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智慧”鱼游向海外
发布日期:2025-10-27 14:22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深秋时节,在贵阳市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贵州水之源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态渔业养殖基地,80多口鱼池整齐排列,波光粼粼。“今天的鱼喂完了,大家可以回家了,手机系统报警再回来。”下午3点,基地负责人翟兵开始招呼工人下班。
小堡村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尤其是12摄氏度的月平均水温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2020年,经商多年的翟兵和合伙人看中小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村里投资兴业,打造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养殖鲟鱼、西藏裂腹鱼等珍贵品种。
“尽管当时我们采取的是冷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但鱼池内溶氧量、pH值等关键指标需要人工检测,精准度不高,工人费时费力不说,鱼的成活率也不算理想。”翟兵说,以前最害怕的,就是看到鱼儿大面积“翻白”,却也无可奈何。
随着息烽县获批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当地大力布局大数据、5G、物联网等设施,构建智能化应用场景,推进“云上养殖”“数字农田”等智慧农业建设,从“靠天吃饭”转变到“靠智兴农”。去年4月,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翟兵的公司投入300多万元搭建智慧渔业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和管理鱼池溶氧量、pH值、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
“你看,只要鱼池里的溶氧量和温度等数据异常,手机里的智慧养鱼APP就会报警,我们再赶到基地处理也不迟。”60岁的养鱼师傅陈仕权通过手机向记者展示。
“掌握了关键数据,我们就可以精准掌控投喂饲料的配比,不仅节约成本,增加成活率,产量还提升20%以上。”翟兵告诉记者,基地饲养的“智慧”鱼肉质更加鲜美,不仅走俏国内市场,还远销越南、日本等海外市场,公司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