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加大基层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7-19 00:35:1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 类别:A
人大代表:邢昉 届次:市人大十四届四次
标题:关于加大基层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的建议 编号: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关于加大基层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的建议

基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成果少,专利申报量难以持续增长企业在新品种研发,新工艺提升等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强。

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地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建议:出台鼓励基层发展创新平台政策,鼓励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办理答复:

邢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基层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列为市政府重点督办件,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该建议的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扩大科研主体自主权。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改革文件精神,对《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调整,修订出台了《贵阳市市级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筑科通〔2017〕17号),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筑科通〔2019〕5号),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宗旨,下放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资金调整权限、调高间接费用比例,着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科研自主权。

(二)落实研发投入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暂行)》,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扶持力度。2016年至今,市区两级组织纳入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填报数据的企业进行企业(单位)研究开发活动统计年报制度培训,帮助企业研发、财务、统计管理人员学好研发费用归集方法和报表填报方法,按照要求客观准确上报数据,累计共培训企业1000余家,培训人员3000余人,开展实地调研督导50余次;对全市有R&D经费投入的相关企业给予后补助资金共计2.8亿元(2016年对87家企业2015年度R&D经费投入给予后补助资金5052.89万元;2017年对126家企业2016年度R&D经费投入给予后补助资金8085.1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60%;2018年对205家企业2017年度R&D经费投入给予后补助资金15051.1万元,较上年度增长86.2%)。预计今年对2018年度R&D经费投入给予后补助资金将突破2亿元。此举取得良好成效,我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7.5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13%提升至2017年的1.34%,并在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务院督查组实地检查并受到好评。

(三)加快创新创业氛围营造。2016年,出台《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出台《贵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与补助办法》,对新认定的市级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科技专项资金一次性补助管理服务机构20万元,对获得省级认定支持的众创空间给予一次性30万元匹配支持,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家级认定的众创空间再给予20万元的补助支持,推动全市孵化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6家、大学科技园2家共计21家,占全省总量的80.8%;共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10家,大学科技园4家,共计21家,占全省总量的24.7%;共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5家。此外,持续抓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工作,近三年来立项支持342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市级财政科技资金资助共计11624.6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61035.6万元。

(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组织开展贵阳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技术鉴定工作,与税务部门协调合作,联合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2018年共有296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资金共计9.04亿元。积极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对口争取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2018年我市企业获得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25个,资助金额共计1095万元。对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20万元补助,2018年累计补助2980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7家,同比增长94%,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743家,创历史最大涨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重点实验室5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1个,创新型领军企业26家,创新型企业219家。

(五)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18年我市修改完善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的通知》,新增支持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等内容,对新获认定的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奖励支持,进一步营造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2018年我市贵州航天控制技术等4户企业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拜特制药等7户企业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詹阳动力重工获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新天光电等4户企业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仍以省属及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市属企业占比较小,基层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企业需求痛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展开。市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中,大部分均投向基层,可以说,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即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基层科技创新工作能力提升、成效显现,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积极结合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认真研究,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厘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紧扣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扩大创新开放水平、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总体目标是: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R&D投入强度达2.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0个,新增入孵企业(创业团队)100个。

(二)注重内引外联,促进开放合作。一是加强创新资源联动。用好数博会开放创新平台,面向国内外开展领先科技成果征集发布,打造“数博发布”高端品牌。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接。推动与天津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深圳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林泉电机与洛丁汉大学在精密电机方面的合作、贵黔国际医院与伯明翰大学医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中意合作周等重大活动,组织与德国、日本等企业围绕中高端制造业科技人才培养开展合作。二是夯实京筑创新合作基础。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为抓手,积极推动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协议续签工作,加强两地技术、成果、项目、人才、科技条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力争开辟北京科技资源快速响应贵阳企业发展创新需求、跟踪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成果交易的绿色通道。

(三)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补齐政策短板。聚焦中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我市现行科技政策进一步梳理完善,查找政策缺项漏项,研究出台务实管用、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是争取上级政策。加强与科技部、科技厅对接联系,争取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科技资金等向贵阳倾斜,积极申建贵遵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立市厅科技会商机制,加快推动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会商合作协议,力争在独角兽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等方面得到政策支持。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宣传,深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面对面政策宣讲活动,提高政策知晓率。简化政策兑现流程,推动政策兑现落地。

(四)完善投入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强化研发投入引导。探索建立企业R&D经费投入全口径统计和后补助机制。对纳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的企业,根据依法填报并经统计部门核定的研发投入数据,按照一定比例后补助。对其他企业,根据税务部门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工作过程中同意的可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后补助。二是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推动组建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积极参与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壮大科技创业投资规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业投资机构进入贵阳,补齐我市缺少早期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基金的短板。三是整合市区两级资金。围绕“三大战略”行动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对各区(市、县)、开发区“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定位,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化、产业扶贫等领域,联合区(市、县)、开发区共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整合市、区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给予针对性扶持。

(五)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发展增量。一是培育科技企业梯队。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工程,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主线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梯队。二是打造产业创新平台。鼓励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基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品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建设自主研发机构,并向省级、国家级升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鼓励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高级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加快建设科技人才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科技人才集聚平台。组织开展“海外专家贵阳行”等活动,邀请国外相关行业高水平专家到贵阳开展洽谈和实地考察,搭建国外高层次人才来贵阳市创业就业、开展合作的桥梁。

(六)深化管理改革,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精简项目资金管理。系统梳理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环节,整合项目申报书等各类项目管理中的材料、表格,优化管理流程、精简过程检查,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优化创业孵化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育成体系。加快完善从市级向省级、国家级升级的孵化载体能力提升机制。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中高端制造业优势细分领域建设平台型、专业化、精细化众创空间。三是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摸清科技创新资源底数,加快建设以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科技中介机构、研发平台、孵化平台、科技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业务管理等服务工作从线下向线上转变,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重塑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流程,推动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超前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完善停车场指示标识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