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蓉:“数字活市”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5-01-12 17:2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字经济”作为“风口”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潮流,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活市”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数谷”影响力持续提升。
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实现新突破。贵安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了23个大型以上算力中心,算力规模突破53EFLOPS,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智算占比超过95%,贵阳贵安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贵安新区聚焦“算力+产业”积极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的有效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数智赋能取得新突破。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智赋能政府、企业、基层和群众。有12个大模型和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医保DIP智能风控审核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00倍,黔轮胎周计划排产时间由24小时下降至1小时。贵阳市“打造省市一体化数据体系、以场景推动数据赋能”案例成为全国首批全域城市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数字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一硬一软”两大产业突破1360亿元,其中软服业接近1000亿元。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注册企业超过1300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第十届数博会作为国家数据局主办的首届数博会,得到各级领导和参会企业的一致好评。
2025年,我们将聚焦三个关键,抢占三个制高点。
聚焦算力,抢占智算制高点,持续在算力中心的招引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华为云智算中心、图灵小镇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引进2个以上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智算规模增长80%以上,力争迈上又一个大台阶。
聚焦赋能,抢占行业大模型培育制高点。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深化“四个赋能”,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化工、物流、文旅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为企业“智改数转”插上AI的翅膀。
聚焦产业,抢占数据训练制高点。一方面将持续围绕“云”做文章,做大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将加快培育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培育数据标注、数据训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数据产业。
热点问答
记者:刚才您介绍了贵阳贵安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取得明显成效,请问下一步怎么巩固成绩、扩大优势?
张雪蓉: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主要是形成能力、输出能力、做大产业。面向全国,重点是面向粤港澳、长三角。巩固成绩、扩大优势,重点是抓算力规模,重点围绕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央企、互联网头部企业以及第三方运营企业,加快算力中心的招引落地、建设投运,持续做大算力规模,形成多元异构的算力供给体系。抓算力需求,首先要做好“西数西算”,抓手就是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智改数转,让各行各业都用云、用数、用算;其次要做好“东数西算”,承接好东部、中部算力需求,今年要在“港数黔算”方面取得新突破。抓算力服务,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训练场的建设,用好昇腾算力适配中心、大模型训练中心,常态化开展场景发布,叠加算力券政策,以优质的服务集聚各类用算企业。
记者:国家层面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数据工作的“主线”,贵阳贵安是怎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张雪蓉: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要是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来做,202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8个场景数据授权开发利用,完成全国首笔个人数据合规流转交易,贵阳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位列西部地区首位。
下一步,将围绕“供得出”,在扩大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上下功夫,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探索公共数据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推进公共数据应归尽归,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行业数据。围绕“流得动”,在畅通数据资源流通机制上下功夫,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加大与东部地区的数据合作,加大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推动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围绕“用得好”,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重点是突破公共数据资源授权开发利用,结合“四个赋能”,打造一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开发利用模式。围绕“保安全”,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以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迭代升级为契机,加快数据安全设施建设和数据安全技术应用,形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安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