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解读回应政策解读权威解读

《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解读

发布日期:2021-06-02 09:15: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贵阳市主要地质灾害灾种有哪些?

由于贵阳市特殊地形地貌,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78处,其中:滑坡隐患201处、崩塌隐患163处、地面塌陷隐患45处、不稳定斜坡隐患47处、泥石流隐患8处、地裂缝隐患14处。滑坡和崩塌是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灾种。

三、为什么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为每年发布一次。为确保贵阳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有序推进,结合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现状和2021年度降水趋势预报,制定《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指导我市各级各部门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当前贵阳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怎么样?

贵阳市全域范围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高易发区占比约60%。由于近年来我市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天气不断出现,加之大量的工程建设、农村切坡建房、矿山开采等对地质环境破坏和扰动不断加剧,突发地质灾害呈高发频发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贵阳市特殊地质环境,人为工程活动易引发地质灾害,且近年来由于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各行业部门、人民群众要重点关注,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工程建设。

五、贵阳市每年在哪些时间段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由于强降水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贵阳市气象预测,在5-8月份暴雨或连续强降雨天气期间发生地质灾害风险大。同时,矿山开采、切坡建房、建筑工程施工、道路切坡、爆破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山洪等其他自然因素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在这些区域,应全年防范地质灾害。

六、我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有哪些?

自然原因形成的高风险区:我市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边远山区,特别是河流沿岸、临山临崖陡坡区域,以及矿山周边区域,属于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例如:开阳禾丰乡、南江镇、龙水乡、花梨乡河流沿岸斜坡区域;清镇市中、西部新店镇、流长乡、犁倭乡、卫城镇、站街镇等区域。

人为工程活动形成高风险区:切坡房屋、公路、油气管道、风能、核能、地铁、隧道、人防工程、地下管道(网)等工程强烈的区域;

七、当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是什么?

根据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坚持工程治理治理和避险搬迁相结合,转变防治管理方式、狠抓治本上下功夫,从“查、防、治、避、救、宣”方面狠抓落实,高质量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查,即是调查评价,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摸清底数;防,即是主动防范,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台账管理,落实“双监测员”、“一点一防灾预案”、“开展避险演练”等地质灾害隐患防范措施;治,即是主动开展工程治理消除隐患;避,即是对于难以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让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救,即是当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科学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宣,即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有效提升群众识灾、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八、什么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时,对建设工程和规划区遭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的活动。

九、为什么本年度方案要强调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由于近年来我市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同时我市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全市工程建设活动将更加频繁。此时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强调,旨在将地质灾害防治关口前移,由传统的被动防灾转变为在事前主动避灾。通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能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有效避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文件原文:筑府办函〔2021〕3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附件: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解读
下一篇:《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继续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解读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