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公布贵阳市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制,是2018年贵阳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包括概述、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行政复议诉讼及举报、机构人员经费保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等七个部分,以及相关统计附表、附图。所列数据统计时限为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报告电子版可在“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uiyang.gov.cn/)下载。如需咨询,请与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联系(地址:贵阳市市级行政中心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邮编:550081,电话:0851-87989627,邮箱:gygovxxgk@sina.cn)。
一、概述
2018年,贵阳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暂行规定》《规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府办发〔2018〕2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8〕87号)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以公开促治理,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助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平台,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开辟网上调查、民意征集专栏,开展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及时公开意见征集采纳情况。全市重大决策征集公众意见179次,公众反馈意见2104次,征集意见10811条,不予采纳意见904条。二是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累计对涉及生态环保、发展大数据产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20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三是严格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机关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公开发布,对45件地方性法规、200件政府规章涉及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专项清理,废止政府规章35件,修改政府规章24件。四是健全会议开放制度。加大会议开放力度,开设政府网站专栏对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文字、视频公开。邀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政务公开监督员和群众代表等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观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务服务大厅等机构,深入了解政府工作和内部流程,激发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全市面向公众开放会议242次,参与公众代表1153人。五是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实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构建“一笼、一库、一网、一平台、N应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数据铁笼”工程在市政府部门全覆盖,41家市级部门根据权责清单调整情况动态调整公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面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行实体经济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全市296家行政执法部门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统一监管平台,推进政社分开,整治“红顶中介”,完成25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六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对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展情况等进行专题报告。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9件,政协委员提案1061件,办复率100%。
(二)推进公开解读回应“三位一体”公开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加大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印发《贵阳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贵阳市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贵阳市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贵阳市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2018年度贵阳市“政务公开”专项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季报制度和季度考核制度,继续引入第三方评测考核,组织全市政府系统赴中国政法大学开展政务公开专题培训,督促指导各单位落实公开职责。“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新增设“五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目,其中,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细化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公共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减税降费、安全生产等领域17个一级栏目、64个二级栏目。二是持续加大政策解读力度。聚焦中心工作、规范性政府文件,开展解读、督办督查,推动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环境。综合运用图解、视频、文字解读等方式,统筹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对《贵阳市棚户区城中村共享改造项目低效用地再开发一次性挂牌的指导意见》《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贵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等城乡“三变”改革、大数据、大生态、改善民生水平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全市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发布政策解读信息1457条,主要领导解读政策43次。三是持续加大政务舆情回应力度。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网上调查、热点回应、市长信箱、在线咨询、在线访谈等栏目,主动搭建政民互动平台。“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办理在线咨询3364条件,办结率100%;市长信箱受理网民来信4311件,办结4311件,办结率100%。全市围绕地方性禁毒法规、海关减免税改革、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轨道交通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召开124场新闻发布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48次;围绕“十件实事”、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精准扶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城乡“三变”“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公众关注热点主办在线访谈91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19次。
(三)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试点建设。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搭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市区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全部接入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上网率达100%。建立贵阳市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目录,打通各类证照数据,打通贵阳市“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与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的数据交互接口,实现网上办事大厅和“筑民生”平台统一入口。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依托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开办事指南,规范事项审批流程,提供可下载的材料格式文本和示范文本。二是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化,通过部门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逐项核对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市政务大厅情况,督促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市政务大厅及各分厅共进驻市级部门42个,进驻率达100%。推进“一窗式服务”改革,开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和“集成套餐服务”窗口,将市政务大厅现有的14个联络制窗口部门全部纳入“综合窗口”管理,统一负责联络制窗口部门所有进厅事项的受理(收件)、流转和出件。依托政务大厅项目代办服务窗口,积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深化合作,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证照批文免费邮政速递送达服务。三是优化审批办事服务。依托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和“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全市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投资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材料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跑腿次数清单、减证便民清单等12张清单,取消各类证明材料757项,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事项达到48个,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00天以内,市级、区级行政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分别压缩60%和50%以上。
(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强化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扎实推进网站集约化建设,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全市50家政府部门网站(含业务系统)完成“平台迁入”或“底层打通”,全市政府网站政务信息资源接入“贵阳市政务信息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数据互认共享,对域名结构不合理的16个政府网站及名称不规范的6个政府网站进行规范整改。完成“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新版网站从原有的3000多个栏目精减至600多个,设立“政务公开”“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精彩贵阳”和“数据开放”等6个一级栏目,并开发提供新媒体整合服务、大数据用户洞察及分析、智能问答、智能推荐、千人千网等创新功能。实施政府网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善全市日常读网巡网机制,全市政府网站实施“7×24小时”全天候舆情监测。二是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将各单位开设政务新媒体、信息更新发布及报送“贵阳政务新媒体”图文信息情况等作为政务新媒体考核指标,纳入全市政务公开考核体系。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全市政府系统实现县级以上单位政务新媒体全覆盖。三是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组织全市范围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电话管理工作问题摸查整治,积极优化整合现有各类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制定《贵阳市关于整合公共服务热线的实施方案》和《贵阳市12345公共服务热线管理办法》,完成40余条公共服务热线整合工作。四是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公报工作。完成“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报数字化改版升级,督促各区(市、县)政府加快政府公报数字化改版。
(五)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双目录管理制度。编制发布市、县两级机关主动公开信息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并根据职责任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将国家秘密、内部管理信息、过程性信息等依法依规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细化梳理,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二是高标准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梳理公开南明区425项事项清单、160余张事项业务流程图、30项公开制度、11张制度流程图,编制南明区试点标准体系(Q/NMGK-2018,包含体系手册、基础通用标准汇编、保障标准汇编、提供标准汇编)和《南明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管理规范》,于2018年8月如期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并顺利通过检查验收。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积极开展政务公开监督员招募工作,健全完善监督员队伍考核管理机制。全市招募政务公开监督员1087名,开展政务公开监督2611次,提出意见1933条,采纳意见1306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的方式及数量
2018年,全市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新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和方式主动公开发布政府信息289591条(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其中,市政府及本级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6196条,约占40.12%;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及所属政府部门、乡镇(社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3395条,约占59.88%。
图1 近两年全市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1.政府网站。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均设置了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政府信息,全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政府信息327684条。其中,市政府及本级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88078条,约占57.40%;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及所属政府部门、乡镇(社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9606条,约占42.60%。
图2 近两年全市网站发布信息情况
2.政府公报。全市通过政府公报发布政府信息1914条。其中,市级发布402条,区(市、县)级发布1512条。
3.政务新媒体。全市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府信息 68428条。其中,市级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府信息24752条,区(市、县)级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府信息43676条。
图3 近两年全市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情况
4.传统新闻媒体。《贵阳日报》《贵阳晚报》、贵阳电视台等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会议、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报道。
(二)主动公开内容及范围
1.机构信息。公开了各级行政机关的名称、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办公地址、联系电话及领导姓名、职务、简历和工作分工等。
2.法规文件信息。及时公布更新行政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备案清理等政府文件信息。如公开了《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贵阳市社区戒毒康复条例》《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实施办法(试行)》《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贵阳市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暂行办法》《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和《贵阳市新建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文件。
3.人事信息。重点公开了全市干部人事任免情况,各级公招公选、公务员考录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如公开了《贵阳市2017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拟遴选人员公示》《贵阳市2018年市、县、乡三级机关公开招录公务员(人民警察)笔试、面试、总成绩、排名及拟录用公告》等。
4.统计规划信息。公布了如贵阳市经济运行、外贸运行、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经济社会统计月报、2018年贵阳统计年鉴(2017年度),贵阳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职业病防治规划、商务发展规划,南明河流域水环境专项规划及区域、组团控制性规划等信息。
5.政务动态信息。公开了全市各级各部门整体情况、政务活动、社会监督、行政执法等信息。公开了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信息。
6.扶贫工作信息。围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出台《贵阳市大扶贫问责条例》等系列文件,统筹打好“四场硬仗”。“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减贫目标实施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对外帮扶工作动态,扶贫项目资金、脱贫计划、减贫责任书、扶贫政策等信息133条;公开易地扶贫搬迁等移民信息142条,公开教育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儿童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信息27条,精准执行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信息29条,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等信息39条。
7.数据共享开放信息。一是政府数据“块上汇聚”。发布《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暂行办法》《贵阳市数据资源暂行管理办法》,推进政务系统整合共享,在“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构建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五大基础数据库,部署了92个单位的128个业务系统,实现存量政务系统100%接入“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新建政务系统100%在“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上部署。二是政府数据融会贯通。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政府数据资源目录覆盖了全市54个市直部门和10个区(市、县)、4个开发区的1622个系统17595个数据项,实现政府数据100%共享交换,建成全国首个市区两级政府数据资源全量目录的城市。贵阳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618余万条政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三是数字治理应用创新。实施经济运行监测、市场监测监管、信用信息共享、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链上清镇”诚信管理、大数据市容环境监管、河湖大数据管理等一批政府治理大数据示范应用,新增政府投资大数据应用项目44项,有效助力政府精准治理。四是聚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搭建“一企一策”线上服务系统,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支持旅游、商贸、流通、金融、出行等服务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实施“农村通信提升”行动计划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讯工程。
8.环境保护信息。一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公开。通过网站、微博、报刊、电视等渠道,每日公布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10个国控自动监测点位的详细监测数据和全市环境空气综合状况,全年共计730条。市生态文明委网站动态更新公布《贵阳市污染地块名录》《贵阳市污染地块名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每月定期公开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南明河、花溪水库、沙老河水库、大龙井、汪家大井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水质类别,以及达标情况等信息,全年共计36条。二是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及国控重点排污企业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开。全市29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在市生态文明委官网和贵州省国控企业减排监测信息网上公布,市生态文明委官网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51条。督促通过排污许可系统发放排污许可证的24家企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公布相关信息。三是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环保督察、环境应急等信息公开。在市生态文明委网站公示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11个,共计178条信息;公开贵阳市“守护多彩贵州 严打环境犯罪”2018-2020执法专项行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行政处罚决定书。在省生态环境厅“中央环保督察贵州整改进行时”专栏及市政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贵州‘回头看’”专栏,公布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31批966件信访投诉件受理情况。
9.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框架,纳入各级政府主动公开目录管理。“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及时主动公开重大项目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征收土地、重大设计变更、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督、项目竣工、重点行业项目审批和核准等信息5716条。
10.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重大决策、管理和服务、执行和结果等信息1075条。
11.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建立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框架,纳入各级政府主动公开目录管理。“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及时主动公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领域、国有产权交易、特许经营权招拍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等信息8314条。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公共资源项目交易信息14152条。
12.财税管理信息。通过财政专报等方式每月公开全市财政收入情况,通过门户网站及时更新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各项政策和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情况,在“中国政府采购网”“贵阳市政府采购网”及时公开政府采购工作信息。除涉密部门外,公开所有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的2017年度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以及2018年度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及时发布涉税公告、办税指南及价格收费、费率优惠、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信息。
13.市场监管信息。重点围绕市民关注的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防火卷帘产品、机动车辆制动液产品、金属家具产品、木质家具产品、人造板产品、汽车内饰件产品、商用燃气灶具产品、食品包装产品、生活用纸产品、塑料管材管件产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鞋类产品等发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44条,围绕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方面发布抽检监测及核查处置等信息110条,围绕政策法规、旅行社名录、导游名录、旅游景区办事指南信息、旅游投诉等方面发布旅游市场监管信息24条。
14.安全生产信息。“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准确、全面的发布生产安全情况通报、应对举措、处置进展情况、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111条。
15.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各区(市、县)PPP项目相关政策、项目进展情况、资本参与方式、合作模式等信息27条。
16.招商引资信息。“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贵阳投资”专栏,公开本市投资环境、投资动态、投资项目、投资说明、投资成本及投资政策等各项信息。“投资贵阳”网站发布招商引资相关工作动态900余条。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043件,同比下降6.46 %。其中,市级政府及部门收到621件,占59.54%;区(市、县)政府及部门(含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收到422件,占40.46%。申请方式中,当面申请240件,占23.01%;传真申请4件,占0.38%;网络申请443件,占42.47%;信函申请356件,占34.13%。
图4 2018年全市依申请公开主要申请方式
市级部门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市规划局189件,占市级部门总数18.12%;市政府办公厅90件,占市级部门总数的8.63%;市国土资源局66件,占市级部门总数的6.3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56件,占市级部门总数的5.37%;市统计局38件,占市级部门总数的3.64%。其中,申请量居前的事项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批复、征地拆迁“一书四方案”报件、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申请人陈述依申请公开信息主要用于诉讼维权、征收工作合法性知悉、个人补偿费用计算等,部分用于学术研究。
图5 2018年市级部门受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区(市、县)、管委会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花溪区172件,乌当区69件、南明区49件、云岩区26件、观山湖区21件。
图6 2018年各区(市、县)政府受理依申请公开情况
(二)申请答复情况
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按时答复公众信息公开申请,其中按时办结945件,依法延期办结94件。已办结申请答复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115件,同意公开答复409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16件,不同意公开答复69件(涉及国家秘密1件、涉及商业秘密12件、涉及个人隐私10件,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3件,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25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18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235件,申请信息不存在126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43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26件。
图7 2018年全市依申请公开答复情况
四、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未收取任何费用。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举报情况
全市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67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34件,纠错12件,其他情形数21件。
图8 2018年全市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情况
全市因政府信息公开发生行政诉讼64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41件,纠错12件,其他情形数11件。
图9 2018年全市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情况
全市共受理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投诉举报6件,全部办结。其中,市级部门4件,分别是市政府办公厅1件,市工商局1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件;高新区1件,均及时转有关单位办理。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保障经费情况
201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数116个,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125个;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423人,其中,专职59人,兼职364人;用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经费201.9万元;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及业务培训125次,接受培训人员9519人次。
图10 近两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投入情
七、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1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在各领域推进公开的要求和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公开”落实不到位,重点领域公开不深入,政策解读不主动,依申请公开答复不规范,工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2019年,贵阳市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持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布+解读+回应”制度,着力推进重大决策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工作。二是着力开展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加快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互动交流、内容管理、新媒体统一管理。三是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果的转化应用。四是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电话管理工作,推进我市公共服务热线整合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五是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畅通渠道,杜绝不答复和超期答复。六是组织开展政府透明度第三方评估和不定期督查巡查,制定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深化“一要点三领域公开”方案贯彻落实。七是继续举办全市政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专项培训。
附件
贵阳市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289591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148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173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914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327684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6725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41703 |
5.政务客户端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941 |
6.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68563 |
(三)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
||
1.人大代表建议 |
条 |
919 |
2.政协提案 |
条 |
1061 |
(四)政府信息动态管理情况 |
||
1.依申请公开信息转主动公开信息数 |
条 |
253 |
2.解密公开信息数 |
条 |
38 |
(五)重大决策预公开情况 |
||
1.重大决策征集公众意见次数 |
次 |
179 |
2.公众反馈意见次数 |
次 |
2104 |
3.征集到意见数 |
条 |
10811 |
4.不予采纳意见数 |
条 |
904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1381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124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48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91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19 |
3.主要负责同志解读政策数 |
次 |
43 |
4.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1457 |
5.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10976 |
6.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5119 |
(三)会议开放情况 |
||
1.面向公众开放会议次数 |
次 |
242 |
2.参会公众代表人数 |
人 |
1153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043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240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4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443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356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039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945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94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039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115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409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16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69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1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12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1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 会稳定 |
件 |
3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25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18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235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126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43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26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67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34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12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21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64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41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12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11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6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16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25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423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 人员数) |
人 |
59 |
2.兼职人数 |
人 |
364 |
(四)政务公开监督员情况 |
||
1.本地区政务公开监督员人数 |
人 |
1087 |
2.开展政务公开监督次数 |
次 |
2611 |
3.提出意见数 |
条 |
1933 |
4.采纳意见数 |
条 |
1306 |
(五)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 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201.9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25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134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