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文 号: 筑府发〔2023〕23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厅
成文时间: 2023-11-17 发布时间: 2023-12-08 14:38
文件有效性: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阳贵安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 市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23-12-08 14:3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阳贵安气象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筑府发〔2023〕23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贵安新区各部门、单位,直管区各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1号)精神,落实《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气象局共同推进贵阳贵安“强省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议定事项,加快推进贵阳贵安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把握气象工作战略定位,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坚持“四主四市”工作思路,适度超前加快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为防灾减灾和“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贵阳贵安气象整体实力实现在省内“走前列、作表率”,在气象强省建设上“当先锋、做示范”,成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样板典范,让“爽爽贵阳·天气无忧”成为亮丽的城市气象名片。在综合立体气象监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大城市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气象服务保障“强省会”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城市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城市气象预警信号精细到街道,预警服务信息精细到城市治理网格。初步建成面向城市生命线、城市建设、综合交通、旅游康养、生态环境等高影响行业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体系,城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迈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到203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气象发展环境更加良好,气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效益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气象现代化强基攻坚行动,巩固省会引领示范作用

1.提升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推进布局科学、立体精密、智慧协同、共建共享的气象监测网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提供丰富的观测数据供给。到2025年,更新或新建六要素自动气象站74个,建设微型智能气象站833个、交通气象站180个、航道气象站47个、农业气象站85个、城市气象站286个,做到重点社区(村居)、灾害易发区、人口聚集地、城市超高层建筑、道路交通敏感路段、水上交通关键节点、农业坝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监测全覆盖,主城区地面站网精度达到1公里、重点区域达百米级。更新S波段天气雷达,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北斗探空系统、通量观测系统、三维闪电观测系统。(责任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交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林业局、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以下任务均涉及各区〔市、县〕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建设24小时内更新频次不低于1小时,空间分辨率1公里(主城区百米级)的高精度气象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发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城市内涝、森林火险和山洪地质灾害等精细化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探索开展面向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影响预报预警服务。到2025年,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年景。(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3.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发展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新业态,初步实现“气象+”赋能行业融合发展。加强气象服务普惠应用,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生产生活、流通和消费环节。推动基于5G信息技术的支撑系统建设,拓展新媒体气象服务业务,逐步实现基于场景、基于位置、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大数据局)

4.提升气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将气象台站纳入各级公共基础设施整体布局规划建设,实施气象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贵阳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更新建设8个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完善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逐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全面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5.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气象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将气象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探索建立气象联合科研基金,推动先进气象科技成果优先在贵阳贵安转化应用。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动能。(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局)

6.建设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气象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首席气象专家、优秀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青年气象科技人才队伍。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

(二)实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为平安贵阳保驾护航

7.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基于影响预报的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多部门联合构建分灾种、分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全媒体融合发布“一张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优化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到2025年,逐步形成高时效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贵安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8.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融入基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达标村寨(社区)建设。用好全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深化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建设。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推动各行业和社会公众主动开展防灾避灾行动。开展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推动做好城乡规划和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和气候承载力论证。完善市、县气象应急保障设施,加强应急演练,提升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安新区城乡建设局、贵安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9.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高效发展。持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质量体系,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联动和安全监管机制,构建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升级完善地面机动指挥、作业力量,优化地面增雨防雹作业站点布局,构建以新型火箭、自动化高炮为主,地面烟炉、燃气炮为辅的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形成最大作业战力,努力把冰雹防住,让贵阳“冰雹无忧”;结合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调度,尽力把空中水资源留住,让贵阳“干旱无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贵安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0.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考核,建立防雷安全监管部门行业协调机制。压紧压实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物防、技防、人防能力建设。做好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的划分,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贵安新区城乡建设局、贵安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安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实施气象产品供给提升行动,赋能爽爽贵阳高质量发展

11.提升大城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聚焦预警联动、农业生产、交通安全、能源保供等应用场景,建设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主动融入和服务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智慧交通体系,提升暴雨、大雾、道路结冰监测预警和应急引导能力,试点开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轨道交通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让贵阳“暴雨无忧、大雾无忧、凝冻无忧”。增强能源和消防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雷电、大风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让贵阳“雷电无忧、大风无忧”。持续提升城市重大活动、重大赛事的现场实时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强化气象数据供给,积极融入大数据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

12.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基于位置的实况和精准预报预警推送技术,丰富景观预报、农业采摘、山地旅游、康养健身等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之需。发挥好贵阳气象融媒体中心作用,提高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加强气象科普宣传能力建设,申建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筹建贵州省气象博物馆,启动东山气象主题公园建设,以高质量研学科普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13.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把气象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立农业与气象服务联动机制,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环节,开展粮食生产专题气象服务。构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的粮食生产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风险预警、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水平。深化“气象+保险”合作,持续推进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应用和精细化灾后定损评估。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完善行政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

14.提升生态立市气象保障能力。推进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利用气象观测、预报及遥感多源数据为森林防火、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要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气象保障能力。推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宣传,巩固提升爽爽贵阳、避暑之都等气候名片影响力,助推全域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开展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生态气象服务研究,不断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新领域、新业态。(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气象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与贵州省气象局合作机制,调整设立贵阳市贵安新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气象高质量发展统筹部署,督促重点任务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切实履行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

(二)强化协同联动。统筹气象设施布局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旅游等部门要把所需气象设施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和工程项目,促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进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

(三)加强经费保障。统筹中央和市、县级财政资金,合理安排预算、建立完善多部门长效投入机制,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的气象工作资金需求以及气象干部职工同城同待遇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气象局、贵安新区财政金融工作局)

(四)强化法治建设。健全气象政策标准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严格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

(五)强化督促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意见的监督评估,每年向市政府书面报告推进落实情况,适时报告重大项目进展和需要督办的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贵阳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