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对外开放工作在这几方面卓有成效!
发布日期:2020-12-24 16:2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12月24日上午,贵阳市“十三五”成就宣传活动“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开放高地”在贵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阳市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开放通道、提振开放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发展外向型型经济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加强。2018年年底,市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强化扩大开放兴市、振兴实体强市和广聚人才旺市的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提出“贵阳以为都是外”的开放思路;决定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对外开放委员会,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同时成立综合协调、商贸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口岸物流发展、招商引业、人才保障、投融资工作、对外交流合作、宣传工作等9个专项工作组,各区(市、县、开发区)相继成立与市委对外开放委员会相对应的组织机构,逐步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具体的工作落实上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是开放通道不断完善。贵阳市已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贵广、沪昆、黔渝、成贵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龙洞堡国际机场国内国际航线达237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0万人次,其中国际直达航线增至25条,通达美、俄、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全面融入全国2小时航空飞行圈、7小时高铁经济圈;乌江基本实现全程通航,融入长江经济带步伐加快。改貌海关监管区投入使用,建成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清镇市国家示范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国际邮件互换局已设立,国际货运中心临时场所已投用,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建成投用,海关监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贵港直通智慧物流项目全面运行,实现了贵阳至香港物流的“无缝清关”,填补了贵州跨境24小时直通物流项目的空白。
三是开放平台不断提升。开发区是深化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四轮驱动”逐步发力,“四区产业协同”格局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省级开发区能效正在显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分别在经开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德、中日产业园,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连续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东盟(贵阳)“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等国际性交流活动;贵阳市相继获批全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今年举办首届“云上筑交会”,吸引2000多家企业参展、总交易额达11.74亿元,开放贵阳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是外向型经济不断增长。贵阳市对外贸易稳居全省首位,与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全市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41.66%、41.69%,无纸化退(免)税申报企业及申报税额占比分别为91.03%、79.23%,出口信用保险政府保单项下覆盖率100%,企业利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申报进出口业务率达100%(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4%)。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20年年底,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将达到3.2亿美元。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利用外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筑世界500强企业达11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7%。
五是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友好交往城市增至17个,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设立境外商务代表处,在澳门、吉隆坡、悉尼、莫斯科、法兰克福设立了贵阳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在中东阿联酋成立了贵阳市首个海外商会;国际化学校、国际医疗部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市口腔医院国际医疗部已投入使用;分别与成都、重庆、防城港、钦州等城市在商贸物流、口岸一体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开通运营黔新欧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步伐加快。与东盟国家在旅游、文化及经贸领域交流合作,以及与德、韩、日等国家在中高端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贵阳的“朋友圈”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