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2024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美丽中国我先行”是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贵阳贵安坚定“全面推进美丽贵阳贵安建设”行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用具体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过去这一年,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昂扬的姿态和干劲,全力以赴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今天,我们邀请到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何小丽同志、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源刚同志、贵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袁志东同志、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郑文祥同志,他们将向我们介绍2024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状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何小丽书记向大家介绍2024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状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 何小丽】: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我由衷地感谢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2024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状况有关情况。
2024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一城一战一整改”和美丽贵阳贵安“六个生态”建设,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空气及声环境方面。贵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5%,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首次排名第4,在省会城市首次排名第3,贵安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2%。贵阳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分别为92.4%、91.3%;贵安新区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均为100%。
二是水环境方面。贵阳贵安28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纳入市级河湖名录管理的107条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并实现100%达标;1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7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红枫湖、松柏山水库、车田河(贵安新区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三是土壤及固废治理方面。贵阳贵安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持续保持10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70.47%,其中,磷石膏综合利用率81.42%。
四是乡村环境整治方面。完成省、市明确的21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省下达的7条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及市级5套治水设施提升改造任务;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80%,位列全省第一,贵安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1.43%。
五是环境安全方面。贵阳贵安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电磁环境水平低于国家控制限值,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
六是生态质量方面。贵阳市生态质量持续保持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5.45,达到二类标准,顺利入选全球“自然城市”平台,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五个省会城市之一。
202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进“一城一战一整改”,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主要从5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是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积极创建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持续组织符合条件的区(县)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进一步夯实美丽贵阳贵安建设的根基。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国家、省关于磷石膏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等重点安排和当前贵阳贵安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餐饮油烟、社会生活噪声治理,建筑垃圾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攻坚战,持续提升贵阳贵安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扎实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抓好历次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及成效巩固。特别是抓好第二轮、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2023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贵阳贵安需2025年完成的18个问题整改。
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为切入点,做好项目前期咨询服务,在严把环评准入关的同时,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同时,积极推行执法正面清单、柔性执法制度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企业生产经营护航。
五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做好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服务保障,办好贵阳市承办的“AI+绿色发展”和“国际友好城市绿色发展和产业合作”两个分论坛,并积极推动论坛成果转化。进一步建好用好贵阳生态科普馆、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展览馆等生态文明宣传阵地。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谢谢何小丽书记。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媒体机构。
【记者提问】:刚刚发布人介绍到 2024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贵阳的建设用地环境安全?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这个问题请郑文祥处长来回答。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土处处长 郑文祥】: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4年贵阳市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有效保障土壤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主要做了这几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协同机制,夯实制度根基。贵阳市搭建市区两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合作。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出让前共享地块信息,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确保“一住两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供应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24年,全市74个“一住两公”地块均于供地前完成调查,从源头避免污染地块开发。
二是严格准入管理,严守开发底线。严格落实“先调查、后建设”原则,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未经调查或调查不合格者禁止开发。同时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动态更新机制,全程监管名录内地块。2024年,贵州铝厂有限责任公司原电解铝厂等多地块完成修复,顺利移出名录实现安全再利用。
三是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依托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工作站,联合国内专家开展技术攻关,推进贵阳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背景值调查,为科学“治土”提供数据。探索“土壤修复+开发建设”创新模式,编制试点方案,推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与城市开发融合。在调查评估时引入“平行样监管”机制,2024年全市土壤监测点位同步采样监测合格率达100%,为地块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推动公众参与,汇聚共治合力。贵阳市多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借助“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信用记录系统”,公开从业单位业绩及信用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今后,贵阳将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探索绿色修复技术,推动土壤环境与城市发展协同共进。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谢谢郑处长,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请问贵阳市生态环境系统目前关于落实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情况和效果?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这个问题请袁志东支队长来回答。

【贵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 袁志东】: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重要决策部署,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市司法局拟定的《贵阳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试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贵阳市生态环境部门2025年度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计划》,该计划已在省司法厅指定网站公示。
为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规范建立“双随机”抽查对象库。我们以2017年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将2025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单位、核与辐射、汽车尾气检测场、危险废物监管单位等录入双随机污染源对象库。目前,双随机污染源对象库中已录入污染源单位10014家,该数据较2024年的2731家,增加了266.7%。
二是规范入库污染源单位科学合理分类。按照监管要求的不同,我们将已录入双随机抽查对象库的10014家污染源单位分为特殊监管对象、重点监管单位和一般排污单位。其中特殊监管对象102家、重点监管单位326家和一般排污单位9586家。
三是规范双随机抽查比例。对特殊监管对象,各区县大队每月抽取30%进行检查,市支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参加区县大队组织开展的执法检查;对重点监管单位,各区县大队每季度抽取25%进行检查、市支队每季度抽取5%进行检查;对一般排污单位,按市县两级执法人员数与应抽查单位数的相应比值情况进行检查,原则上一般排污单位全年检查不超过1次。
四是规范涉企检查方式,严控检查频次。为切实落实减少涉企行政检查的频次,保障执法检查的效率和效能,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抓好涉企检查工作:第一,入企检查“一查清”。以前我们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主要采取的是专项、单一式检查,对企业环保手续、环保治理设施、危险废物管理、核与辐射、自动在线监控、建设项目“三同时”等以分类检查、专项检查为主。现在我们要求一次进门“一查清”,推动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检查,减少到企业检查频次。第二,入企检查整合市县两级执法队伍。以前,市县两级执法人员按照“双随机”和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各自为政,开展入企检查,多头检查情况较为突出。现在我们通过贵州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抽取涉企检查任务,通过贵阳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集中派发执法检查任务,实现了任务抽取、任务派发、任务办理的闭环管理,有效杜绝了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第三,入企检查严格执行“正面清单”制度。将环保手续齐全、污染防治设施完善且运行良好、环境信用良好等符合《贵州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设定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正面清单”企业我们主要通过自动监控平台、排污许可平台的数据巡查以及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检查模式开展执法检查。2025年全市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共54家。今年3月份执行计划以来,截至5月25日,我们涉企行政检查554家次,同比去年减少670家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关于推行“扫码入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扫码入企”制度,在开展涉企行政检查时,必须出示检查码。未按规定出示检查码的,企业有权拒绝接受检查。这将进一步解决随意性检查、检查频次过高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谢谢袁支队长。请大家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贵安新区的车田河、松柏山水库成功入选“2024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请问贵安新区在水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这个问题请刘源刚副局长来回答。

【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刘源刚】:贵安新区承担着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强化水环境保护,是我们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守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贵安的重大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强底线、强治理、强机制等重点工作措施。
在强底线方面,我们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从源头防止污染。二是强化规划管理。完成河湖名录复核,开展河流划界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为河流科学管理与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执法监管。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针对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定期调度,实施销号管理。
在强治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一是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完成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纳管评估。强化沿河工业企业排污管理,防范工业企业向水体排污。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实施贵安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7.16%。三是强化农村污水收集治理。开展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四是强化生活垃圾收运。聚集“分”“投”“收”“运”“处”五个环节治垃圾,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覆盖率100%,防止垃圾入河污染。五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农用地安全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五项措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治理。六是强化排污口整治。通过对河流、湖库等多维度巡查护航,对排查出的51个入河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方案实施治理。
在强机制方面,我们始终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贵阳贵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建立齐抓共管的水环境保护格局。二是严格落实和执行河长制。落实省级、市级、乡级、村级四级河长制,实现29条河流河长体系全覆盖。三是严格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机制。编制《贵安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作指南》,科学规范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四是建立联动保护机制。与贵阳市、安顺市联动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体系。
2024年成功创建2条美丽幸福河湖,是我们强化水环境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目前贵安新区水环境保持优良,8条主要河流及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100%达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水环境保护,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贵安生态画卷。
【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邵芝海】:好的,谢谢刘局长。由于时间关系,发布会答问环节就先到这里。刚才,各位发布人介绍了2024年贵阳贵安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具体做法、举措和取得的经验成就,请记者朋友们多提炼、多总结、多宣传,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的,可直接联系市生态环境局,也可联系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