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筑府办函〔2021〕69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时间: | 2021-10-09 | 发布时间: | 2021-10-09 10:50 |
文件有效性: | 是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东盟教育小镇
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筑府办函〔2021〕6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东盟教育小镇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0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盟教育小镇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强省会”五年行动,积极促进贵阳市乃至贵州省与东盟国家在经济、贸易、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结合贵阳市实际,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发展东盟教育小镇,促进中国——东盟师生互访,打造特色游学研学基地和贵阳贵安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特制定此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强省会”战略部署,依托省教育厅与白云区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以教育为牵引、带动文旅、拉动商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建设发展东盟教育小镇,深化贵阳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建成教育文化交流平台。以东盟教育小镇为中心,依托全市各教育机构及教育基地,吸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来筑开展技能技术、文化艺术等交流活动;吸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学校和教师来筑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交流活动;吸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来筑开展教育规划、教育政策、教育评价等交流活动,形成双方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二)建成教育实践创新平台。依托东盟教育小镇,组织贵阳市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形成服务青少年综合实践、开拓国际视野的创新平台。
(三)建成教育产业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展会活动,吸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企业来筑,就教育产品、技术合作和项目开发等与国内企业进行交流,促进人员往来,带动旅游和商贸等产业发展,形成教育装备和服务产业合作的新平台。
三、主要任务
以东盟教育小镇为中心,培育七大基地,利用周边和全市相关教育机构、场馆及文旅商贸等资源,促进区域产教研学旅一体发展。
(一)培育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基地、传统手工业生产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劳动、非遗文化传承实践等接受生产劳动教育提供服务;依托东盟教育小镇及周边配套设施,为学生开展旅游导览、展厅解说、物业管理、市场分析等服务性劳动提供服务。
(二)培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基地。依托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举办展会、讲座、论坛、竞赛等,为本地和东盟地区学生开展美育交流提供服务;开发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东盟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等竞赛、展演活动,为本地和东盟地区学生开展体育交流提供服务。
(三)培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入驻企业,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地,设置职业实习实训岗位,为职业院校师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以及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交流等提供服务;为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深化职业生涯教育等提供服务。
(四)培育教师培训培养创新基地。依托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育美育综合实践基地、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中小学教师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培养等交流提供服务。
(五)培育中国东盟留学预科基地。在东盟教育小镇设计开发留学预科教学和体验活动,依托贵州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遴选部分在筑高校、职业院校建设留学预科基地,为外籍学生熟悉语言文化、适应生活环境、开展实习实训提供服务,为在筑高校吸引外国留学生提供支撑服务。
(六)培育技术装备展示推介基地。每年组织相关展会,吸引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装备、教育信息化、教育服务业及教育文创产品等企业和国内相关企业布展参展,为学校间、企业间、校企间开展行业对话,促进互惠发展,拉动商贸、会展业发展服务。
(七)培育研学旅行示范带动基地。利用东盟教育小镇的教育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现代农业技术资源,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并与其他研学基地联结,形成研学旅行精品链,为开展研学旅行,吸引游客来筑度假休闲提供服务。
四、实施步骤
(一)筹备实施阶段(2021年8月至10月):开展项目调研,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指导和支持,制定出台《东盟教育小镇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
(二)培育运营阶段(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布局规划、策划交流项目、引进市场主体、配置设施设备、落实基地挂牌,开展交流活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1月以后):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文旅商贸业态开发,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
五、任务分工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强化政府统筹,推动省市区三级联动,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市教育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遴选和培育留学预科基地;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秘书处密切合作,策划交流项目,深化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交流;常态化组织全市各学校到东盟教育小镇开展产教研学旅等相关教育活动。
市农业农村局:根据部门职能引进相关市场主体,培育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基地、传统手工业生产实践基地等,为相关产业开发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据部门职能引进相关市场主体,开发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项目,举办文化艺术类展会、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引导入驻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和职业生涯教育体验项目,配合教育部门打造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培育研学旅行精品链。
市商务局:引导入驻企业提供学生商贸类实习实训岗位和职业生涯教育体验项目,指导白云区做好周边配套商贸服务。
市体育局:根据部门职能引进相关市场主体,开发中国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体育项目,引进东盟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组织开展相关竞赛、展演活动,引导入驻企业提供学生体育产业类实习实训岗位和职业生涯教育体验项目。
市卫生健康局:根据部门职能引进相关市场主体,开发中国传统康养项目、少数民族康养项目,引进东盟地区特色康养项目,引导入驻企业提供学生康养类实习实训岗位和职业生涯教育体验项目。
市外事办:指导各相关单位按照外事管理要求顺利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市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积极做好社会治安、食品卫生、市场秩序、安全应急等监管和指导工作,确保相关教育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白云区政府:紧紧抓住发展东盟教育小镇的契机,围绕东盟教育小镇功能特色,牵头做好周边配套服务及产业设施的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和相关资源投入,为相关交流活动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