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焕新,幸福升级!云岩区强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
发布日期:2024-01-05 15:0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一座活力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近年来,贵阳市云岩区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为市民添便利,给幸福加砝码。
据统计,2023年,云岩区实施12个生活圈建设,共计形成新增、改扩建项目200个,进场实施项目42个、已完工项目158个。开展“三改”项目108个,进场施工项目28个,已完工项目80个。其中,在“旧改”方面,3个项目涉及5757户,目前均已完工;在“背改”方面,实施背街小巷改造84条,总长度约13000米,目前,已完工东山巷、扶风路等70条背街小巷改造;在“棚改”方面,目前已完成项目7个,正在实施14个。
15分钟绘就“幸福圈”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单元,社区生活是否便利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品质。生活在“鹿冲关生活圈”的云岩区大营路街道万江社区居民陈红对此深有感触。
“超市、菜场、学校、公交站、银行、药店……出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达,确实很方便。”陈红说,小区老年人多,万江社区云泽养老服务站就在小区里,鹿冲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社区也非常近,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友好。
万江社区始建于1998年,常住人口超5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占比达22%,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区。在这种情况下,老年助餐服务、助医服务成了鹿冲关生活圈建设需要补足的内容。
据大营路街道万江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蒲斌介绍,云泽养老服务站占地面积420平方米,是鹿冲关15分钟生活圈的重点建设项目,于2022年7月初开始动工,由原社区澡堂改造而建,2022年11月基本完工。
“我们是一家集休息区、娱乐区、图书阅览区、食堂等功能区于一体,可提供家政、餐饮、文娱休闲、医疗健康、生活照料、老年商品、生态产品以及安全居家等8大类服务的综合性日间照料中心。”贵州云泽康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执行经理廖新坤说,此外,还给老年人建立个人档案,并针对社区的高龄老人,以及空巢独居、低保等困境老人入户开展能力评估。
该服务站是鹿冲关15分钟生活圈其中一个项目,通过规划和收集群众意见,鹿冲关生活圈共计形成新增、改扩建(含共享)项目39个,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在万江社区,群众提出的家中下水管道老化、公交车站无座位、斑马线绿灯时间短、垃圾分类不规范、水表箱损坏、电表箱老旧和老年人用餐需求等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健身器材和充电桩陆续安装完成,通过系列工程的陆续推进,居民在家门口尽享便利,有力提升了辖区群众“三感”。
农贸市场上演“变形记”
分区明确、摊位有序、设计精巧……走进云岩区市西河街道公山坡农贸市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是市场给人的第一印象。
公山坡农贸市场毗邻市西路商业步行街,附近有不少小区,是周边居民日常购置必需品的重要场所。然而,最初的公山坡农贸市场却给人脏、乱、差、臭的印象。
为此,云岩区商务局、市西河街道多次走访调研,认真倾听群众和商户的诉求,并制定改造提升方案。围绕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标准,对公山坡农贸市场进行改造。
仅仅历时两个多月,公山坡农贸市场就完成了改造并实现了运营,改造后占地430平方米,共有20余个摊位。
记者注意到,公山坡农贸市场蔬菜、鲜肉、熟食、水产等功能分区明确,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售卖的菜价统一、摆放的标准统一,市场井然有序。设计方面,环岛式的通道和出入口设置的无障碍通道,方便又暖心;环境卫生方面,市场为经营户配备了干湿分类垃圾桶,保洁人员定期清洁消毒,熟食摊位设置防鼠、防蝇、防尘“三防”设施,安全有保障。
该市场管理员赵燕介绍,为保障消费者买到的菜品安全有保障,每天,在经营户销售前,管理方会安排专业人员随机抽取菜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市场门口的智能化导视屏上公示,若食材检测有问题,则坚决禁止销售。此外,市场还建设有消费支付系统、菜品追溯系统等智慧化系统,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经营户信息、知晓菜品价格,还可对经营户进行点赞等操作。
“为了让市民买到健康安全的菜,我们还有食材追溯系统,消费者买了东西后,可凭借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追溯食材信息。”赵燕说。
改造让经营户和附近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实惠,李菊香就是其中一员,“现在货物都集中在一楼,而且地面是防滑的,还有无障碍通道,十分方便。”
老旧小区改出“新生活”
赵湘黔在云岩区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百腊井小区住了近20年,邻里亲戚、父母的家都住在附近——可这一切的好,都抵不过她对小区的不满。
说是小区,楼栋不少,但没有物业,楼前屋后盖满了车棚、煤房,仿佛一条旧裤子上打满了补丁。路面坑洼不平,下水管腐蚀严重,遇上下雨天,赵湘黔只能挽起裤脚蹚泥水过马路。
居住环境的品质,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只有改造,方能聚拢众人心。
“要想小区‘重获新生’,首先要加强管理。”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书记、主任廖书英说,改造之前,小区选出了业主代表成立业委会,由业主自己管理小区一切事项,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要改造老旧小区,头一个问题便是:改什么?
“改造涉及上下水管、绿化、停车、道路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廖书英说,社区采取召开坝坝会、入户征集等方式,征集居民需求。每一位普通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决策中,共同决定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
改造项目收集成功后,288户居民的生活因改而变。
2013年,百腊井小区开始第一次改造,拆了煤棚、刷了外墙、修了停车场、改了下水。根据居民呼声,施工方保留了楼栋前后的绿树,这些绿树和居民一起,见证了小区的新生。
2017年,“靓丽工程”实施,搭雨棚、装护栏,统一更换沿街铺面门头,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2021年,根据“一圈两场三改”改造内容,重新提升改造路面,划停车位、弱电入地、增加书吧,家家户户笑语欢声……
让小区居民们喜出望外的是,经历了三次改造后,小区还利用改造后的新增空间打造了百腊井社区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休闲区、文化雕塑墙、双拥宣传阵地,并对凉亭进行了改造提升。特别是夏天,居民们三五成群在公园里下象棋、跳舞,小区里洋溢着互助友爱的气氛。”廖书英说。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