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筑府发〔2023〕20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时间: | 2023-10-08 | 发布时间: | 2023-10-18 16:11 |
文件有效性: | 是 |
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安新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
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筑府发〔2023〕20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贵安新区各部门、单位,直管各乡镇、街道:
《贵阳贵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安新区管委会
2023年10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贵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23〕13号)文件精神,健全适应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升贵阳贵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强省会”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1+7+1”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导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院校积极参与,市场化运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建设一批培训优质平台,实施一批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工程,推动贵阳贵安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累计统筹开展培训60万人次,其中政策性补贴培训12.5万人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院校)累计开展招生1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不低于56万人,进一步提高贵阳贵安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不低于30%。
二、依托五个载体,提升培训供给能力
(一)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大力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规范开展职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落实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依据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到2025年,累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5万人次。
(二)发挥职技院校主阵地作用。将贵阳贵安范围内的各类职技院校全部纳入政策性补贴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范围,每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不得少于在校生人数的50%。健全职技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技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挂钩。允许并鼓励职技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和评价,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也可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职技院校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所取得的收入中发放给在职在编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单列管理。到2025年,各类职技院校在校生规模达25万人,累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其中开展政策性补贴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
(三)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补充作用。鼓励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职技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期面向社会开展政策性补贴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招投标或遴选,鼓励支持办学特色鲜明、培训效果优良的优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到2025年,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累计开展培训7万人次。
(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引导作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行业必管人才”主体责任,聚焦“1+7+1”重点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制定完善行业培训标准和评价标准,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自主评价,推进企业技术工人“全员持证”、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员)持证上岗,推动职业技能等级水平和薪酬挂钩,探索建立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衔接机制。力争到2025年将中央在筑企业和全市规模以上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纳入企业自主评价范围。
(五)发挥培训基地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和院校积极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县域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试点,实现带徒传技、技能推广、带动就业。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覆盖,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
三、实施五大工程,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六)实施“甲秀工匠”工程。围绕“贵州技工”工程,聚焦贵阳贵安大数据、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重点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制定完善培训标准,依托企业、职技院校、实训培训基地,打造“甲秀数据”“甲秀制造”“甲秀能源”等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开展新业态新职业、重点产业等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技院校和产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支持开设“订单班”“定岗班”。到2025年,累计开展大数据产业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装备制造产业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七)实施“甲秀社工”工程。聚焦社区发展与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主要领域,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打造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努力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社工工作有阵地、有人才、有保障。深入实施社会工作能力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支持职技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基础性社工人才。到2025年,所有乡镇(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基本建成,社工人才队伍突破1.75万人,其中持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才达到3000人。
(八)实施“黔菜师傅”工程。组织职技院校、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积极参与“黔菜菜品”开发,打造“生态黔菜”餐饮名店、“黔菜师傅”劳务品牌,积极培养星级“黔菜师傅”,促进餐饮行业从业人员高质量就业创业。鼓励评价机构申报“黔菜师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实施“黔菜师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星级认定。积极推动“黔菜师傅”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到2025年,建成2至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黔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黔菜师傅”培训6000人次以上。
(九)实施“黔灵家政”工程。依托嘉安月嫂、冰清玉洁等家政劳务品牌,开展家政从业人员“上岗”及“回炉”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家政劳务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家政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供求渠道,逐步实现贵阳贵安家政服务品牌化、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显著增加。到2025年,累计培训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洁员1万人次。
(十)实施“黔旅工匠”工程。完善“黔旅工匠”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对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每年培养2000名以上旅游后备人员,重点培养300名旅游技能人员。采用多种方式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服务强化培训,着力打造优秀、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多途径、多形式助推“黔旅工匠”品牌推广宣传。到2025年,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次,组织各类“黔旅工匠”技能大赛3场,重点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5个以上。
四、围绕七个抓手,提升职业培训质量
(十一)聚焦重点群体,精准开展职业培训。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引导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技院校。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培训就业意愿摸排,根据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分层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参训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支持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联动区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证书直补实施细则,鼓励城乡各类劳动者成为技能人才。
(十二)强化考核评估,提升机构办学质量。鼓励支持办学特色鲜明、培训效果优良的优质院校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要求,对职技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政策性补贴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将党的建设、遵纪守法、安全管理、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效果等纳入评估内容,对不满足办学要求的院校予以限期整改,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理。
(十三)强化培训监管,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职业技能培训监管细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等进行审核,要对训前开班、训中监管和训后评价、资金核拨等开展全流程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探索建立培训对象对培训机构评价制度,并将结果运用到办学效果的评估中。强化贵州省实名制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十四)建立跟踪机制,推动培训就业挂钩。建立健全中长期项目制培训与就业挂钩机制,按照“先定岗、再定培”原则,开展培训前要征集真实有效的高质量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先签订上岗协议再参加培训,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效能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黔人社通〔2021〕39号)文件要求,对评价后取得证书的,或到课率不低于90%且实现6个月以上稳定单位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未取得证书或未实现单位就业的,不予补贴。各区(市、县)要建立健全培训与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对培训后取证、就业、增收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纳入培训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开展2期以上中长期项目制培训示范班,培训后取证率不低于90%、单位就业率不低于80%。
(十五)强化师德师风,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把教师素质建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专业技能提升,严格执行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制度,落实民办培训机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3和兼职教师1年内任职不得超过3家培训机构的要求。常态化开展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职业能力轮训,每年举办不少于2期骨干教师培训示范班。加强院校和企业联动,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进校园,兼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十六)强化评价监管,规范社会评价活动。贯彻落实技能人才评价相关要求,履行属地对社会评价组织的监管职责,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模式,对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指导企业运用多种方式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鼓励职技院校运用“课证融通”全面推进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行动。
(十七)广泛开展竞赛,推动技能水平提升。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甲秀工匠”“甲秀社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重点工程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按规定晋升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按照贵阳贵安相关人才政策,对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前三名的技能人才,发放贵阳市人才服务绿卡并提供相应政策服务;对获得国家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前三名的技能人才,可引进到贵阳贵安事业单位。鼓励支持院校、行业部门、协会、企业及社会多方积极参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申报省级竞赛集训基地,进一步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贵阳贵安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责任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履行职责,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贯彻落实“管行业必管人才”和品牌建设责任,及时掌握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现状和需求,依法依规在政策、资金上对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予以倾斜。
(二)加强资金保障。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合理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各类资金。各资金监管部门要制定工作措施,对资金使用对象、使用金额、使用效益开展考核评估,防止骗取、套取、挪用培训资金,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三)加强督导调度。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责任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专题研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进情况,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将半年和全年工作情况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工作的督导,重点监督检查和问责问效,对工作推进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目标的进行摘牌、通报、停止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官方平台和重点产业企业、职技院校宣传平台,宣讲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政策,宣传技能成才典型案例,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关心、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吸引劳动者和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提升技能,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附件:1.贵阳贵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
2.2023—2025年主要工作目标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