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合保税区2015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区本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2016-11-25 21:23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2016年7月29日)
各位领导:
向管委会报告贵阳综合保税区2015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区本级财政预算,请予审议。
一、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5年,我区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一年有进度、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发展”和“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服务,做强核心区,做优功能区,做大配套区,努力将贵阳综保区打造成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更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财政收入,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建设资金的需要。
(一)收支完成情况。
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15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财力为17468万元,鉴于市财政局已将每年补助我区1亿元作为专项补助资金,所以不再由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因此我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支出相应调整为1028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12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7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636万元,上年结余4467万元,按财预〔2014〕368号文件要求,从涉及取消的十一项政府性基金中调入86万元,预算结余307万元,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15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74万元,增加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4389万元,当年预算可供安排的收入调整为446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389万元,基金预算结余74万元,收支平衡。
2015年,是我区财政搭建一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开局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全区财税部门在财政预算体系建设和逐步完善财政规章制度及区级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区财政、财务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跟踪区内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为企业做好服务。不断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征管力度,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在盘活存量税源,培植新税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以查促收的作用,做到了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全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 抓财政体系建设,建立区财政体系,为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编制科学、合理的2015年财政预算。结合我区2015年财力实际,合理安排我区财政收支,根据《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本着“量入为出、以收定支、自求平衡”的原则,已形成《贵阳综合保税区2015年总预算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报主任办公会通过执行。二是盘活存量资金,通过预算体系的搭建,将2014年无法进行支出安排的财政收入4467万元结转至2015年安排用于重点项目支出。三是按照财政预决算透明、公开的原则,将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四是积极搭建财政信息化,自2015年3月初启动一级财政体系及信息化建设以来,通过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财政仅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建成的一级财政预算体系及信息化建设,解决了综保区一级财政体系和信息“孤岛”问题。
2.抓征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定期开展税源结构分析、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财政增收。二是在“金税三期”工作中,一方面与国、地税部门实地走访区内纳税企业,加强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做好区内纳税企业的宣传解释工作,超额完成全年公共预算总收入和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抓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培植后续税源。
自我区2014年12月封关运行以来,在省、市领导及管委会领导重视下,通过全员努力招商,2015年新增注册企业约500余家。区财政部门通过以“四大创新、七大平台”为抓手,立足区位优势, 用足用活财税政策,积极会同国、地税部门主动对区内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培植巩固,重点跟踪服务年纳税额达1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加大对高新企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升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36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大项目大产业落户。积极探索PPP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为培植壮大我区后续税源,为我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永生”财力。
4.抓监督,严执行,促支出绩效提升。
一是严格政府采购,实行采管分离。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将市级建立的政府采购平台协调安装到我区。全年集中采购17次,采购预算33万余元,节约资金3.7万元;二是继续开展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全年审核项目12个,审定投资2.1亿元,审减预结算2600万元;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行检查,严格按政府《采购法》、《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区内财务活动进行监管,做到对区内项目事前参与,事中跟进,事后监管;四是严格执行制度。加强财政、财务支出审核,规范财务管理。
5.抓风险防范,适度举债,为区内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建立存量债务偿还机制,确保既有债务平稳过渡,严格控制债务违约风险。通过多方沟通,顺利获得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将综保区存量债务纳入市级统筹,综保区配合,通过多种方式过渡、置换、偿还存量债务;二是创新金融工具融资,通过金融杠杆及PPP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综保区配套设施建设;三是继续争取已获得的授信的融资项目发放资金,确保纳入政府债务系统的协议金额足额到位,解决综保区建设资金。
二、2015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5年我区累计完成公共预算支出10287万元,占全年预算10508万元的97.9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9万元,占全年预算1423万元的93.39%;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11万元,占全年预算14万元的78.57%;资源与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2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1万元,均占全年预算的100% ;其他支出8276万元占全年预算8400万元的98.52%。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情况。
2015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74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4389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共计4463万元,支出4389万元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基金预算结余74万元,收支平衡。
(三) 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4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33.4亿元。2015年新增政府性债务1.7亿元。2015年底债务余额35.1亿元,债务余额已全部纳入政府债务系统,债务风险可控。在2015年,受政策变动影响,用于建设的融资实际到位1亿元;2015年到期债务共6笔,金额13.5亿元,其中续贷5.44亿元,获市财政局统筹协调资金偿还本金8.06亿元,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债务风险。按照债务余额测算,2016年度需还本付息约26亿元,2017年度需还本付息约3亿元,2018年及以后年度需还本付息约7.5亿元。本级财政拨付政府性债务偿债支出866万元。
三、2015年预算执行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收入,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强化国、地、财协调配合,实施精准调度,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及时协调解决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通过与国税、地税部门沟通协作,未受国、地税征管改革的影响,平稳实现全区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实现财政增收。
(二)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谋划项目准备,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36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市级补助资金项目3个:贵州省黄金投资有限公司小企业成长工程专项资金10万元,贵州金恒昌实业有限公司小企业成长工程专项资金10万元,贵州惠普有限公司扶持资金200万元,金额共计22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园区一期围网厂房建设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支持资金项目1个:贵阳综合保税区服务业集聚规划编制经费15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贵阳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研究院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人才资源工作补助经费项目1个: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市级补助经费1万元;专项用于支持省级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贵阳综合保税区十号路道路工程项目融资补贴300万元。全年争取各类转移支付5525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实现投资拉动,截止至2015年末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取得融资44.11亿元,重点用于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在区管委领导的关心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协调贵阳市政府、市投委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土储中心等部门,顺利将综保区存量债务33.4亿元全部纳入市级财政债务系统,由市投委通过平滑基金、政府债券、土储资金等方式确保综保区存量债务顺利过渡,有效防范综保区存量债务风险。四是探索开展金融创新筹方式措资金。通过信托方式实现综保集团股权融资9亿元;通过推行PPP模式,与葛洲坝集团签订了项目总投资额为130亿元的PPP合同,将缓解综保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压力。五是积极协调省、市财政调度资金,全年累计调入资金9389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我区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筹措资金1080万元,用于保障人员工资及综保区运转。二是筹措资金2071万元保障全区重点项目的建设。三是筹措资金6500万元推动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四是筹措资金730万推动综保投公司与德弘昌成立合资公司。五是打通上下级财政调度资金渠道。从2014年9月开始,在开发建设局,综保投公司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综保区土地款留存部分申报资料的收集完善准备工作,并于2015年3月初提交市财政局审定。由于此前的资金拨付都是通过高新区转拨综保区,造成约3480余万元土地出让金迟迟拨不到我区。2015年5月,通过多方协调,在市财政局、市土储中心、白云国土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顺利将该笔资金拨回,缓解了综保区第二季度建设资金压力。六是保障我区用地手续完善。为完善综保区一期建设项目土地预存款手续及流程,我局派专人配合开发建设局、综保投公司,多次对接白云土储中心,白云国土分局、白云区供电局等部门,追踪土地报批情况。体系建设后,为完善我区土地预存款的缴存、社保资金上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上缴等,均在本级财政体系内完成,保证了园区用地手续合法合规的办理。七是投入175万元用于提高信息化建设,开发贵阳综合保税区保税商品展示销售监管系统。八是投入10万元用于“金税三期”改革工作,使税改工作平稳过渡,实现税收均衡入库。
(四)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为贯彻落实好《采购法》在我区的具体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服务类项目采购等,通过积极与市财政局、采购办等进行对接协调,并得到大力支持,同意我区连接市政府采购定点网和市财政评审招标目录内评估机构的使用。市财政局顺利在我区安装了政府采购平台网,严格了采购程序,达到采管分离的同时,为我区各项建设提供了合法合规的保障,并逐步实现领导要求的我区各项项目建设既要“合法、合规”,又要“超常规”的指示。从2015年7月正式启用该平台以来,采购预算总金额33万余元,实际中标金额29万余元,节约财政资金3.7万元;工程、服务类政府采购方面,在市财政评审招标目录内评估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共批复政府采购17次,核减金额共计2600万元,有效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二是清理检查财政专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深化制度建设,规范财政管理。
体制、机制是基础,制度完善是保障。对此,我局在抓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让制度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筑府办发〔2012〕95号)、《贵阳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筑财库〔2005〕3号)和《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贵阳综合保税区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并整理了2014年汇编制度:《中共贵阳综合保税区工作委员会贵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财务制度管理办法(试行)(讨论稿)》《中共贵阳综合保税区工作委员会贵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财务报销审核暂行办法(试行)》《中共贵阳综合保税区工作委员会贵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政府采购实施办法(试行)》,按照《贵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筑财〔2014〕93号)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二是为保证我区投融资重大项目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规性和提高决策效率,我区成立了投融资管理工作委员会,并制定《贵阳综合保税区投融资管理工作委员会议事规则(暂行)》,为我区重大投融资项目决策搭建科学、有序的议事平台。
三、2016年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遵循“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勤俭节约、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求绩效和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四个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将贵阳综保区打造成创新型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的“排头兵”、内陆开放示范区。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6年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工作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收入预算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二是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三是积极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对涉及增加支出、提高标准的重大政策,要统筹三年考虑,确保财政可持续。四是将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五是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紧密结合,协同编制各部门、单位预算。六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七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
(二)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2016年市政府下达财政预算收入任务及白云区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高新区、综保区领导干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综保区2016年工作安排,明确我区本级公共预算收入目标6000万元。
2016年我区本级公共预算总计收入安排6307万元。其中:区本级公共预算收入6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安排307万元,全部用于预算安排支出,分项预算报告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4657.63万元,其中: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2710.16万元;发展与改革事务203.6万元;财政事务188.8万元;商贸事务1353.2万元;党委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201.87万元。
2.城乡社区支出预算1171.2万元,其中:城乡社区管理事务48.7万元,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1122.5万元。
3.住房保障支出预算74.3万元。
4.其他支出214.66万元。
5.预备费189.21万元,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符合《预算法》规定。
四、确保2016年预算执行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围绕“一个目标、三个打造”的奋斗目标,加快弯道取值、奋力后发赶超,为确保实现2016年财政目标任务,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支持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财政增收。
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二号路延伸段、一号路、服务外包大楼、国际交流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培育稳定税源。全力支持新引进重点企业早日投产,积极支持惠普等企业引入高新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支持平台公司实体化建设,加快项目融资力度,积极开展PPP项目建设合作,创新政府融资模式。大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二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综保(二期)CBD土地一级开发等。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实现财政收入增长及收支预算平衡。
(二)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保障。
全区上下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对高科技、高产值、低能耗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纳入预算安排,合理安排调度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支出的需要。
(三)着力创新财政管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财政三年滚动规划及地方政府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努力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二是结合“营改增”改革,理顺市、区分配关系,划分财权与支出责任,核定收支基数,明确“营改增”税收分配比例,建立新建项目、新引入企业等税源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我区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着用;四是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从扶持企业、用地保障、支持技改等方面,全力支持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
(四)着力实施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评审。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风险。清理国有资产,推进国有资产的处置利用。积极推行公车改革。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严格财政专户管理,规范财政资金支出。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对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检查。
(五)着力内控制度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严格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规范财政工作行为,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及控制制度,严格资金分配及审批程序,强化权力公开运行,加大干部作风教育力度,切实履行两个责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法纪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财政干部拒腐防变和依法理财能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2016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管工委的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为迈向更高水平、国际化的园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