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精彩贵阳贵阳旅游筑艺

文琴戏

发布日期:2015-08-27 08: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文琴戏:又称文琴坐唱,民间也称“贵州文琴”,“贵州弹词”。清朝康熙年间传入贵州,清道光年间在全省各地流行,清光绪九年(1883年)引入乌当头堡传承至今,属贵州文琴戏的一个支系。

文琴戏演唱形式为分角色坐唱,以生、旦、净、末、丑分行。所唱书中人物均是一人一角,唱者站立捧本而演唱,唱腔分〔二板〕、〔三板〕、〔扬调〕等,后逐渐发展在〔扬调〕的基础上产生宜抒发悲哀伤感情调的〔苦禀〕;伴奏乐器以〔扬调〕为主,伴奏唱腔、族律和唱腔相同,突出唱词、让字跟腔,词腔由扬琴细声跟腔,行腔和过门为齐奏,代表性传统剧目有:《秦娘关》、《三难新娘》、《花田错》、《雷打张继宝》。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有:《我的家乡在乌当》、《太阳出来喜洋洋》、《过年》、《回娘家》等。

文琴戏结构严谨、故事性强、其语言生动,讲求刻画人物,除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外,还具丰富的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价值,在贵州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已成为人们表达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贵州视察工作,曾到过东风人民公社,并观赏过头堡的文琴戏,指示可以将文琴戏发展为地方戏。文琴戏在头堡地区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而且它保留着许多原始的民俗因素,它是当地民间习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文化元素,也是人们寓情于戏,表达爱憎以及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寓教于乐,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分享到:

上一篇:清镇市中秋瓜灯节
下一篇:乌当皮纸制作技艺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