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月琴
发布日期:2018-09-12 17:4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外婆志愿者”雷月琴:
三十余年义务守护母亲河
人物简介:
雷月琴,女,1937年11月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环保志愿者。
事迹简介:
81岁的雷月琴是贵阳市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环保志愿者,在她退休的30多年里一直倾心于环保事业,用她的执着和耐心30年如一日地保护着我们身边的水资源。2018年1月,雷月琴荣登“中国好人榜”。
正文:
80多岁的年纪,却有着50多岁的精神头,34年间她走遍了贵阳市的山山水水,亲手绘制了六张河流治污地图,详细记载了1994年至2015年贵阳南明河的治污历程,红色线条是当年的污染严重河段,红色圆圈内是河流沿岸的皮革厂、造纸厂等污染大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江河卫士”……谈及近些年获得的荣誉,她挥了挥手笑道:“没必要把我捧那么高,我就是一个志愿者,一个老百姓。”她,就是被许多人称作“环保老人”“外婆志愿者”的雷月琴。
植根心底的绿色守望
雷月琴1937年出生,她4岁的时候,不慎喝到了被污染的脏井水,生了一场大病。经过漫长的艰难救治,雷月琴终于康复,但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了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概念,再加上目睹了周遭一些人因为水体、食物被污染,身患痢疾或重病,雷月琴认识到,生态保护对人的文明健康至关重要。
1949年,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雷月琴随父母躲避战火,到达贵阳并定居。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清澈见底,甚至可以直接饮用,这些都让雷月琴印象深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发生了改变,两岸的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河水变得越来越混浊了。1984年,47岁的雷月琴从贵州省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提前退休,长在南明河边的她决定为恢复少年时的山水风光做一点事情,开始行走于河岸之上。而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雷月琴的这股蛮劲竟然延续了三十多年。
治污地图与守库护水
退休后的34年间她走遍了贵阳市的水源地,花费七年时间手绘了六张贵阳南明河治污地图,被当地视作“珍宝”。雷月琴手绘的这六张治污地图颇有见证意义,上面详细记载了1994年至2015年贵阳南明河的治污历程。这六张图放在一起一比较,可以明显发现,沿岸的污染大户慢慢少了,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建起来了。
地图绘制过程颇为艰难。这位义务护河的“环保达人”,经常被误认为是个多管闲事的拾荒疯老太。2008年的一天,贵阳市大雨倾盆,雷月琴冒雨前往花溪河沿线查看水质。走到龙王村时,她发现有一大股污水直排入中曹河。为了找到污水的来源,雷月琴连续 3 天到现场查看,最终弄清楚了污水的来源,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
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自己应该画一张图,把了解到的南明河污染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也更简单明了。雷月琴给自己下了死任务,摸排查清南明河流域的污染源到底都在哪!
于是,只要有时间,不论风雨,雷月琴就会沿着南明河流域、市西河、中曹河、花溪河走一走、看一看。她把常走的近10条河流手绘成地图,标记出污染严重的地方,事后逐个蹲点,向当地市民宣传劝诫,并向政府管理部门举报乱排污水的企业。
雷月琴绘制的“污染地图”让整条南明河流域的整体情况跃然纸上,包括上下游众多支流、其沿岸的各个大型工厂、污染源、排水口具体位置与状况等。其中,一些重点观察对象都用红笔数次圈画,“狠狠的标注”。
1994年8月,河流重点污染源绘制图;2004年11月,南明河亮丽工程进展状况;2012年5月,遗留污染源标注图;2015年11月,污水处理厂分布图……每过一段时间,雷月琴都会更新手绘的南明河污染源地图,如今,这张地图已经更新到了第6版。
说起这些,可能简单几句能够描述,但背后的艰辛难以想象。不论多难,遇到多少阻碍,都没有打消雷月琴守库护水的热情。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每周3至4次的不辞辛苦,从早上开始就沿河实地查看,有的时候她耐心劝阻,还要面对不理解的白眼、甚至是伤害。有一年,贵阳花溪河边,一名男子将死兔子挂在树干上解剖,并不断把内脏抛向河中。路过的雷月琴发现这一情况,立即上前劝阻,并告诉这名男子其行为污染了清澈的花溪河,要求他立即停止向河里丢抛血污内脏的行为。结果,这名男子不仅不听劝诫,还气急败坏地握着剖兔子的尖刀朝着雷月琴骂骂咧咧地走过来,并推攘雷月琴瘦弱的身体。雷月琴差点摔倒在地,但仍毫不畏惧地大声警告这名男子,指证他的错误,周围的群众终于挺身而出,扶住踉跄的雷月琴,把意欲行凶的男子从雷月琴身边拉开,齐声谴责他的不良行为。最终,这名男子狼狈地收拾东西,迅速离开。
还有一次,雷月琴和志愿者在阿哈湖水库“巡查”时,发现有年轻人在水库的核心区岸边钓鱼,同去的另一位志愿者在制止垂钓的过程中与钓鱼者发生争执,雷月琴上前劝解,希望钓鱼者不要再到饮用水水源地钓鱼。但是,其中一人怨声不断地指责雷月琴多管闲事,甚至一把扭开雷月琴拾捡塑料瓶的手,雷月琴的手指被扭得疼痛发肿,不能动弹,时至今日,右手无名指的关节仍然略微变形。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提升,现在,南明河沿岸的许多商户都意识到了偷排乱排废水对河流的危害。雷月琴巡查时,他们会主动和她打招呼。做小吃生意的宋大姐亲切地称雷月琴为雷阿姨,说雷月琴是值得尊重的人。受雷月琴的影响,她不仅不再乱丢垃圾,还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环境。
尽己所能,践行志愿精神
相比守库护水遭遇的许多艰辛与苦楚记忆,雷月琴更喜欢回忆起正式成为在册护水志愿者的过程。而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俐莎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雷月琴老人打电话给我们表达了想参与我们基金会,为水源保护和环境做点事的意愿,让刘秘书长非常的感动。后来雷阿姨来的时候,还带了1000余元钱,代表她们全家人的一份心意。
2007年11月,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后,雷阿姨第一个报名做了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志愿者。还与其他的环保志愿者一起进社区,走向广场,奔赴湖区,向人们发宣传册、环保袋,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她的倡议带动下,建行富水支行职工捐资5000多元,贵阳市物资公司的退休老职工也纷纷向基金会解囊,献出爱心。从1984年退休,到成为贵阳环保志愿者,30多年来,雷阿姨为保护水资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常在,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她说:“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限,我的三个孙子也已经加入了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的志愿者,真心希望更多的市民关心我们的两湖一库,关心我们的水缸,为它出钱出力,是我们市民应尽的责任!”
在两湖一库基金会的积极组织下,许多退休老人都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最多时达到了60余人。但日复一日的环保巡查工作枯燥、条件艰苦,慢慢地许多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停了巡查。
如今,以南明河流域和阿哈水库为原点,扩散至相关支流,时常走访巡视、劝诫护河的退休老人,只剩下雷月琴一名了。每年,她平均志愿服务300小时以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同时,收入不高的雷月琴,每年还坚持拿出3000元左右捐献给基金会。
时至今日,雷月琴一年四季都会沿着贵阳市的南明河、小河、中曹河、花溪河走一走。雷月琴还有一本自己收藏多年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生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在另一侧则写着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承诺“尽己所能,不要报酬,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