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 |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无人机全场景赋能城市交通管理
发布日期:2025-09-23 11:29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道路交通形势日趋复杂,交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无人机具有高清视频的航拍影像能力、小型轻便、低噪节能、高效机动、丰富挂载、影像清晰和前端感知的突出特点,参与交通管理成为推动交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交警发展的大趋势。那么,贵阳交警无人机设备情况如何?又在哪些场景进行了应用?本期贵阳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邀请到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吴海做客直播间,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网友提问。
直播中,吴海首先介绍了贵阳作为典型山城,“车多路少”矛盾突出,传统地面监控与人工巡逻存在感知范围窄、响应效率低等痛点。无人机凭借高空视角、快速机动、多挂载协同等优势,成为破解交通管理难题的“空中利器”。吴海指出,无人机不仅能实时监测交通态势、识别拥堵成因,更可通过AI算法自动抓拍违停、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在五一小长假环城高速刮擦事故、油罐车燃油泄漏等应急事件中,实现“直线抵达、快速取证、远程疏导”的高效处置,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60%以上。
随后,吴海又详细介绍了目前贵阳交警无人机设备现状。他表示,贵阳交警已建成首支专业化无人机战队,配备63名持证飞手、60余架多型无人机,形成“微型抵近侦查、轻型日常巡逻、小型多挂载执法、中型应急运输、水下特种作业”的全谱系装备体系。在观山湖区试点部署的3个固定机场与2个移动机场,实现主城区无人机自动巡逻全覆盖——固定机场可挂载高清摄像头、喊话器、热成像设备等,按预设路线每日巡航,异常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移动机场则可根据大型活动、突发事故等需求快速部署,后台遥控飞行,无需飞手现场操作。
谈及无人机覆盖的交通管理场景,吴海表示主要有以下七种:交通态势感知通过AI分析拥堵成因,为信号灯配时优化提供依据;违法抓拍依托人脸识别与大数据比对,实现“喊话提醒-抓拍取证-短信告知”全流程自动化;事故处理通过空中取证与电子绘图,实现“现场固定-快速撤离-后台处置”无缝衔接;大型活动安保中,无人机挂载LED屏、全息投影引导观众有序流动,破解传统标识“难发现、效率低”难题;应急处置环节,无人机可替代人力进入危险区域,传输现场画面辅助决策;交通组织优化则通过实时轨迹建模,验证路口渠化、线型方案的合理性;所有数据最终汇入城市大脑平台,生成三维模型反哺交通规划,较人工勘测效率提升3倍,精度提升50%。
针对低空安全与隐私保护,吴海表示贵阳严格遵循国家无人机管理条例,并推进本地专项法规研究。数据管理实施“双轨制”——交通违法数据仅录入公安部集成平台,本人可通过“12123”APP查询;城市大脑数据则按权限分级调取,严防滥用。对于“紧急停车”与“故意违停”的区分,系统采用“AI初判+人工复核”机制,避让救护车、消防车等应急行为自动免录,临时停车等非紧急行为则依法处理,体现“执法有温度”的理念。
最后,吴海介绍了当前无人机应用面临黑飞干扰与技术续航两大挑战。贵阳正推进统一管控平台建设,强化黑飞识别与处置能力;同时通过技术迭代提升续航性能,确保安全有序使用。这场“空中革命”,不仅让城市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让科技赋能民生、服务人民的初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