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雅关
发布日期:2017-11-16 08: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在贵阳的地名中,有许多称为“关”的地方,其中一种是关隘的意思,如:图云关、雅关、凤凰关等,这些地名多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之所以冠以“关”,是指山路的两峡处,位于古代交通要道上,历代统治者派重兵把守。其中,雅关就是我市现遗存最好的一处古关隘。
雅关,俗名小关,原名鸦关、老鸦关,位于贵阳城北贵山左后侧,为古代贵阳通往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地,是贵阳北面的门户。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云:“鸦关在治城北五里、群山环叠、中唯一径可守。”
雅关不知始于何时,但明初已有,素有“北门锁钥”之称。现存雅关关门为石砌拱券洞门,上建城楼,两侧各有一段城墙与山崖相连。门洞进深7.2米、高4.9米、宽3.75米,门内外均嵌有“北门锁钥”楷书题刻,落款为贵州布政使黎培敬和贵州按察使林肇元,时间是同治辛未[即同治十年(1871年)]夏吉日。
雅关在明朝为贵阳“早春八景”之一,名“鸦关使节”。贵州儒学教授芒文缜有诗云:“皇华信使晨朝天,持酒饯别雅关前。紫荑芝草生满地,鸟衔至此多经年。问君入奏缘底事,机密事未易人先。天颜有喜降恩泽,指日关下迎归鞭。”
清朝关内原有居民数十家,开设栈房、饭铺,行旅往来,颇为称便。民国17年(1928年),修建川黔公路,贵阳以环城马路为起点,经三桥、阳关直趋沙子哨,不再循驿道旧路,雅关由是冷落,仅存农户十余家。鸦关改名雅关是近几十年的事。
如今雅关仅有拱门尚存,建筑古朴,攀藤附蔓,是贵阳难得的古迹,为保护好这一重要历史遗迹,1983年9月3日,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雅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