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贵阳市2023年“十件实事”专题十件实事进展

聚焦一圈两场三改|花溪区:菜场展新颜 幸福满“菜篮”

发布日期:2023-09-19 10:57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青椒、黄瓜、白菜,都是新鲜的。”“空心菜,4块钱一斤。”每天清晨,花溪南部综合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居民穿梭在摊位间挑选食材,商户忙着规整货物、打秤计价,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片。

家住附近云上小区的何云是这里的常客,以往她习惯在路边“马路市场”买菜,品相不好还容易缺斤少两。如今家门口建起新市场,环境干净且菜类齐全,她喜欢在每天晨练后与老姐妹相约来逛一逛,直呼“就跟逛超市一样舒心方便!”

这是花溪区南部首个现代化大型农贸市场。此前,花溪区城区南部区域没有大型农贸市场,其他市场路程较远,而周边小市场“脏乱差”现象、基础配套设施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满足周边市民群众的买菜需求。

着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菜篮子”问题,花溪区将南部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作为“一圈两场三改”重要项目推进,由贵阳花溪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通过合作方式引入贵州农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导运营,在去年3月启动了市场建设。

“我们在场内设置了129个各类铺面、摊位,划分了熟食、生鲜、干货等不同区域,为每户经营户规划了统一的门头门窗及操作台,安装了独立电表,配备了专用供水渠道。”花溪农投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仕珏介绍,为保障市场食品安全性,要求市场管理方每天对各类产品进行检测,保障进出的质量,让群众购物舒心且安心。

告别“脏乱差”,新的农贸市场也让入驻摊主们纷纷点赞。家住附近社区的汤师面食店老板史光燕告诉记者,新市场干净宽阔且客流量大,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每天不需要赶到几公里外老菜场摆摊经营,免去了来回奔波的辛苦。

为实现更规范的管理、更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将菜篮子拎出幸福感,花溪区坚持“实施前问需于民、实施过程问计于民、建设完成后问效于民”,积极搜集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聚焦不同市场的特色开展升级改造,将群众舌尖上的幸福装进“菜篮”。

沿充满时尚元素的花溪区十字街民主路往前走几分钟,转角便能看到充满浓浓生活烟火气的花溪区中心菜市场。整齐有序的摊位、干净整洁的通道……这个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菜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明亮且干净。

位于花溪主城区核心商业区的中心农贸市场建于1996年,是周边居民群众购置食材与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随着城市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每天热闹熙攘的菜市场却因老旧的布局及破败的设施广受诟病,无法满足商贩经营和居民购物的需求。

“几十上百个摊位乱挤在一处,地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蚊子嗡嗡地叫。”回想起菜场旧貌,在这里经营30多年的猪肉摊主胡传菊连连摇头,“大家买菜也是急匆匆来急匆匆走,根本没心思好好逛一逛,生意也一般。”

花溪政府2021年正式将其纳入重要民生工程进行改造。作为项目业主方,贵阳花溪筑城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坚持智能化、标准化要求,将原本位于1、2楼的经营商户集中搬迁至3楼,对菜场整体分区进行科学设计,实现了蔬肉分离、生熟分区,规划布局。

“我们对商户门头门窗、水电线路、操作台等进行了改造换新,增设了集中烧肉间、‘菜农之家’休息室等区域,市场内的无公害蔬菜检测室,还会每天对农贸市场蔬菜进行检测并公示,既保障了摊贩舒心经营又让群众能放心购买。”花溪区中心农贸市场管理人员梅剑说。

除了硬件设备的优化升级,该公司还在菜市场的门面设计、门头打造中融入老花溪文化元素,将细微的美感融合菜市场的整体设计,群众既能购买消费,还可打卡留念,使之与具有“旅居融合”特色的花溪区十字街气质更为融合。

“中心菜场我们从小逛到大,看着它改头换面越来越好,买菜越来越方便,心里也很欣慰。”市民王立权说,现在买菜渠道很便捷,但大家还是喜欢到农贸市场来挑挑菜,听一听熟悉的吆喝声,跟老街坊聊聊天,能感受到那份踏实的幸福感。

小小菜场,承载着千家万户的舌尖幸福,也是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的小小缩影。2021年至2022年,花溪区相继完成了8个农超市场提质改造,通过“颜值”和功能双提升,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为幸福生活持续加码。(来源:天眼新闻)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