配套规划制度,适时更新匹配用地保障计划。(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健全行业管理保障。根据《贵州省停车场管理办法》规定和要求,同步高质量发展工作进程,配套出台相关行业管理政策文件。(牵头单位:市交委;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健全金融、财税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停车场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停车场投融资和合作模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停车场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统筹考虑公共停车资源的市政公用设施属性、财政能力等多方因素,结合经营管理实际,依法依规给予财税政策倾斜。(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4.实施特许经营保障。将公共空间停车设施纳入公用事业范围,实施特许经营,实现统一管理。(牵头单位:市交委、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直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贵阳市推动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市停车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以及重大项目审批等工作。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有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
(二)强化督查考核。将各阶段工作内容完成情况与各年度政府目标考核相挂钩,由市督办督查局、市交委牵头,对实施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导,与政府目标考核同步考核、同步评价、同步结果应用。
(三)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全市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改革活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改革成效,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贵阳市推动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贵阳市推动停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王 嶒(副市长)
副组长:肖振能(市政府副秘书长)
俞 洋(市交委主任)
成 员:张民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孔德全(市财政局副局长)
韩 荣(市国资委副主任)
胡 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张 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李永前(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总工程师)
胡开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张 毅(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罗继荣(市审计局副局长)
安尤光(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莫 智(市司法局副局长)
简 毅(市金融办副主任)
赵 亮(市人防办副主任)
殷晓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李 祥(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
王 芹(市督办督查局副局长)
杨海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李发军(云岩区政府副区长)
姜 华(南明区政府副区长)
秦永康(花溪区政府副区长)
代 勇(乌当区政府副区长)
毛志伟(白云区政府副区长)
刘俊生(观山湖区政府副区长)
廖 磊(清镇市政府副市长)
谭永红(修文县政府副县长)
杨明伟(息烽县政府副县长)
张 勇(开阳县政府副县长)
王益彬(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谢秩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志荣(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宋书平(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
吕 鸿(市交通集团总经理)
杨仁忠(市城投集团董事长)
曾 军(贵阳控股集团董事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交委主任俞洋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人员由市交委、市交通集团根据实际需要抽调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由市财政局酌情安排解决。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需适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不刻制印章,如有需要由市交委代章。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