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事业及重点民生就业创业劳动监察

人社“五防”温馨提示

发布日期:2023-02-28 15:2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广大求职朋友:

春节过后,随着企业项目的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用工需求激增,企业(项目)虚位以待,大量求职者急切谋求新的平台、新的岗位。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劳动者急于就业的心理,不断翻新行骗手法,以高收入、高回报、免费培训等为诱饵,有的骗取"服装费""体检费""中介费",有的诱骗求职者"高息网贷",设下各种就业陷阱,企图损害求职者经济利益。为此,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注重五个提防:

一"防"非法中介。非法中介没有职业中介资格,常以借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骗取各种名目的求职费用,然后要么不介绍工作,要么人去楼空。求职者在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时,注意查验职业介绍机构办理的《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否悬挂在明显位置,办公场所与证照上登记的地址是否一致,收费事项、服务承诺是否上墙公开。

二"防"违法收费。一些用人单位以工作为由收取或者变相收取类似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等费用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事实上,应聘工作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理智,拒绝缴纳任何费用。

三"防"高薪诱惑。以点击鼠标就能赚钱、边玩手机边挣钱,月收入过万等为噱头,骗取求职者参与刷单返现或者高薪诱惑求职者参加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者要仔细甄别高薪招聘信息,防止自身被骗或者陷入违法活动之中。

四"防"扣押证件。中介机构或者用人单位以借代保管或者经办社会保险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求职者要拒绝这种行为,国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五"防"虚假培训。用人单位或者培训机构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诱导求职者参加岗位培训并缴纳高额培训费,如求职者没有支付能力的,引导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后支付培训费用,但是培训完后以求职者能力不达标无法胜任工作或就业收入与当初承诺存在差距,而求职者却为此背负了巨额贷款。所以求职者遇到培训贷款要三思而后行,认真辨别,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增强维权意识,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足够的证据材料,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立即向劳动保障执法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发现还存在其他违法行为需及时报警。

分享到:

上一篇: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失信联合惩戒名单信息
下一篇:2022年贵州省第四季度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