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聚焦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开放高地”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0-12-25 10:1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12月24日,贵阳市“十三五”成就宣传系列活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聚焦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开放高地”举行。发布会上,贵阳市相关部门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的开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相继出台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一批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具体看来,贵阳市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开放通道、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顶层设计方面,2018年底,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强化扩大开放兴市、振兴实体强市和广聚人才旺市的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提出“贵阳以外都是外”的开放思路;决定成立市委对外开放委员会,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成立综合协调、商贸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口岸物流发展、招商引业、人才保障、投融资工作、对外交流合作、宣传工作等9个专项工作组,各区(市、县、开发区)相继成立与市委对外开放委员会相对应的组织机构,逐步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具体的工作落实上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构建开放通道方面,贵阳市已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沪昆、黔渝、成贵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龙洞堡国际机场国内国际航线达237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0万人次,其中国际直达航线增至25条,通达美、俄、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全面融入全国2小时航空飞行圈、7小时高铁经济圈;乌江基本实现全程通航,融入长江经济带步伐加快。改貌海关监管区投入使用,建成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等物流枢纽;国际邮件互换局已设立,国际货运中心临时场所已投用,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建成投用,海关监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贵港直通智慧物流项目全面运行,实现了贵阳至香港物流的“无缝清关”,填补了贵州跨境24小时直通物流项目的空白。
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贵阳市对外贸易稳居全省首位,与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全市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41.66%、41.69%,无纸化退(免)税申报企业及申报税额占比分别为91.03%、79.23%,出口信用保险政府保单项下覆盖率达100%,企业利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申报进出口业务率达100%(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4%)。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20年底,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将达到3.2亿美元。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利用外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筑世界500强企业达11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7%,增速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扩大对外交流方面,贵阳市国际友好交往城市增至17个,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设立境外商务代表处,在澳门、吉隆坡、悉尼、莫斯科、法兰克福设立贵阳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在阿联酋成立贵阳市首个海外商会;国际化学校、国际医疗部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市口腔医院国际医疗部已投入使用;分别与成都、重庆、防城港、钦州等城市在商贸物流、口岸一体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开通运营黔新欧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步伐加快。与东盟国家在旅游、文化及经贸领域交流合作,与德、韩、日等国家在中高端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贵阳的“朋友圈”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