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数据最新数据发布与解读

贵阳市2021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简析

发布日期:2021-07-26 15:4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今年以来,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蔬菜保供基地、坝区建设等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优化内结种植结构,形成了生产有序发展,农业经济指标呈持续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2021年上半年,贵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20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增幅在全省九个市州中排名第四,比一季度上升一个位次。全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种植业产值占比高,保持快速增长,仍是拉动全市农业增长的主动力。

上半年,贵阳市种植业完成产值84.35亿元,同比增长9.0%,种植业仍是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3%,是拉动全市农业增长的主动力。

上半年,全市蔬菜收获面积95.07万亩,产量138.74万吨,分别增长9.2%和10.5%;食用菌收获面积1.42万亩,产量2.39万吨,分别增长40.9%和30.8%;水果采摘面积76.95万亩,产量11.48万吨,分别增长42.8%和39.5%;茶叶采摘面积22.90万亩,产量6151.55吨,分别增长7.8%和27.6%。

上半年,全市实施多个项目,推动了全市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一是9个辣椒种植示范点建设。在花溪林卡基地、清镇骆家桥基地建设省级示范点;在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哨村新起点公司基地、修文县小箐镇、息烽县温泉镇安龙村建设市级示范点;在开阳县冯三镇州凯祥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花溪区力合公司基地、息烽县永靖镇河丰村、修文县六屯镇建设县级示范点,推广辣椒生态化栽培技术,完成彩椒、线椒、朝天椒种植2000余亩;二是6500亩羊肚菌示范栽培。依托市农业农垦集团等企业、合作社30余家在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开展示范栽培,打造全省最大的羊肚菌基地。基地产品已于3—4月上市羊肚菌900余吨,产值近1亿元,带动2000余人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白云区为示范点,开展林下食用菌示范栽培1570亩,主要示范种植冬荪、大球盖菇、羊肚菌、红托竹荪等。在乌当、清镇、开阳等区(市、县)建立林下铁皮石斛、天麻、灵芝、茯苓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千亩,实现生态发展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四是在乌当、修文、息烽、清镇、花溪等建立农旅结合的天麻、何首乌、鱼腥草等药食同源中药材示范基地,丰富群众的休闲健康生活需求;五是清镇、修文、息烽、开阳、乌当等区(市、县)建立5个“定制药园”,推动医药企业到中药材种植重点县设立“定制药园”,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订单生产优质中药材;六是在全市茶叶重点县开阳、花溪、清镇、乌当等区(市、县)实施低产茶园提质增效建设项目面积达1.5万亩。

(二)牧业产值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市牧业完成产值39.07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3%。

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56.8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5%,家禽出栏1112.48万羽,比上年增长7.0%,四肉总产量7.66万吨,增长14.0%,禽蛋产量0.76万吨,下降20.8%,牛奶产量2.29万吨,下降15.1%。

今年以来,全市借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契机,通过保障省会城市猪肉供应,夯实“菜篮子”猪肉保供稳价为重点有力推动生猪、家禽产业发展:一是修文县4800头种猪场、开阳县6万头生猪育肥场和2400头种猪场3个2020年省级生猪产业重点项目已经全部建成转入生产阶段;二是开阳县“正邦福猪”1万头种猪场建设项目、开阳县罗牛山集团1.5万头种猪场建设项目、修文县六桶镇5万头优质肥猪及1000头能繁母猪养殖基地扩建项目、清镇市10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息烽县福龙司养殖有限公司3000头种猪场项目(正大合作)5个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启动建设;涉及我市8个省级中小生猪规模场提升“双千”项目已全面完成;三是贵阳市优质母猪增养临时性补贴项目截止到目前,完成新增优质母猪1771头,新增养殖户518户。生态家禽产业方面:开阳县南江公司新增10万羽蛋鸡项目全面启动;修文县丁关数字化禽蛋批发市场二期肉鸡屠宰加工厂5条白条禽生产加工流水线建成投产。

由于目前鸡蛋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部分规模场已淘汰了部分或全部蛋鸡,另一方面鸡肉价格较猪肉价格低,消费者选择性购买禽肉的量会有所增大,养殖场或散户在出栏禽较方便,导致上半年家禽出栏增长较高,而禽蛋产量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三)林业产值保持平稳增长。

上半年,林业完成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一季度下降2.2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为1.7%。

(四)渔业产值增速高,体量小。

上半年,渔业完成产值0.66亿元,同比增长38.1%,比一季度提高22.8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5%。水产品产量1999吨,同比增长24.3%。

今年以来,全市因地制宜发展以鲟鱼、鲈鱼、斑点叉尾鮰、小龙虾等为重点的特色水产生态养殖。打造稻田生态渔业、冷水鱼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带动全市渔业发展,一是积极打造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基地及产业带。息烽县自2019年起,陆续建成池塘高位池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亩;建设池塘高位池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00亩,建成后息烽县将成为贵州前列的池塘设施生态渔业产业带,开阳县建设完成池塘高位池生态养殖示范基地80亩。二是积极打造池塘工程化内循环水(流水槽)养殖基地。在乌当区、息烽县、开阳县建设池塘工程化内循环水(流水槽)示范基地180亩(22条流水槽),养殖商品鱼100万尾,年上市商品鱼500吨。三是积极打造冷水(亚冷水)鱼苗繁育、养殖基地。在息烽县、开阳县建设冷水鱼养殖推广基地200亩,冷水鱼养殖池20000平方米,完全建成后可养殖冷水鱼1500万尾,上市商品鱼2000吨,鱼苗繁育3000万尾。四是积极发展稻田特色养殖,打造稻田生态渔业特色产业。在乌当区、息烽县实施稻田生态渔业示范样板点1000亩,形成“荷田鱼”、“稻花鱼”、“稻田虾”的发展特色。并且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采取“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切实提升水稻(贡米)品质,促进旅游观光。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市农业经济继续朝着稳定、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喜人,是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较好,“一县一品”、“一地一色”基本成形,如花溪草莓,开阳枇杷,清镇中药材等,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进一步带动了农业的生产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种植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管理跟不上。大多数种植业的基础设施和抗灾能力仍然较弱,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和应对极端气候环境。如今年5月以来,我市强对流天气频发,息烽、修文、清镇、开阳、乌当、观山湖先后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共4万余亩,成灾近2万亩,绝收近0.5万亩,预计损失上千万元。部分种植业还是存在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和效益低的问题,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和农资投入多执行不好,产品良莠不齐,总体质量不高。

(二)生猪价格下降对生猪生产有一定影响。今年二季度生猪出栏均价(中猪)22.85元/公斤,比一季度下跌27.6元/公斤。生猪价格走低、饲料价格持续上涨,防疫成本增加,中小养殖户将面临亏损状况,影响全市生猪生产。

(三)家禽产业一是高、中、低梯次不明显,针对域外市场需求的优质、优价、特色的品种不够丰富,未形成本区域名片式品牌;二是种繁体系建设配套不足,产业发展模式需进一步优化;三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一体化发展滞后。

(四)创新意识不够。贵阳市仍以常规性结构调整为主,创新意识不强,地域优势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农业产品经济利润低,国家级、省级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名优品牌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种植基地规范化建设,通过引进、培育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战略,利用大企业资金、人才、管理、技术、市场优势,道地、特色种植来品种,带动产业发展。以规模打造全产业链模式,进而实现单品种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达到示范带动的目的。

(二)进一步推进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育苗体系建设,提升规模化生产程度,重点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10万亩;推动省、市蔬菜项目实施,加大采后处理设施等配套建设;统筹协调好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运营工作,提升现代化建设力度。

(三)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指导。以优良品种为主导,以生态投入品展示为抓手,持续推广“生态投入品、减少农药、拒绝非标地膜”的高效栽培技术,全面提升我市蔬菜(含辣椒、食用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蔬菜、辣椒、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有关部门强化预警机制,保证生猪生产良性发展。加大生态渔业发展扶持力度,推进壮大生态渔业的发展。

(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地理、气候、人文等特点,选准产业,紧扣贵阳特色,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农产品品牌。

(六)夯实农业基层基础工作,相对保持乡镇农村统计人员的稳定,加强服务指导,进一步规范乡镇农村统计台账及工作流程。

分享到:

上一篇:2021年上半年贵阳经济社会统计月报
下一篇:贵阳市2021年1-5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