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务资讯政务动态

良田打底,科技赋能:息烽“双轮驱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发布日期:2025-09-26 16:3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金秋时节,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的连片玉米地迎来丰收。近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该村“净作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亩产达904.84公斤,超出预期目标13.1%。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贵阳市在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上实现新突破,也成为息烽县推动粮食稳产增产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息烽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9万吨,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在这背后,是息烽“良田+科技”双轮驱动的系统性实践,为大面积提升单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探索出有效路径。

大湾村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核心区

玉米高产背后,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发力。大湾村在这方面已有多年积累——2023年,该村在省级玉米高产竞赛中以亩产1019.9公斤的成绩创下当时的黔中地区纪录;2025年,这里进一步升级为全县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项目500亩核心示范区,通过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模式,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种植体系。为推动技术真正落地生根,省、市、县、镇四级农技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持续优化种植品种,优选“正大659”“真玉8号”“优迪899”等耐密植、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强化农技推广使用,全面推行机械化精量播种、根部集雨栽培等技术,将种植密度提升至3800株/亩。在玉米关键生育期,通过施用稳定性玉米专用复合肥、使用保水剂、实施生物化控等措施,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为作物高产稳产“保驾护航”。

机械化助力玉米秋收

息烽县作为今年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通过构建“2个万亩片+10个千亩方+10个百亩方”三级示范体系,完成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种植3.17万亩。项目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肥”,实现优良品种、“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措施全覆盖。目前,全县玉米良法普及率已基本达到100%,预计今年平均单产较去年提升2%以上。

西山镇新寨沟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

西山镇新寨沟村投入使用的沟渠、机耕道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走进西山镇新寨沟村,硬化机耕道纵横相连,灌溉渠道蜿蜒入田,曾经的零散“望天田”已成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产田”。这一变化源于2024年3月启动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项目新建农渠4600余米、田间道路2500余米,整治农田794亩,直接惠及200多户农户。新寨沟村的实践,是息烽县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的典型体现。该机制围绕道路通达率、灌溉保证率等核心指标,推动部门、乡镇、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参与,既破解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也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据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农建科负责人张洋介绍,自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24亿元,实施3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土地7.64万亩。通过田块平整、道路畅通、沟渠配套、地力提升等综合措施,项目区农田抗灾能力和综合产出效益有效提升,为粮食持续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鹿窝镇大石头村秋日稻田

小寨坝镇茅草寨村农机收割水稻

行走在息烽乡村,集中连片的田块、平整通畅的机耕道、智能高效的灌溉设施,与穿梭其间的大型农机共同构成现代农业生产图景,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从大湾村百亩玉米示范方的“单点突破”,到全县高标准农田的“全域升级”,息烽逐步走出一条以科技提升单产、以良田保障产能的粮食安全之路。“我们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发展,目的是实现粮食生产‘量与质’双升。”息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动力。

良田是根基,科技是翅膀。在“双轮驱动”之下,息烽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也为山区农业县实现粮食高产高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新农人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农经”。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