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数据最新数据发布与解读

贵阳市2021年一季度工业快速恢复

发布日期:2021-05-07 10:1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1-3月,贵阳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1.1%。

(一)行业大类增长面广。1-3月,全市规模以上36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同比增长的行业33个,增长面91.6%。

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共23个,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简称:全市占比,下同)为42.6%。

增加值同比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共10个,增加值全市占比57.2%,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的比重37.4%,同比增速仅为2.4%。

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的3个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服饰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全市占比0.2%,同比分别下降93.7%、22.0%和18.5%。

(二)重点产业影响明显。1-3月,全市规模以上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4.5个百分点。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全市占比85.4%,比重比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

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重点产业4个,分别是装备制造业、磷煤化工、特色食品和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同比增速分别是45.8%、30.7%、22.4%和20.9%,四个产业增加值全市占比33.0%。

增加值同比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重点产业4个,分别是烟草制品业、铝及铝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橡胶及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速分别是2.4%、9.7%、10.4%和16.8%,四个产业增加值全市占比52.4%。虽然八个重点产业同比增长情况四高四低,但增加值全市占比相差了19.4个百分点,明显制约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其中烟草制品业占比最大、增速最低影响极为突出。



(三)工业发展质量提高。1-3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增加值全市占比17.3%,分别比2019年1-3月和2020年1-3月提高1.5和1个百分点。六大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六大新产业增加值全市占比21.6%。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1-3月,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为53:47,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月回落8.0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比上月回落12.0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增速高29.5个百分点。

(二)烟草制品业制约明显。

贵阳卷烟厂和贵州烟叶复烤厂支撑了全市烟草制品业。1-3月,全市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全市占比37.4%,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2.4%,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3月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下降17.4%,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增速约6个百分点。

(三)汽车产业增速回落较大。

1-3月,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9%,比1-2月同比增速下降了51.7个百分点。3月汽车产业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31.5%,比2月同比增速下降了145.5个百分点。

(四)新增企业对全市贡献小。

1-3月,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1户(其中当年新投产企业2户、市外迁入企业1户),共实现增加值0.58亿元,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1.2%,数量少、体量较小的新增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工业投资,力争大个体增量。以工业大招商为抓手,引进体量较大的工业项目,实现对工业增长的明显拉动。狠抓工业投资项目培育,实现尽快落地生根发芽。继续跟进比亚迪、恒力(贵阳)产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尽早实现投产达规,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二)加强上规培育,达规及时入统。继续做好上规申报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拟申报上规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切实研究解决企业上规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落实政策红利,扶持优质企业。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落实。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审批效率,解决企业、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困难。

(四)强化政府引导,促进产销衔接。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产销困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密切跟踪存量大的企业,千方百计组织产销对接会,帮助企业扩大订单来源,提高订单成交率,促进企业产销衔接,充分发挥产能利用率。

分享到:

上一篇: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下一篇:2021年一季度贵阳市经济运行分析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