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日前,我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为做好公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和解读,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市“三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杜华智同志,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市“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昂同志出席发布会,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三调”办有关负责同志,欢迎大家!
下面请杜华智同志介绍我市“三调”主要工作情况。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杜华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
一、“三调”工作背景及总体情况
“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我市三调工作自2019年1月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三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全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三调办积极落实国家各项要求,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我市还自主收集和采集了全域8043平方公里优于0.2米的高分辨率影像,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村、乡、县、市4级质量管控体系,历时3年多,上千调查人员参与,调查图斑总量78.46万个,相比二调的35.45万个图斑增加了121.32%,实地举证图斑超过34万个,拍摄举证照片超过240万张,认真贯彻韩正副总理“宁要数据的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要求,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毫不动摇、寸步不让、虚报严惩、讲清原因”十六字方针。前后历经5轮国家级质量检查、3次国家级督察,全面查清了我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等13个一级类,43个二级类的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基础数据库。最终调查数据于2020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检查并获准入库,于2021年12月1日通过省级验收。
二、我市“三调”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全市“三调”主要成果数据详见《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不再赘述了。这里我补充介绍几方面情况。
(一)关于耕地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我市“三调”耕地面积比“二调”存在一定程度减少。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贵阳市后备耕地潜力太弱,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通常是采用购买易地新增耕地指标的方式落实;二是“二调”以来,农民在耕地上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果树、油茶、苗圃等作物,“三调”按现状调查为非耕地农用地;三是调查规则变化,对于临时种植园木、林木、临时坑塘等地块,“二调”因耕作条件未破坏按耕地调查,“三调”按实地现状据实调查。对于“二调”时是耕地地类、“三调”是非耕农用地地类的,“三调”专门进行了恢复属性标注。其中68.34万亩非耕农用地标注“工程恢复”属性,即清理后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才能恢复耕种;3.22万亩非耕农用地标注“即可恢复”属性,即清理后即可直接恢复耕种。如果需要,都可以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但恢复的成本较高。
(二)关于我市自然资源管理的本底情况
“三调”成果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市自然资源管理的本底情况。从“三调”成果数据看,全市59.1%的土地坡度在15度以上,6度及以下相对平缓土地仅占13.11%,超过52.59%的建设用地处于6度以上的坡地上;我市平均每平方公里调查图斑数约98个,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多;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地利用情况复杂,是我市自然资源的本底现状。
(三)关于建设用地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建设用地总量148.11万亩,与“二调”数据相比,总量增加了66万亩,在“三调”中,对109.95万亩城镇村庄用地进行了细化调查,查清了全市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总体看,新增建设用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三、用好“三调”成果,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
“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针对“三调”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调”结果显示,2019年末全市耕地286.51万亩,“二调”以来的10年间,耕地数量减少了124.23万亩,全市耕地以旱地为主(215.19万亩,占75.11%),耕地总体等级质量不高。
综合考虑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在耕地保护方面,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一是结合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二是实行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三是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林地628.50万亩,草地6.69万亩,林草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由“二调”时的49.64%上升至52.65%,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比较明显。但生态格局仍需调整优化,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三是依据“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为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集约高效用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升用地效率。一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管控。二是着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全面提升各类园区集约用地水平。三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四是继续开展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推广节地模式。以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为目标开展评价考核,落实建设用地强度控制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各类土地使用标准,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审查,新上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应努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五是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培育一批新型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杜华智同志的详细介绍。从杜华智同志的介绍可以看出,“三调”成果数据为我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客观反映了我市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为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摸清了家底,擘画了蓝图。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以举手的方式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来自哪家媒体单位。好,请媒体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指出,我市“三调”成果一共有78.46万个图斑,比二调图斑多了一倍有余。请问贵阳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三调”数据真实、准确,确保成果质量?
【主持人】:现在有请市三调办主任肖昂同志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肖 昂】: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开展“三调”,严守真实性、准确性这一调查工作的“生命线”。
一是优选调查队伍,严格持证上岗。全市各地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共引入了5家资质较高、实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技术单位实施调查工作。同时,市“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土地调查条例》,多次组织市县两级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培训,积极组织学习国家和省下发的技术要求,严格落实持证上岗,确保成果质量从调查源头上把好关。
二是强化技术投入,减少调查失误。为防止因卫片影像清晰度问题图斑边界勾画错误,影响成果质量,我市自主收集了贵阳市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飞高清影像,部分有条件的区也在工作筹备阶段自行航飞生产了优于0.2米分辨率高清影像,以高清影像作为判图辅助,极大提高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
三是狠抓数据质量,加强市级督导。为加强成果质量管理,10个县级调查单元均引入了专门的质量监理队伍,对县级调查队伍进行全程监理,促进调查成果质量提高。市三调办组织开展约340余县次的过程调研指导,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贵阳市测绘院为市级复查单位,投入内业复查、外业核查、汇总建库、制图技术员等共计50人参与三调市级复查工作,共进行212县次内业核查、15县次外业实地抽查,督促区市县加强数据成果全面自查、对省级质检反馈问题图斑逐图斑进行核实整改、落实村、乡、县、市4级质量管控体系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核实认定调查结果。对县级上交成果进行规范性、完整性严格把关。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谢谢肖昂同志。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有请我们这位记者朋友。
【记者提问】:应该说“三调”获取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成果,请问从统计视角如何看待、利用这些数据成果?
【主持人】:现在有请市统计局副局长杨云同志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贵阳市统计局副局长 杨 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三调”数据怎么看,二是“三调数据”怎么用。
“三调”数据怎么看。市统计局作为国土“三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了数据调查相关工作,同时也将是“三调”数据成果的重要应用单位。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经过精心谋划和认真组织,目前“三调”工作各项任务全面圆满完成。总的来看,调查方案科学可行、组织过程严谨细致、调查结果真实可靠、成果数据丰富详实,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自然资源的相关情况。数据成果的丰富详实大家可见《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也不再重复。我主要谈谈数据成果的真实可靠:这主要是得赖于两方面的保障,一是调查过程中数据采集,严格执行方案,调查过程采用无人机大量新技术新手段,严格实施全流程村、乡、县、市4级质量管控,调查结果做到有图有真相;二是调查结束后的数据核查,历经5轮国家级质量检查、3次国家级督察,以及省市区三级调查组成员单位的反复分析研判,以及实地核实。
“三调”数据怎么用。“三调”数据结果可供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也可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撑。一是产业空间布局方面,例如指导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产业的规划布局,工业产业的空间布局设计;二是在政策制定、研判经济方面,例如“强省会”行动、“双碳”工作等提供现有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与经济社会人口布局的匹配性、合理性。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谢谢杨云同志。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有请我们这位记者朋友。
【记者提问】:“三调”成果覆盖了整个国土空间的土地利用状况,数据丰富、利用价值高。请问我市将如何做好“三调”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

【主持人】:现在有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杜华智同志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杜华智】:谢谢您的提问。“三调”作为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调查成果不仅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底盘数据,也可为各相关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供服务和支持。目前,我市正从三个方面积极推进“三调”成果数据共享:
一是全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需要。以“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全市建立起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全面支持自然资源管理。当前,我市“三调”成果数据已运用于空间规划、耕地保护、执法督察、开发利用、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所有者权益等自然资源业务工作,“三调”作为我市自然资源管理统一的基础数据地位已基本确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更新“三调”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调查数据支撑。
二是积极支持有关方面应用需求。结合各有关部门管理需求,分类集成“三调”成果数据,按照有关保密要求,按需提供相关部门使用,为其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三调”数据服务。目前,我市“三调”成果数据已为农业、水利、林草、生态环境、城市综合管理等部门以及军队业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及数据分析支持。“三调”成果发布后,我们将为各有关部门提供更为广泛的调查数据支持,促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逐步拓展“三调”共享服务范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市级“三调”分析共享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分析、深挖应用潜力,加强安全建设、健全共享渠道,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拓展面向系统内部、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分级网络共享,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助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贵阳新未来。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杜华智同志。记者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现场提问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对贵阳贵安大数据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