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务资讯政务动态

从实验室到AI课堂,南明区这样把科学教育融入每个孩子的成长

发布日期:2025-10-30 11:1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南明区以“三维驱动”为核心探索科创育人新路径,将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打造体系化、数字化、协同化的创新教育生态。南明区教育局联合《贵州教育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呈现南明区从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从课程体系到赛事活动、从社会协同到前瞻布局的系统探索,展现科学教育如何在区域创新实践中落地生根,为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南明方案”。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成为国家战略核心驱动力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作为首批全国实验区之一,以体系化的顶层设计、机制化的资源整合与数字化的创新实践,率先探索出“教育+科技+人才”三维驱动的科创育人路径,绘就出一幅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新图景。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设立,标志着基础教育正式进入以科学教育为引领的系统创新阶段。这既是贯彻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落地的具体实践。科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注入新动力,让课堂更具启发性、系统性与创新性。同时,实验区建设也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支撑贵州“强省会”“科教兴省”战略,为贵阳市建设教育强市和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通过科学教育的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注入了科创动能。

而在全国众多申报地区中,南明区为何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实验区?南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邱勇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明的底气,来自体系化的基础建设、机制化的协同治理和可复制的实践成效。我们既是改革的参与者,更是系统变革的推动者。”

南明区的先发优势,首先体现在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早在实验区获批之前,南明区就已启动科学教育区域统筹工程,建立了由政府牵头、教育局主导、多部门协同的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教育局+科协+科技局+高校+企业”的五方联动机制。2024年,南明区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区域示范、学校特色、教师专业、学生创新”四级目标,形成“政策引领—机制保障—规划落地”的闭环体系。这一方案的出台,不仅为南明区的科学教育提供了顶层框架,也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了可操作的制度样本。

在资源整合层面,南明区展现了强大的系统创新能力。区内通过“校内深挖—校外联动—数字赋能”的三步走策略,重塑了教育资源生态。校内方面,构建“1+N”课程矩阵,投入2010万元升级理化生实验室,37所学校建成AI机器人实验室,40所学校开设STEAM课程,形成“硬件支撑—课程协同—实践延展”的教学闭环。校外方面,南明区创新“五共”范式(共育、共建、共创、共享、共荣),联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机构乃至“中国天眼”FAST等优质资源,开设“科技零距离”课程,推动科创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学校走向产业。与此同时,南明区率先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整合“央馆领航社素质课”“VR场馆”“线上实验室”等数字要素,通过双师授课与AI助教实现资源普惠与精准供给,为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插上了技术的翅膀。

更具代表性的是,南明区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了可持续的人才链条。通过“引进来+本土化”双轨机制,既专项招聘理工类硕士充实教师队伍,又联合高校构建“专家+工程师+教师”教研共同体,形成科研与教学互通的专业成长平台。同时,建立“南明区教育系统信息化专家库”,开展科技辅导员、信息素养提升等专项培训,覆盖140所学校、395人次,培育出省级优秀科技指导教师12名,真正实现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创新引导者”的角色转型。

在系统实践层面,南明区构建了“课程—场景—赛事—评价”四维联动的育人体系。以“基础+拓展+高阶”三级课程体系为核心,配合智慧课堂、科技社团、校企共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场景的科创实践生态。区内已建立四级科技赛事体系,年均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累计斩获国家级及省级奖项数十项,科学教育覆盖率达100%。这些成果不仅验证了南明区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更展示了其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中的战略深度。

如果说政策设计是战略引擎,那么制度创新便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维融合的驱动力。南明区通过“定力—合力—能力”三维机制,实现了从政策设计到机制创新、再到实践落地的全链条贯通。科学教育不再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有机载体,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一体系中,“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驱动”形成了自我循环的内生逻辑。教育筑基,意味着以课程体系和实践场景夯实人才成长根基;科技赋能,则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激活教育创新活力;人才驱动,则让教育与科技形成双向促进,实现创新力的持续生长。

南明区通过构建“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优化教育”的正向循环机制,打通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壁垒。在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的体制下,教育部门牵引政策落地,科技部门赋能资源创新,人才政策保障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向“融合共生”的跨越。

从体系化顶层设计,到数字化资源整合,再到人才链条的持续培育,南明区以“三维驱动”形成了区域科创教育的系统生态。正如邱勇军所言:“我们要让科学教育不只是教知识,而是育精神;不只是上课堂,而是建体系;不只是追成果,而是造未来。”

南明区的探索,展示了在国家战略导向下基础教育的创新样本。这不仅是一场教育改革的实践,更是一场以系统思维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变革。随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南明区正在以“教育+科技+人才”的三维融合逻辑,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提供可持续的“南明方案”,也为新时代的科创育人绘就了一幅具有引领意义的新图景。

来源:天眼新闻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