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务资讯今日贵阳

妙手“梳妆”焕新颜 美丽乡村入画来——贵阳贵安“两清两改两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见闻

发布日期:2025-10-21 09:12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清晨的白云区沙文镇四方坡村,月季花沿路绽放,村民手持扫帚清理街道的身影与整洁的村道相映成景。谁能想到,这个毗邻工业区、曾因流动人口激增饱受“脏乱差”困扰的城郊村,如今已成为沙文镇“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的标杆示范。村民孔令婕妤家门口挂上了“清洁文明户”的荣誉牌,她笑着说:“环境好了,住着更舒心。”

从“垃圾随手丢”到“见垃圾就捡”,四方坡村的蜕变,是贵阳贵安以“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为抓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一场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美丽革命”,在黔中大地广袤乡村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补齐短板 乡村面貌重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贵阳贵安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硬任务,聚焦“硬”件设施短板,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在南明区永乐乡石塘村,村民何仕华站在刚拆除的土坯房旧址前,长舒一口气:“这堵墙裂了五六年,以前一到雨季就掉砖,娃娃都不敢在附近玩。”今年以来,南明区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紧盯“破旧危房、残墙断壁、乱搭乱建、废弃圈舍”四类建筑物,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愿,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清理。石塘村详细采集信息,分类建立台账,并帮助群众拆危墙、筑防线,何仕华的“心病”也得到根治。据了解,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动态摸排残垣断壁13750处,已拆除2560处、修缮349处、改造67处、管控10774处,并聚焦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清理乱堆乱放8600余处,村容村貌整洁度大幅提升。

“厕所革命”关乎民生福祉,四方坡村73岁的李鹂慧老人说:“以前旱厕坑深,我的膝盖蹲下去就疼,现在政府给改了水冲式厕所,我自己加装了马桶,安全又方便。”针对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村里还配备了无障碍设施,让“方便事”真正方便。今年以来,贵阳贵安严把进度关和质量关,新(改)建农村户厕7196户、已完成7176户;10个厕污同治试点总体进度79.67%。同时,“改圈”工作稳步推进,改造圈舍1600户,完成1201户,通过科学配置畜禽粪污收集、雨污分离等设施,让粪肥科学还田利用,有效改善了圈舍周边环境。

污水和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在四方坡村,一处低洼田埂曾是雨季内涝“重灾区”,山洪水位最高时达两米,严重影响交通和周边香菇种植基地发展。村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排洪大沟,彻底终结内涝历史。香菇种植户陈权欣慰地说:“这条沟作用太大了,雨季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运输也方便多了。”今年以来,贵阳贵安4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总体进度78%,52个抗旱风险点已全部消除。而在垃圾治理方面,更新收集收运设施5000个、已完成3515个,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拆除危墙保障安全,到改造厕圈提升便利,再到治理污水垃圾优化生态,贵阳贵安以扎实的硬件建设,有力夯实了乡村宜居的根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乡村的“面子”更加干净整洁,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创新机制 激活内生动力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贵阳贵安在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过程中,注重“软”件建设,聚焦机制创新和长效治理,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培育文明乡风,确保整治成果可持续。

“谁来干”是乡村治理的首要问题。息烽县永靖镇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党委统筹、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责任体系,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列为“书记工程”。15个村党支部通过党员积分管理、“最美庭院”评比等方式,带动8000余名群众参与整治。今年以来,群众自发拆除残垣断壁11处,投工投劳80余人次,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满意者”的转变。

据悉,针对基层干部政策把握不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贵阳贵安印发了“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10项工作指引、18条倡导性标准,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该机制还获得省农业农村厅肯定并在全省现场会推广。

如何让群众从“站着看”到“动手干”?积分制成为一大法宝。在四方坡村垃圾分类回收点,村民刘燕抱着一摞纸箱前来兑换积分:“攒够积分就能换大米、洗洁精等小礼品,既环保又实惠。”村里还推行“残疾家庭承包清运+村民源头粗分”模式,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还为3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在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每季度评选10户文明家庭,用积分在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与此同时,贵阳贵安创新宣传模式,打造“院坝会+新媒体+示范户”联动宣传体系,推行“政策解读到村、案例宣讲到组、技术指导到户”的精准宣传。制作相关微视频82部,培育村级政策宣讲员1520名,累计入户宣传65万次,举办文明实践活动1.7万场,覆盖群众125万人次。清镇市红枫湖镇通过举行坝坝会、党员大会等61场动员会议,干群围坐一圈,畅所欲言,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云岩区茶园路街道茶园村通过小品、理论微宣讲、家政教学、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知识融入其中,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凝聚共识。

从党建引领明确“谁来干”,到积分制、红黑榜激励“怎么干”,再到精准宣传引导“愿意干”,贵阳贵安通过一系列软件配套和机制建设,有效激活了人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推动了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全民共治”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合力发展 振兴动能澎湃

“两清两改两治理”不仅美化了乡村“颜值”,更提升了乡村“价值”,催生了“美丽经济”,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合力,在“事”上求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乡村环境的蜕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永乐乡水塘村,环境改善的涟漪效应悄然蔓延。在上寨村民组,几栋空心房摇身变为精品民宿,电影《一日成交》的取景让这里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全村拥有33家农家乐、山庄,成为有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花溪区,随着环境的改善,友笺房、循美青隐等一批精品旅居民宿不断涌现,推出旅居主体592家。

近年来,贵阳贵安紧盯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两清两改两治理”成效,已累计投运旅居农房2597栋、客房22183间、床位36416张,覆盖273个村寨,今年已吸引27.4万游客来筑旅居,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1万余人、户均增收2.2万余元。

环境整治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培育乡风的过程。在四方坡村,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后,村民孔令婕妤一家坚持“见垃圾就捡”,带动周边企业和租户共同参与清扫,扎根村里20余年的贵阳伟佳塑料有限公司,也主动聘请环卫工每日清扫厂区及周边路段。

贵阳贵安坚持聚焦“人”聚合力,一方面发动群众,通过组内互评、“晒晒我的家”等形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另一方面,党员家庭带头示范,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妇女、青年等力量,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今年带动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1074次。

“两清两改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村里发展了12家避暑旅居民宿,入住率超过75%。村民纷纷表示:“村里环境变好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乱堆乱放……到处清清爽爽的,我们住着更舒心了。”

环境改善带动产业兴旺,共建共享凝聚振兴合力,民生福祉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贵阳贵安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在“事”上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不仅实现了乡村环境的“塑形”,更完成了发展动能的“赋能”和民心民力的“凝聚”,走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到桃花源景的“洁净美”;从院坝会的动员到群众的主动参与;从残垣断壁的清理到特色民宿的兴起……这场深刻的乡村变革,源于“硬”件设施的扎实筑基,成于“软”件配套的机制创新,得益于“钱”的精准投入和高效使用,依靠于“人”的广泛参与和合力攻坚,最终体现为“事”的实际成效和民生改善。它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农民的精神风貌和乡村的发展模式;它扫除的不仅是垃圾污物,更是陈规陋习和发展障碍;它建设的不仅是美丽家园,更是值得期待的未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贵阳贵安将继续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笔,蘸取汗水与智慧,久久为功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