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解读回应新闻发布会2020“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提升质量成色”新闻发布会内容

“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提升质量成色” 新闻发布词

发布日期:2020-12-28 15:5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即将圆满收官的历史性时刻,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十三五”以来贵阳市脱贫攻坚有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拼搏状态,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贵州大地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坚持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为脱贫攻坚服务,守初心担使命、强攻坚打硬仗,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内”“外”两个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坚决打赢省内结对帮扶协作战,助推全省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51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书写了贵州减贫奇迹的贵阳篇章。

我们聚焦五个一批、四场硬仗、四个不摘,尽锐出战精准攻坚,高质量打赢收官战,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进一步提升。

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紧盯64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88户43084人,实施“四精准”“五聚焦”“八有攻坚”等一系列攻坚打法,64个贫困村在2016年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88户43084人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今年开阳县作为国家抽取的贵州省非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967元增加到2019年的17275元,增加了4308元、增长33.2%,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8916元,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胜利收官。围绕“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建设,全市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009户12090人搬出贫困大山,在城镇安下新家。安置区配有学校、医疗机构、警务室、扶贫车间,搬迁家庭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应转尽转,搬迁群众就医即时结算,搬迁劳动力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深入实施“共筑行动”,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5400余名党员结对帮扶搬迁群众,与搬迁群众一道共筑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三是“3+1”保障短板全部补齐。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狠抓常态化问题筛查、专项治理和巩固提升,“3+1”保障问题全部解决到位,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全市已建农村供水工程319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3%,181.4万农村人口饮水全部安全保障;新建改造农村学校593所,及时落实各项学生资助22.94亿元,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都有学上、上好学;912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部到位,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777户,住房安全隐患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四是基础设施硬仗连战连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交通、电力、通讯等瓶颈问题,持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全市建成6467公里通组公路,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达100%,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52公里,新增配变容量64.2万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2%,村村通上动力电;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和“智慧广电”工程,30户以上村民组4G网络100%覆盖,20户以上广电光纤覆盖率达95%以上,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五是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明显。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145个坝区建设,市领导领衔蔬、畜、禽、果、茶、药、奶等主导产业发展,累计调减低效作物93.61万亩,调增果药茶等高效经济作物78.87万亩,经济作物占比达80%以上。加大生猪、肉禽等规模化生产,生猪产能达120万头以上,家禽产能达3000万羽以上。一产增加值从“十二五”期末的129.9亿元增加到179亿元(预计值),年均增长5.5%。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创新推广“六大分红”等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96户34503人稳定脱贫增收。

六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统筹“两线”作战,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结合“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七查”“十防”等问题排查整改,全面查缺补漏。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脱贫村、脱贫人口、边缘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构建“大数据+防贫保险+社会救助”防贫机制,民生兜底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筑牢贫困“拦水坝”。就业保障持续发力,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我们强化省会担当,实施“六大帮扶工程”,开创了“输血造血、反哺共赢”的省内帮扶协作新路,助力全省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一是大格局助力大帮扶。贵阳市坚决扛起做好省内结对帮扶的重大政治责任,按照“3+10”帮扶格局,由市级统筹帮扶长顺、望谟、罗甸等3个贫困县,6个区和3个开发区分别结对帮扶习水、印江、镇宁、麻江、普安、水城、剑河、天柱、纳雍、紫云等10个贫困县,实施大产业带动、大市场带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和干部互派“六大帮扶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33亿元(其中财政帮扶资金9.63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58个,助推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帮扶县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省会贡献。

二是大市场带动大扶贫。实施“强化产销对接”攻坚行动计划,加大消费扶贫,依托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双龙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3个一级批发市场,布局135个农贸市场、78个大型社会化超市、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和30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建成扶贫专区6万平方米、专馆110个、专柜1500个,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517.1万吨、505.6亿元,全市18家医疗机构、市区两级国有企业、中小学及市管高校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分别达100%、94.9%、94.7%,为贵州农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得快、卖出好价钱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大企业共建大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组织168家在筑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推动龙头企业到帮扶地区共建蔬菜、食用菌、生猪、奶牛、生态渔业等种养基地,建成全省最大规模高标准蔬菜基地、全省最具特色的“1+3”食用菌基地、贵州单一企业存栏量最多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场、西南地区种猪谱系最纯的繁育基地、贵州规模最大的种繁一体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有力助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市农投集团在全省实施5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项目,覆盖全省9个市(州)36个县(区、市),带动农户15万人实现增收。

四是大城市改善大民生。多方联动输送就业岗位,搭建岗位、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师资信息共享平台,累计为帮扶县提供就业岗位64万余个,特别是疫情期间,收集用工企业就业岗位15万余个,吸纳市州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有力助推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大力开展教育医疗帮扶和干部互派,贵阳市43所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县41所学校打造教育共享课堂,22所医院结对帮扶贫困县31所医院开展“组团式”进修学习,选派农业、教育、医疗等8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结对帮扶县挂职帮助工作,帮扶地区民生持续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坚强领导、全力攻坚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贵阳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让农业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村更加美丽宜居,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各位媒体朋友们,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成色进一步提升,振奋人心、鼓舞干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市“三农”工作,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再创新成就,共同参与和见证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