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发布日期:2025-07-17 11:0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于2014年10月。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贵阳市、黔南州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引领性项目先行、组织配置先行”的总体要求,坚定“一个体系、三个建成”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定位,大力发展“四大经济”和经济配套,全力推动经济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区位价值
经济区位于贵阳市东部,与黔南州龙里县相邻。经济区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东起黔南托管区中铁大道,西至南岳山脉毗邻贵阳老城,南接花溪孟关,北抵南明永乐。经济区实际管辖面积160.45平方公里,包括南明区小碧乡全域,永乐乡罗吏村、柏杨村,云关乡云关村、木头村,以及龙里县谷脚镇贵龙社区、庆阳社区、岩后社区。
经济区地处云贵高原,坐落贵州省贵阳市东侧,素有“贵州门户”“贵阳窗口”之美誉。经济区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承担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要功能。经济区坐拥贵州省唯一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凸显,对区域协同融合一体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功能定位
经济区成立于2014年10月,是贵州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辖区位于贵阳市东部,是“贵州门户”“贵阳窗口”,成立之初,省领导指出要把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打造成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区发展桥头堡”。黔党发〔2015〕14号文件对总体目标再次明确:“建立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将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成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全省开放带动的重要窗口、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即“一个体系、三个建成”。按照总体定位和思路,经济区充分利用龙洞堡国际机场优势,积极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起来,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高端产业发展,努力建设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开放、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区。
规划布局
空间布局定位:在贵州省“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中,经济区作为黔中产业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以贵阳—贵安—安顺为引擎的黔中城市群的主要力量。在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中,经济区作为东部中心的核心区,联动经开、综保、南明和乌当等东部区域,积极推动东部中心建设。
总体定位: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黔中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内陆开放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到2035年,建成空港型综合交通枢纽;到2050年,建成对标国际、面向未来的一流临空开放门户。
总体格局:构建“一核四区、两片多廊”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核四区”:以空港核心为发展极核,围绕机场形成空港核心区。围绕空港核心区形成西部现代服务综合区、南部空港物流枢纽区、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东南生态休闲示范区。“两片”:在集中分布永久基本农田的东北部和南部区域分别建设谷脚都市农业片区和大地村休闲农业片区,强化耕地保护。“多廊”:依托南岳山脉、环城林带和猫洞河、小碧河、鱼梁河、栗木山河的生态纽带和自然水系,建设山体林带廊道,构建滨水生态廊道。
经济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区紧紧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发展方向{即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和生态特色食品(航空偏好型)产业},坚持发展“4+1”经济(即工业经济、物流经济、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和经济配套),从无到有,从规划到建设,从征拆到招商,从板房到高楼,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全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近五年,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达9.7%,各项重点经济指标均实现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年均保持百亿元以上投资额;规上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4%;建筑业、房地产业、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均呈两位数增长。五年来,在政府政策加持和企业自身努力的共同推动下,经济区“四上”企业净增218户,2024年底总量突破300户,呈爆发式增长,“四上”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工业经济。经济区紧紧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经济区工业企业共518户,规上工业企业共73户。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有甲由申装配式建筑、汇翔工贸、中航重机、安大宇航等重点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芯、件、板、机、器制造领域,有优必选、中瑞丰泰、同盛伟业等重点企业。生态特色食品(航空偏好型)围绕临空产业航空化、轻型化、低碳化、高附加值等特点,现有老干妈、春梅酿造、羊城西饼、赖永初等航空食品及特色黔货食品加工制造企业。
2024年,经济区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33.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4%,创历史增速新高。2024年在建工业项目39个,完成工业投资28.29亿元,同比增长44.6%,全市14个区县增速排名第三,开发区排名第一。2024年“两主一特”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1.65亿元,健康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2亿元,印刷、基础材料、现代化工、新型建材等其他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99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累计达17户。获批市级技术中心3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工业聚集引领效应,成功申报贵州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
物流经济。物流经济依托贵阳市东大门的地理优势及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重要交通枢纽发展成为经济区“4+1”经济重要支撑经济之一,2025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贵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加速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供应链节点。物流规模能级持续跃升,目前经济区已有规模以上交通运输、多式联运、仓储及邮政企业29家,A级物流企业13家,绿色物流园达4家(占全省总量的40%)。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临空现代物流园为核心,物流园规划建设面积约10000余亩,已汇集了博凯医药物流园、宝湾华业智慧物流园、丰泰(顺丰)电商产业园、圆通贵州智创园、车夫网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省农产品流通运营总部、茅台智慧物流园、阿里巴巴菜鸟智慧物流园等9家知名物流企业,累计已建成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一级三星绿色仓库”3家,累计通用仓库3家,仓储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供应链集成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依托机场航空运输的便捷条件和“一局四中心”开放平台的建设,物流园正重点发展航空快递、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分销物流等航空物流产业,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引领核心区和西南地区航空指向型物流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开放型经济。近年来,经济区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园、贵州“一局四中心”等开放平台优势,大力招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培育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通过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优化通关便利化服务,推动“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新格局加速形成,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78.5亿元,同比增长18%,在全市占比为11.5%。同时,经济区聚焦国际航空物流产业,大力发展航空国际货运,目前已累计开通国际货运航线7条,分别是贵阳至印度加尔各答、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卡拉奇、俄罗斯莫斯科,缅甸仰光、孟加拉达卡、泰国曼谷,实现了贵州在“一带一路”国家、洲际货运航线上零的突破。累计执飞658架次、货邮吞吐量8946吨、货值20.5亿元。
旅游经济。目前经济区有3家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多彩贵州城、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贵阳市森林公园,17家限上酒店(包含龙里托管区域);中铁国际生态城、极地海洋馆、双龙生态公园、双龙生态体育中心、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一批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购物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及地标建筑。
产业布局。经济区紧紧围绕“两主一特{即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态特色食品(航空偏好型)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发展“四大经济(即工业经济、物流经济、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和经济配套,努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先进装备制造业。经济区依托临空发展基础及区位条件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主机及零部件制造、维修及大健康医疗智能装备制造两大领域。重点依托金玖生物、良济医疗器械、汇翔工贸等现有规上企业大力发展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及装配式建筑。围绕中航重机、安大宇航等在建项目大力发展航空零部件制造。
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区依托省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围绕芯、件、板、机、器制造领域。重点依托优必选、中瑞丰泰、同盛伟业等现有规上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及电子终端设备制造。
生态特色食品(航空偏好型)。经济区依托便捷的物流运输条件和贵州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围绕临空产业航空化、轻型化、低碳化、高附加值等特点,重点发展航空食品及特色黔货食品加工两大领域,全面推动传统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依托老干妈、春梅酿造、航空食品等现有规上企业及春梅二期、特医食品等在建项目大力发展航空食品及特色黔货食品加工制造。
招商引业
经济区始终把招商引业、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物流经济、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配套经济的“4+1”经济战略及临空指向性产业,多渠道、广范围引进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成功引进CCDI、砂之船奥特莱斯、多彩贵州海洋馆、国药集团、顺丰速运、菜鸟物流、茅台智慧物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航空航天龙头企业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钛合金粉末龙头企业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相继落地;驰名中外的贵阳老干妈、贵州茅台物流在此蓬勃发展;物流龙头企业顺丰、圆通、阿里巴巴菜鸟纷至沓来;第三方园区运营商佳海集团、丰树集团、吉顺达昌等也在此共谋发展。
扩大开放
经济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在增强对外开放活力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平台经济,建设平台双龙,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平台。作为贵州省一类航空口岸,经济区拥有全省唯一综合性对外开放平台——贵州“一局四中心”,项目主要包括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货运中心、国际跨境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综合服务中心。先后获批设立进境植物种苗、进境水果、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4个指定监管场地,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项目各功能板块已逐步投入使用,国际邮件互换局于2023年12月正式投用,由中国邮政贵州分公司运营,2024年实现进出口邮快件206万件;国际货运中心于2023年6月正式投用,由机场物流公司运营,2024年保障并完成国际进出港货物6281吨;综合服务中心于2024年7月投用,由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保障,入驻双龙经济区口岸办、海关监管部门以及货运代理、报关行等企业单位;保税物流中心(B型)于2025年2月正式获得海关总署批复设立;国际跨境中心于2025年4月正式获得贵阳海关批复设立。
园区平台。按照“一园一策”的思路,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定位鲜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特色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临空总部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制造园区。
物流平台。依托全省“1+9”国家级平台、“一局四中心”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有力推进贵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城市联动,有力推进区域航空物流协同合作、空港物流数字化升级和国际航空物流服务市场拓展,辐射东盟和RCEP国家乃至全球市场,打造推动黔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西南地区重要航空物流协同发展基地及面向东盟和RCEP国家的数字化国际航空物流港。
经济配套
交通。形成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高铁(龙洞堡高铁站)、地铁(2号线)、城市快铁(龙洞堡站、双龙南站)、公路客运(龙洞堡客运站)、高速公路(贵阳东收费站、秦棋收费站、永乐收费站)融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建成240.5公里,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外畅通的“内外双环、三横三纵四射”综合市政路网体系。
生态。大力推动营林提升、“百山千园” 、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染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植树造林、“百山” 治理1.5万亩,完成河道生态景观治理24.09公里,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全力攻坚污染防治“五场战役”,经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表水水质100%达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78%;无黑臭水体,无土壤污染地块。近年来,经济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教育。结合经济区实际,大力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一是引进本省学前优秀教育资源贵州e智幼儿园委托管理双龙第一实验幼儿园及其两所分园。双龙第一实验幼儿园及龙洞社区分园获评“市级示范幼儿园”,同时引进省属优质幼儿园文旅厅机关幼儿园。二是引进贵阳一中领办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办学质量位于贵阳市前列;2024年由贵阳一中李端棻领办新开办的见龙学校,开学以来已获良好声誉;三是引进尚义教育集团举办多彩第一实验小学;四是引进贵州普瑞教育集团领办小碧中学,目前在教学成绩和学生社团发展上取得较大进步;五是先后引进华附双龙初级中学、双龙华麟学校、南明区世纪纽绅学校着力提升民办教育质量。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共36所,在校学生总数15835人;教职工1699人。其中:公办学校19所,在校生共有9624人;教职工777人;民办学校16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幼儿园12所,在校生共6211人,教职工922人。
医疗。辖区内有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龙洞堡院区)、武警368医院、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等大中型医院;小碧乡卫生院、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铁国际生态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医疗机构齐备。
商业。辖区内有砂之船奥特莱斯、AC park(持续招商引资中)大型商业综合体,居然之家大型家居商城。惠民生鲜超市4个、农贸市场2个、社会化生鲜超市6个、生活超市1个、品牌连锁社区菜店1个、配套商业8个。
餐饮娱乐。辖区内有双龙体育公园等运动健身中心;有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红飘带、图云关抗战旧址等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见龙洞、见龙桥、多彩贵州城等风景名胜;有贵阳森林公园、双龙生态公园、云盘山体公园等大型免费开放公园;有黔元傩、鹅娘、老凯俚、龙大哥、碗碗香、黔聚福、朝黔门等特色餐饮。
营商环境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目标,深化政务服务“五个一办”,实现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能网办事项外,其余标准化事项100%可全程网办。打造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之家”。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功能更加完善,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和体验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网站地址:http://sl.gov.cn/
联系人:石健
联系电话/传真:85513471
电子邮箱:gzslhkgjjq@163.com
微信公众号:爽爽贵阳 开放双龙
贵州龙洞堡国际机场
贵州双龙航空港展示中心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总部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