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事业及重点民生教育学前教育

贵阳市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高质量衔接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1-09-01 14: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小幼联合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幼儿园单向衔接、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

——形成“幼小衔接”研究成果。一是遴选一批示范园(校);二是总结有推广价值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经验和成果,形成幼小衔接共享资源包。

——建立幼小衔接多主体监管机制。研究制定《小幼衔接区域推进指导策略》,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动态治理。

三、重点任务

(一)个性工作

1.幼儿园

(1)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管理者牢固树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专业信念,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安吉游戏,学习安吉游戏背后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具做操作和亲身体验积累经验,逐步做好入学准备。

(2)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植物观察、天气记录、入园签到等活动中培养幼儿前书写和前阅读的能力。有机渗透文明习惯、情绪管理、自我保护、自我服务、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内容。

(3)发挥环境的教育影响作用。幼儿园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空间和玩具材料。玩具材料以低结构玩具为主,种类丰富、数量充足、标识清晰,确保幼儿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班级墙面呈现幼儿的观察/阅读记录、游戏表征等作品,充分展示和反映每位幼儿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支持幼儿学习经验的分享、交流和讨论。

(4)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汉语拼音、算术、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不得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不得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性强化训练。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2.小学

(1)坚持“零起点”教学。小学要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原则,科学设计和实施入学适应期的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缓教学梯度,缓解幼儿和家长的“入学焦虑”。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2)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校环境。小学要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活动空间并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提供支持儿童展示作品的机会和条件,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根据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增强儿童心理安全感。

(3)开展入学适应期教学游戏化探索。小学要将入学适应教育课程化,实现全学科渗透;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路径的研究,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

(4)落实“双减”要求。小学要主动强化衔接意识,严格落实“双减”工作中“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尽量做到低年级作业游戏化、生活化,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小学一年级不得组织区域性统一书面考试,校内不得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学校和班级组织,应采用灵活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式进行。

(二)共性工作

1.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一是小学要开展校本教研,研析儿童入学适应教育的最佳路径,幼儿园要开展园本教研,继续夯实幼小衔接工作基础;二是小学和幼儿园要共同进行教研,寻找幼小衔接工作的最佳契合点;三是各区(市、县)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建立以小学为主体的校、园双向联合教研机制,建立幼小衔接的学习共同体。

2.开展专项培训。以学习实践《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重点,同时强化小学教师对《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6岁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建议的学习培训,建立以校、园共同研究、区教研室推荐、市教科所评审并推广的工作模式,研发幼小衔接培训课程资源,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实践指导经验。

3.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主动向家长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介绍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解决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实现家、园、校三方协同帮助儿童平稳度过衔接期。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1年5月-2022年7月)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推荐云岩区作为省级实验区,白云区、南明区确定为市级实验区,省、市级实验区要以园、校结对的形式,重点遴选一批试点园(校),试点园(校)要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同时,云岩区、南明区以接受国家和省“双普”验收为契机,在区域内全面同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其余区(市、县)要立足实际情况,遴选实验乡(镇)和试点园(校)开展实践探索。

第二阶段(2022年8月-2023年7月)

(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实验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及时梳理总结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经验,2022年8月起,各区(市、县)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第三阶段(2023年7月以后)

(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各区(市、县)要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幼儿园与小学双向高质量衔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市、县)要提高站位,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做好幼儿园与小学双向高质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正确把握目标和重点,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要统筹各方资源,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幼儿园与小学双向高质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督导检查

各区(市、县)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开学工作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和教育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零起点”教学等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专项治理,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到位。要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作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宣传力度

各区(市、县)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做好幼儿园与小学双向高质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树立科学导向,及时推广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形成幼儿园、小学、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共识。要及时总结宣传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全方位促进衔接工作向深度和高度延展。

(四)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各区(市、县)要结合本地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系统性的幼小衔接质量评价制度,更好地以评价带动区域内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给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分享到:

上一篇:省教育厅公示2021年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贵阳市)
下一篇: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区配建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流程》的通知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