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精彩贵阳贵阳旅游筑艺

棋子灯

发布日期:2015-09-29 08: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头堡的得名,据说在明洪武年间,头堡殷、马、李三姓的祖宗随明军付有德的军队征战贵州、云南、并在此“屯军”落脚,在后来的“九堡十三寨”中,他们是最先落脚的,由此而得名。

驻扎头堡的马家军,由军转民,并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往相处,在太平岁月中,反复琢磨象棋和军事排兵布阵演变,并结合祭祀活动,创造了“棋子灯”这种娱人成分多于娱神成分的玩灯形式,逐渐成了头堡百姓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棋子灯”的灯具是一种“象棋棋子”形状的灯。它是根据玩灯的道具和台上的“走动”而得名。道具是三十二盏同形灯具,造型独具风格:是一条船载着一颗象棋棋子式样的灯笼,每盏灯分别写着中国象棋三十二枚棋的一个字样,头堡的地势就象一个船头,船上面住着的是“屯军”人的含义。

跳“棋子灯”要经过“扎灯”、“开光”、“贺寨”、“跳灯”四个程序。“扎灯”是准备灯具、排练队伍;“开光”是敬神;“贺寨”是祈愿村寨、人户平安、六畜兴旺;“跳灯”是娱神娱己。跳“棋子灯”只在戏班开台演戏之前表演。其道具:前排矮板凳,后排小方桌、大方桌(如同合唱队的站台),开台后,灯光全灭,在激烈的催台锣鼓声中,一声马料杆哨子尖叫声中引出两个持灯舞者,登台找准自己的“站点”背对观众,锣鼓声大震,持灯者突转面向观众,按照摆出不同的字、呈斜面形状,上高下低,观众一目了然、不约而同地喊出所摆之字。

棋子灯是明清时代中原灯舞在贵州贵阳唯一的留存。其表演形式独特,是屯堡文化在贵阳的实物遗存,它对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融合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棋子灯也是研究屯堡地方文化与中央的交往,移民与当地自然文化相处融合独特民俗现象。在文化传承与文化调适机制方面,棋子灯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分享到:

上一篇:禾丰地戏
下一篇:棋子灯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