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1-12-30 15:4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1-11月,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工业生产稳中有升,重点产业持续恢复。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增速比1-10月提高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
重点产业持续恢复。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八大重点产业同比增长6.4%,增速比1-10月提高0.7个百分点,比1-9月提高0.9个百分点,连续两月持续恢复。八大重点产业(行业)增速呈“四升四降”,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速最高,同比增长2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
202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八大重点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较快。1-11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六大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0%。
大中型企业发展稳定。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增速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二)投资形势逐步转好,到位资金保持稳定。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5%,降幅比1-10月收窄3.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4.4%。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同比下降9.0%,降幅比1-10月收窄7.3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3.9%,降幅比1-10月收窄8.6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3%,增速比1-10月提高3.4个百分点,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8个百分点。
到位资金保持稳定。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8%,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2.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长4.7%,房地产开发项目增长0.8%。从结构来看,国家预算资金下降13.6%,国内贷款下降7.2%,其他资金下降3.2%,合计占本年到位资金的49.3%;自筹资金增长11.9%,占本年到位资金的50.7%。
商品房销售增长加快。1-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67.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增速扭负为正,比1-10月提高8.1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企稳回升,批发零售贡献突出。
1-11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3.4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1-10月提高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3%。
1-11月,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230.34亿元,同比增长16.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900.51亿元,同比增长3.8%;限上住宿业营业额20.80亿元,同比增长11.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8.35亿元,同比增长26.0%。
批发业当月高速增长。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270.59亿元,同比增长42.1%,增速比上月提高17.4个百分点。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4%,拉动限上社零增长1.4个百分点,比1-10月拉动提高0.1个百分点。
零售业涨势最为显著。1-11月,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8%,增速由负转正,比1-10月提高4.0个百分点,拉动限上社零增长2.5个百分点,对限上社零增长贡献最大。
(四)财政支出降幅收窄,存贷款余额增速全面回落。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10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1-10月回落7.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32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比1-10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762.57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10月末回落3.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141.88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10月末回落1.1个百分点。
(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1-11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1-10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态势,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4%;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9%;衣着价格下降1.0%。食品价格中,11月,猪肉价格上涨14.2%,比上月提高13.8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增长压力较大,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一是部分行业继续下行。我市汽车制造业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以来该行业发展持续下行,1-11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7%,比2020年同期回落32.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回落134.5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生产受医保名录调整影响较为明显,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1%,降幅比1-10月扩大0.7个百分点,自今年6月以来,持续负增长。
二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我市小微企业多为中下游企业,议价能力弱,营业成本同比明显偏高,再加资金紧张、回款难,应收账款较多,企业利润较往年大幅下滑,经营压力持续增大,1-11月,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0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企业盈利空间收缩。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省PPI同比涨幅逐月扩大,11月同比上涨14.7%,涨幅比上月扩大2.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出厂价格指数“跑不赢”购进价格指数,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21.7%,高于出厂价格7.0个百分点,差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盈利空间压缩。
(二)投资支撑略显不足,增长后劲较为薄弱。
一是重点领域投资支撑减弱。1-11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1.3%,占比较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6.2%,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9%,占比较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3%,降幅比1-10月扩大2.2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
二是民间投资贡献下降。1-11月,全市民间投资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3%,占比较1-10月回落1.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3.3%,降幅比1-10月扩大1.4个百分点。
三是“四化”相关领域投资增速回落。1-11月,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比1-10月(下同)回落0.4个百分点;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教育投资同比增长4.2%,回落1.1个百分点;与农业现代化化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7%,回落2.7个百分点;与旅游产业化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57.2%,回落13.5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长波动较大,住宿餐饮双双下滑。
一是住宿业增速持续下滑。1-11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3%,比1-10月回落5.4个百分点。11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4.4%,连续4个月当月负增长,负增长面达63.3%,大型住宿业企业均呈大幅下降趋势。
二是餐饮业当月出现负增长。1-11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6.0%,比1-10月回落8.0个百分点。11月,限上餐饮业营业额由正转负,同比下降5.0%,负增长面达47.3%,大型餐饮企业降幅明显。
三是零售业增长后劲不足。11月,因酒类企业与大型商超,粮油、食品企业联合开展活动,相关各商品门类的零售额和销售额都实现较快增长,我市限上社零增速和零售额增速也有较大提升,零售业在全省位次直接上升两位,位居第五。但是,据了解此类活动已于11月末结束,如何保持零售业在年终的快速增长势头需要重点关注。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坚持做大做强工业产业,确保全年圆满收官。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惠企利民政策保障,帮助企业减少经营成本,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二是拓宽营销渠道。利用政府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互联网+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拓宽企业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三是聚焦先进制造。制造业是工业产业体系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制造业上,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以此推动工业总量和质量实现全新突破。
(二)坚持投资驱动产业发展,确保全年圆满收官。
一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抓投资、促发展,积极谋划投资招商,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招商、联动招商,形成以投资驱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持续加大要素保障。既要保障投资资金来源稳定,抓实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又要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加强政银企合作力度,搭建好企业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桥梁;还要强化土地保障,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好各类各业用地,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三是持续优化投资结构。聚焦“四化”相关领域,积极扩大产业投资规模,紧扣“十四五”规划方向,做好重大项目储备谋划。
(三)坚持全面释放消费活力,确保全年圆满收官。
一是不断加强企业指导。认真分析全市消费市场增长趋势和增长亮点,推动企业合理享受政策福利,切实履行经营义务。二是合理研判防控与发展。消费增长需要新的增量,岁末年尾是消费市场发力的关键期,既要严防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精心组织营造氛围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增强和巩固商业从业者和消费者信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帮扶和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帮扶预案,营造我市商业发展稳定安全的氛围。
上一篇:2021年贵阳市建筑企业生产情况简析 |
下一篇:图解贵阳市1-11月经济运行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