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 | “物管”入村 乡村更美!花溪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7-19 16:5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物业管理,在城市已是司空见惯,但在农村,却是个新鲜事。
“游客来到山王庙村旅游,如果有需要帮助,也可以来村委会找我们物管队,他们会义务帮助游客解决问题。”花溪区青岩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孙大粒介绍,2023年4月,山王庙村在贵阳市率先推行“农村物业管理”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乡贤寨老+能人工匠+保洁员”等12人的“农村物管队”。
那么,小小村寨,缘何发展物业管理?
孙大粒介绍,曾经,山王庙村申报建设的公厕、污水管网、步道、亭子等项目资产以及沿村河流、环山森林等村集体资源存在只建不管现象,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上门服务、代办跑腿缺项,公共服务跟不上,比如出现广场垃圾没人扫、管网堵塞没人管、水电维修不及时等痛点。于是,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因此而生。
自去年“农村物管队”成立以来,开展清单化服务200余次,村民、游客满意度达100%;促进本村100余人就业、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
除了最基本的环境整治,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秩序维护等活动,建立红、黑两本账本,通过记“四评五扣”账,引导村民规范行为举止,自觉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
“我们还深入探索‘农村物管+’模式,大力实施‘住在花村、玩在果园、吃在山庄’的‘花果山’旅居综合体项目,增强‘农村物管队’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发展。”孙大粒表示,目前山王庙村主要探索出三种模式,分为:“农村物管+村集体”操经济盘,实现统一收银;“农村物管+高校”操文化盘,实现统一品牌;“农村物管+公司”操民生盘,实现统一服务。
据介绍,在“农村物管+村集体”模式中,物管队代表村集体搭台,市场主体唱戏,投入资金40万打造花村及山庄步道,撬动民间资本840万元,按照“肥瘦模式”确立分红比例,对接落实统一收银体系,推进村集体“1+1”模式。2023年山王庙村村集体收入58万元。
而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深挖山王庙村民族文化、餐饮文化,创建“溪游记”村域公共旅游品牌。持续策划“四月八”“六月六”“赶烤山王庙 万人村BQ”及“村晚”等大型活动,变“流量”为“留量”。
同时,物管队成立了贵阳花溪暖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实现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物业进村新模式。启用山王庙“乡闲”小程序,针对“一老一小、一低一弱”提供家政、家电维修、设施管护等无偿服务项目,以及房屋租赁、托管、红白喜事一条龙等有偿服务项目。自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成立以来,共计开展上门服务217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336个。
“我们这支农村物管队,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一对一的管家服务,比如可以体验采摘等农事活动,以及瑶浴、换装旅拍、长桌宴等。如果游客还有更多需求,我们也可以进行私人定制。”孙大粒表示,作为串联村集体、经营主体、村民、游客的关键“操盘手”,山王庙村“农村物管队”接下来会借助“花果山”乡村旅居综合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推出相应的配套旅游服务。(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