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河潭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发布日期:2020-03-23 11:1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你单位报来《关于申请批复贵阳市天河潭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请示》及贵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7家设计院编制的初步设计等有关文件资料收悉,根据《关于贵阳市天河潭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筑发改三产〔2019〕642号)、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出具的《贵阳市天河潭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咨询评估报告》及专家审查会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项目名称:贵阳市天河潭景区提升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工程为多功能高品质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5A级景区及综合性旅游基地,共包含主景区等7个建设内容,其中:
(一)景区外配套服务区
(1)入口区游客服务中心
总建筑面积24482.26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20943.46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3538.8平方米。建筑高度20.55米,建筑层数2-4层,一层层高5.4米,二至四层层高4.2米,结构为框架结构。
(2)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站
总建筑面积1161.42平方米,包含两个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及一个地埋式消防水池。
(3)3A级旅游公厕
新建旅游公共厕所3座,均设有母婴专用卫生间、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及管理用房。
(4)贵安大道立交桥立面装饰
立交桥底部设有两排立柱,共18根,采用铝单板包柱。东、西两侧设有长约36米的LED大屏,顶板采用暗花铝单板装饰。桥底净高4.35米,桥身立面采用铝瓦、影印木纹铝方管及铝单板等进行装饰,桥下路面采用透水沥青铺设。
(5)停车场
共四个停车场,其中1#停车场停车位657辆,设置3个出入口;2#停车场停车位79辆,设置2个出入口;3#停车场停车位215辆,设置3个出入口;VIP停车场设置停车位70辆,其中无障碍停车位5个。
(6)绿化工程
景区入口广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利用植物阵列及水景、小品的设置映衬入口的仪式感和庄重感;文化宣传建设区
采用大量硬质特色铺装映衬整体空间的质感和年代感,小品的特殊选型陪衬空间氛围的营造;滨水区及天星湖设计环形观湖步道全方位体现天星湖景区的优雅景色;五色花海覆盖整个山体,结合山体的高差优势设计流动瀑布。
(7)市政道路
景区内部道路工程分别为1号路、2号路、3号路,1号路在K0+115及K1+309处与2号道路相交,终点于K1+447.419。2号路起点与景区内规划1号道路相接,在K0+375处与1号道路相交,终点于3号道路。3号路起点于景区大门处,在K0+616.988处终点于规划道路。风情街消防环道全长378米,道路横截面采用单块板形式。
(二)主景区部分
主景区分为天河之路、溶洞探秘、湖光山色、生态原野四大功能板块,内部采用电瓶车、船行系统与步行游览相结合形成交通回路,。游步道面层材料采用花岗岩、黑青石、菠萝格木栈道,驳岸采用自然草坡水生植物驳岸、自然石块驳岸、砌块石驳岸及多层砌块石驳岸。
1、景点改造
林荫大道拆除配套服务设施,沿线种植色叶树种,保证短期品质并预留弹性空间;码头乘船点根据地形重新规划入口,加入广场、扶梯引导人流;崆灵洞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增加色叶树种作为进洞前铺垫;天坑景观在天坑峭壁上加入天桥创造焦点,结合连桥和水岸平台升级改造;观山观湖将亲水平台与栈道升级改造,种植耐水湿植物及色叶树;卧龙飞瀑以瀑布景观为核心增加水景改造,路径两侧进行人工造景,种植季象变化植物丰富层次空间;印色田局部点缀多枝小乔木,在山体与河谷交界处补种小乔木群;欢乐草坪将现有植被结合空间视觉需要,产生围合感。
2、建筑改扩建工程
(1)码头乘船点
建筑面积2277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高度为12.3米,一层层高为4米;二层中庭层高为8米,其他部分层高为4.3米,设置为乘船、旅客等候休息、展览展示、工作人员管理用房等。
(2)游客服务点
建筑面积514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高度11.3米,为多功能组成的建筑群体,结合室外邻水休息平台和植物为游客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3)山顶观景台
建筑面积899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高度10米,一层层高4.5米,二层层高4.95米。在原山顶长廊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设置了室内室外景观场所、供游客休闲场所及展览展示场所。
(4)休闲中心
建筑面积214.5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高度为6米,位于印色田,为半开敞休息空间,为游客提供一个遮阳、避雨并欣赏瀑布的场所。
(5)主、次入口大门
主入口大门建筑高度11.5米,次入口大门建筑高度9.3米。采用混凝土基座加钢结构造型,立面装饰材料主要为自然砌石、菠萝格、竹子,周边采用多种植物搭配。
(6)游船维修点
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建筑高度13.8米,建筑层数2层。
(7)B区配电房(X10配电室)
建筑面积314.82平方米,建筑高度7.9米,建筑层数1层。
3、主景区其他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绿化工程、无障碍设计、铺装、驳岸、道路、泛光照明、海绵建设及水体净化系统设计、破损山体景观修复、水旱洞灯光提升改造、旱洞投影系统设计、旱洞音频系统、旱洞艺术遮挡与雕塑、水秀设计等工程。
(三)智慧旅游系统
1、天河潭智慧景区基础设施
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有线无线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中心机房系统以及相关安装工程。其中:
(1)视频监控系统
为景区提供安全监视、设备监控等技术手段,主要由前端摄像机设备、中心管理平台、视频显示控制设备等组成。
(2)有线网络系统
分为智慧旅游物联网、监控专网、互联网共3套系统,通过安全系统进行有效隔离,其中互联网的办公有线和游客无线也通过AC集中转发实现逻辑隔离。
(3)无线网络系统
景区人员集中地带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采用全向及定向AP实现。道路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一般采用定向AP实现。景区内每一个无线点同时广播两个SSID,一套供游客使用,一套内部使用。
(4)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支撑整个天河潭智能化管理系统、票务系统、商业系统、互联网上网和办公系统的运行,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含光纤布线、建筑室内内部布线系统、室外供电电缆管网、室外立杆内部供电和网络布线等。
(5)中心机房系统
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包含服务器机房、配电室、监控室。机房设计总负荷为64KW,采用冷通道机柜系统,机柜分为两列,共20台机架,其中16台设备机柜,4台布线机柜,另外包括两台列管理柜。
机房工程主要由装修工程、供配电系统、UPS系统、制冷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动环监控系统、机柜及布线系统组成。
2、天河潭智慧旅游平台
建设内容包括天河潭智慧服务平台、天河潭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天河潭智慧营销与运营平台。其中:
(1)智慧服务平台
平台包括“互联网+”旅游、信息发布与查询、人工智能服务、VR/AR体验系统、客服中心、停车场管理、智能排队等七个应用系统。
(2)智慧管理平台
平台自上而下分三层逻辑架构:数据层、业务层和用户层,包括智慧景区GIS引擎、智慧景区中心管理系统、内控ERP管理系统、指挥中心系统、应急发布与指挥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指挥与通讯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信息安全防范系统、与上级平台互联等12个系统。
(3)智慧营销与运营平台
平台包括票务与综合营销系统、一卡通与无现金支付系统、天河潭旅游营销大数据、天河潭舆情监测系统等4个应用系统。票务与综合营销系统包括综合营销平台(含营销系统、OTA接入、综合分析)、票务管理系统、闸机及售票系统、以及人脸识别VIP通道闸机系统。
(四)跨铁路桥工程
桥梁全长60米,主桥采用40简支T型梁,梁底净空9.07米,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桥台基础均采用扩大基础。
(五)景区通村道
天河潭景区环村道路总长约5137米,第一部分为环村道路,主要为连接村落的村道及部分景区内部道路, 村道标准横断面宽6.5米,双向双车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长约4369米;第二部分为新建景区道路,与景区原有道路一起连通景区内各个景点。道路标准横断面宽8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长约768米,双向两车道。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通讯工程。
1、环村道路6条:主要连接芦荻村、花街村、隆昌村,包括村道加宽、改造、新建村道等。A村道路总长906.5米,B村道路总长1003.7米,D村道路总长870.6米,E村道路总长959.4米,F村道路总长249.5米,G村道路总长382.7米。
2、新建景区道路1条:道路标准横断面宽8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长约689米,双向两车道,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通讯工程。
(六)10KV电力工程部分
(1)10KV电力工程
采用"2-1”环网方式供电,10kV电源1回为主供电源,正常情况下带起全部负荷,本回线路全停或检修或个别配电房主供进线失电时,全部负荷由10kV电源2转带。
(2)景区10KV配电工程
10kV专线1电缆长9.9公里,导线长0.486公里;10kV专线2电缆长5.01公里,导线长0.281公里。
(七)水利设施
建设内容包括泄洪洞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泵房设施复建工程。
(1)泄洪洞工程
位于码头上游300米处,对洪水进行分流,底板高程为1172米。隧洞为城门型,宽8米,直墙高4米,洞身长1142米,进口设置闸门,闸门为液压控制,高1.5米,宽5.5米,为平板钢闸门液压翻板坝,启闭机室布置在左岸。闸门上端设置操作室,工作桥与岸坡相连,操作室与闸室之间设置检修平台。闸门槽宽0.8米,深75厘米,在闸后设置通气孔。
(2)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拦渣坝为翻板坝,溢流坝段长20米,闸门高3米。非溢流坝长16.50米,坝顶宽4米。左岸河道整治分为三个台阶:第一台阶高程1178.5米,顶宽0.5米,主要种植水生植物;第二台阶高程1179.5-1181.0米, 堤墙厚0.5米,高1.8-2.3米,种植花卉;第三台阶高程1180.5-1182.5米,堤墙厚0.5米,高1.8-2.3米,主要种植灌木。
(3)提升泵房设施复建工程
建设提水泵房一座,规模为小(2)型,水泵设计扬程69.8米。其中:引水管长度10米;提水管为 PE管,管径为DN250,长度680米;输水管为 PE管,长度240米,管径为DN200。对破损高位水池进行修复,并增设消毒设施。
四、工程总概算:296314.98万元(详见概算审定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需使用预备费,须按预备费适用范围报原批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五、原则同意总平面布置设计,下阶段设计中,根据地勘资料完善基础结构设计,细化电气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
接文后,请完善相关手续并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抓紧进行施工图设计。
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