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强省会”贵阳贵安在行动工作推进集聚创新人才队伍

携手发力筑品牌 创新联动促发展——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助力擦亮贵州科学城品牌

发布日期:2025-08-13 11:3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活动正以蓬勃的姿态,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四城”联动为纽带,推动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从1月活动交出亮眼答卷,到4月活动全面升级,再到7月活动强势来袭,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以季为节点,逐步构建起覆盖科技、产业、人才、科普、配套的“3+2”常态化活动体系,贵州科学城这个品牌越擦越亮,成为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生态培育的重要平台。

以“联动”破题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

交流周始终紧扣“四城”联动核心命题,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破解“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的关键问题。1月,交流周活动以“1+6”形式拉开序幕,开幕式上贵州科学城与贵阳各区县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推动“研发在科学城,转化在全省”模式落地;首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数据企业技术需求、产教联合体等资源的集中发布,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意向合作20项、技术需求对接7项,初步打通了“四城”间的要素流动通道。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更实现了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4月,交流周活动进一步深化联动内涵,科技成果转化“贵州科学城”加速营试点启动,19个“快速响应站”获授牌,构建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富矿精开、新能源等领域的4个重点项目成功揭榜,金额达2170万元;贵州科学城与贵州省人才大市场签约,构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每年定向输送人才超100人。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双向揭榜机制的建立,既调动了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的积极性,又激发了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7月,交流周活动聚焦产学研协同的“最后一公里”,为第二批8家“快速响应站”授牌,中南大学专家驻企行动落地,贵州大学科研团队与本地企业签约攻关瓦斯防治、磷矿开采等关键技术。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四城”联动逐步从概念转化为实践,形成“需求牵引—资源对接—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闭环生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更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以“创新”为核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交流周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围绕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时空大数据等前沿领域,通过行业共治、场景开放、金融赋能等举措,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1月交流周活动,成立贵州科学城业界共治理事会集成电路行业委员会,首次发布贵阳市“科技云”平台,贵州数维数字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帮助10家企业获得授信或融资贷款1.22亿元。这些举措不仅完善了产业生态,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月交流周活动强化产业链思维,贵州科学城业界共治理事会航空发动机行业委员会明确了2025年行委会工作重点,大数据行委会探讨DeepSeek大模型商业化路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品/服务能力推介会促成大道新能源与东汇精密合作,贵州数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布会推动数维研究院与8家单位签约,构建跨学科智库。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7月交流周活动突出校地融合,300名高校师生来到贵阳高新区,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贵阳高新区的就业环境和创新魅力;“中南大学专家‘蹲点式’驻企行动”正式启动,行业专家企业,精准把脉技术痛点,开具“含新量”十足的“技术处方”;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将一线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技术输出,破解产业升级中的技能瓶颈。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更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季活动层层递进,既夯实了“两主一特”和软服业产业基础,又为低空经济、富矿精开等新赛道铺路。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交流周聚焦的时空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已初见成效。如今,贵阳高新区已汇聚数十家时空大数据相关企业,形成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低空经济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培训、考试、运营体系,太阳湖飞行营地、贵阳低空智创示范园也即将启用。这些新兴产业的培育,不仅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示范效应。

以“品牌”聚力

打造贵州科创新高地

贵州科学城通过立体化传播、国际化视野、人性化服务,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1月交流周活动通过国家级孵化器、中南研究院等载体推介,向企业广发“邀请函”;科普体验活动以机型展示、场景互动普及低空经济,初步显现科学城科普研学属性。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贵州科学城的硬件实力,更传递了其创新理念和服务意识。据统计,此次交流周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2000人,促成项目签约8项,累计投资额1亿元,园区活力显著提升。

4月交流周活动升级传播策略,智慧生态全媒体体验行动吸引20余家媒体沉浸式采风,推出原创内容317条,全网点击量超3400万人次;人才招聘会联动“三城”提供岗位3300个,成都高端人才见面会引进12名高端人才,贵州科学城生活配套推荐活动预留房源意向40余组,彰显“宜业宜居”吸引力。这种全方位的品牌传播,不仅扩大了贵州科学城的知名度,更塑造了其“创新高地、人才港湾”的鲜明形象。

7月交流周活动强化赛事IP,第十届“创客中国”贵阳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市赛在贵州科学城开赛,五大赛道吸引80个项目的激烈角逐;首届贵州省技术经理人决赛激情开赛,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企业的20名技术经理人争夺奖项;“三圈”企业2025年暑期开放周邀请高校师生走进园区,前置招才引智端口。这些品牌活动不仅形成了持续影响力,更构建了长效创新机制。

从“科技云”平台发布到“加速营”试点启动,从专家驻企行动到劳模工匠联盟成立,贵州科学城品牌内涵不断丰富。如今,“四城”联动已不仅是空间协同,更成为创新策源、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的代名词。

展望未来,贵州科学城将持续深化“四城”联动机制,以秋季、冬季活动为抓手,重点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构建、富矿精开技术攻关等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让更多创新种子在黔中大地生根发芽。

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