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务资讯政务动态

贵阳“无废城市”建设多点开花 五大领域成效初显

发布日期:2025-08-21 17:3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8月20日,贵阳市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推进实施情况。

据悉,2022年,贵阳市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及文化“五个领域”高位推进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无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24年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评估省级复核得分88.65分,代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较有力、成效初显。

01 工业领域

在工业固废方面,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供应链21个,绿色矿山19个;建成年产15万吨再生铝项目及清镇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建成磷石膏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消纳160万吨磷石膏完成生态修复4.6万方,复绿面积1.26万方。建设期间,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在危险废物方面,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危险废物监管企业6432家,较2022年增加804家;建成医疗废物处置项目2个,医疗废物年处理能力由9205吨提升至3.34万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100%。

02 农业领域

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贵阳市以搭建秸秆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开展全域全量回收利用试点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即“一平台一试点一示范”为主抓手,构建“前端收储—中间转化—后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91.11%,较2022年提升1.69个百分点。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3个,累计完成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及利用设施配套建设570个。2022年以来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

强化农膜回收,累计建成农膜回收网点44个,完成地膜残留监测45个,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420亩,开展机械回收捡拾示范2900余亩,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方面,累计建立主要粮食作物及特色作物病虫害监测点300个,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166个、11.38万亩次,率先全省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12个,开展化肥减量科学施肥田间试验16个,发布科学施肥配方519个、推广技术403万亩。

03 建筑领域

先后出台有关制度措施,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40%,较2022年提升3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9.3%,较2022年提升17.3个百分点;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41%,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04 生活领域

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率先全省出台《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构建“五个环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贵阳模式,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指挥调度平台,探索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建成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2899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21座,湿垃圾处理设施3座,设计处理能力1185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座,设计处理能力5150吨/日,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2022年,贵阳市入选国家级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典型城市,建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报废机动车拆解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荣获生态环境部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推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76%,较2022年提升3.76个百分点。

05 文化领域

面向全国征集并评选“无废城市”形象标识及宣传标语,在“3.30国际无废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无废城市”亲子嘉年华、“‘无废城市’‘贵’在坚持”全民知识挑战大比拼活动等系列活动100余次,累计建成“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635个,评选精品“无废细胞”90个,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87.46%,较2023年提升了1.23个百分点,“无废”理念逐步形成。

下一步,贵阳市将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谋划“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制度、技术、市场及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任务及重点项目,印发实施“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统筹调度机制,加强各区县、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跟踪推动重点任务。狠抓“五个领域”建设,以磷石膏、秸秆、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贵阳模式。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