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数据最新数据发布与解读

贵阳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2-04-29 18:3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一季度,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全面推动一季度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全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实现经济运行“开门稳”。

根据市(州)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086.00亿元,占全省的22.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1%,增速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11亿元,增长5.8%,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3亿元,增长8.7%,增速低于全省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43.86亿元,增长4.5%,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37.6%和59.3%。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农业生产基础良好,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99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3.47亿元,增长8.0%,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种植业产值36.0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1%,同比增长8.2%,是拉动全市农业增长的主力军。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1.66万吨,增长86.6%;水果产量1.24万吨,增长81.0%;中药材产量0.13万吨,增长17.4%;草莓产量5137吨,增长15.3%;羊肚菌产量1226吨,增长22.3%。

(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1-2月提高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一季度,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9.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3%,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1.3、0.9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8.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3.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1.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

七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一季度,全市“1+7+1”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规上工业在筑央企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个百分点;“7”七大规上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7.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其中,四个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尤以生态特色食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最高,均超过30.0%。“1”规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4.7%,拉动规上服务业九个重点行业增长50.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向好,项目资金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增速低于全省7.2个百分点。其中:5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5%;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下降3.5%。

建安投资增长较好。一季度,全市建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8.5%,同比增长10.5%,增速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有所恢复。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22.1%,同比增长1.3%,增速比1-2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9.3%,同比增长16.3%,增速虽比1-2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4个百分点。

项目资金保障有力。一季度,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增长19.8%,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下降20.3%。从结构看,国家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合计占到位资金的70.1%,分别增长106.3%、8.8%、183.4%;仅国内贷款下降16.6%。

建筑业总产值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575.3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恢复加快,网上零售拉动明显。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33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91.68亿元,增长14.9%。

网上零售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57.39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9.7%,同比增长100.5%,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76.5%。

居民生活类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3%,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下同);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73.9%,拉动增长1.3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9.0%,拉动增长2.4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2.6%,拉动增长1.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7%,拉动增长  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增长426.5%,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保持增长,金融存贷款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267.4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2月提高6.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67亿元,增长10.1%,增速比1-2月提高6.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4.06亿元,增长20.9%,增速比1-2月提高22.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219.40亿元,增长5.7%,增速比1-2月提高4.3个百分点。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8.28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2月末下降1.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932.38亿元,增长9.1%,增速比2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8.9%。

(六)招商引资顺利推进,外商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258个,比1-2月增加171个;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90.61亿元,比1-2月增加225.9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占比达55.7%,比1-2月提高13.9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3个,合同外资金2.76亿美元,同比增长75.5%;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增长161.5%。

(七)消费价格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与1-2月持平。八大类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6.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9%;衣着类上涨3.8%;居住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5%。食品烟酒类下降3.7%,其中,猪肉价格降幅最大,下降41.6%。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7元,名义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7元,名义增长6.6%。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工业生产供应受阻,产销衔接市场不畅。

一季度,工业生产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效生产时间减少,原材料出厂价格上涨,产品销售渠道受阻,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90.4%,比1-2月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酒、饮料、精制茶加工业产销率85.5%,比去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产销率69.9%,回落7.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销率77.8%,回落25.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产销率74.2%,回落11.2个百分点。

(二)重点领域低迷不振,有效投资持续减弱。

一是房开投资低迷不振。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5%,低于全部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37.3%,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19.43亿元,下降3.8%。房屋库存积压,造成房企资金紧张,房开投资动力不足。二是民间投资持续回落。受房地产市场及疫情双重影响,民间投资总体趋势下滑。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下降20.8%,降幅比1-2月扩大12.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37.8%,占比下降10.9个百分点。

(三)疫情影响持续加深,消费市场运行艰难。

一是疫情影响仍在延续。今年以来,全国疫情散点多发,以接触式为主营模式的传统消费企业因需求收缩、客流减少,导致收入下降,加之企业用工成本不减,生产经营原材料受国际市场影响高位上涨,以及疫情防控物资方面的额外支出,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负担加重。二是行业支撑较为单一。支撑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批发和零售两大行业,龙头企业占行业的比重过大,在8%以上,行业对个别企业的集中依赖,大大降低了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做优产业结构,关注工业行业供需。

一要强化工业税费支持。精准解读国家关于工业企业税费改革举措,切实实施好诸如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二要加强企业产销对接。以深入推进制造业七大重点产业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强上下游企业协作沟通,促进订单式生产,以销定产,减轻企业库存负担和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三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加速与新兴媒介融合渗透上下功夫,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并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充分挖掘企业创新升级潜能。

(二)继续推动政策落地,关注投资要素保障。

一要强化产业招商力度。围绕四大攻坚行动,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以大项目为引领带动关联领域做细做实,保障投资有序发展。二要强调要素保障强度。强化部门协作,做好土地、资金、生产用能等全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三要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加大以工业投资为主的产业投资力度,做好工业投资项目研判分析,同时滚动储备一批拟实施的重点项目,做足做大项目载体支撑。四要提高服务企业精度。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重点企业展开一问一策,逐个击破,加强政策服务的预判性和实效性,指导企业制定阶段性经营策略,加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继续释放消费潜力,关注市场营商环境。

一要提高行业预判能力。根据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走势,做好上半年经济发展预期,有针对性做好服务和支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调研力度,保障重点产业支撑依旧。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市场供需变化,适当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加快惠企政策开花结果。三要大力实施精准防控。有效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疫情防控方案,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的同时也不层层加码防控要求,为我市商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氛围。四要提升消费市场活力。政策方面,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助力本地企业发挥地域优势,大力推广使用本土产品,提升企业资质,拓宽企业方位;资金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多渠道资金供给,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企业风险补偿能力。

贵阳贵安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强省会”行动落实各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尽管全市经济短期内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增量在补充,存量在扩大,预期在增强,政策在发力,韧性在巩固,全市经济总体上仍继续保持着恢复态势。

分享到:

上一篇:贵阳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下一篇:2022年一季度贵阳市生产总值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