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全国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由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沿线省区协同申报“茶马古道”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5-16 11:13:1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5〕1号 类别:B
人大代表: 届次: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由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沿线省区协同申报“茶马古道”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 编号:0112
主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内容:

       关于由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沿线省区协同申报“茶马古道”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

截至2024年7月,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达40项。但是,“茶马古道”这一贯穿西部多省区,在我国历史上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往来的重要商贸和文化往来要道却一直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尽快组织申报。

一、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第一,茶马古道申遗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贯穿当今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并延伸至南亚、东南亚等国。这些线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重要联系通道。茶马古道沿线至今仍保有大量从史上商贸文化往来中传承沿袭而来的历史古迹、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习俗。但茶马古道至今未成为世界非遗,对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其可能给沿线省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没有产生充分的积极影响。

第二,以茶马古道申遗为契机,推动沿线省区的省际协同共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茶马古道贯穿我国多个省区,是历史留给沿线省区的宝贵财富。首先,申报茶马古道需要各省区协同努力,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及实体遗迹,在申报过程中探索西部省区间协同共治新机制,创新省际合作制度,提升大区域协同共治水平。其次,一旦茶马古道申遗成功,将较大程度提升沿线各省区文旅项目的品质和价值,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茶马古道申遗,将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和茶马古道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两者间仍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如,“一带一路”中的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都与茶马古道中的部分路线有重合。这些通道,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对外往来价值。

二、建议

建议由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沿线省区协同申报“茶马古道”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首先,茶马古道贯通我国西部多个省区,是国家和沿线各省区的共同财富,某一省区单独申报都缺少可操作性,应由中央相关部委统一领导、牵头组织申报。

其次,沿线各省区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度挖掘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探寻遗迹。

办理答复:

省文化和旅游厅:

杨雅琴代表提出的《关于由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沿线省区协同申报“茶马古道”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议》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茶马古道贵阳段基本情况

“茶马古道”贵州段,是“茶马古道”北线“贡茶古道”和东线“市马古道”在贵州的延伸部分,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在贵阳市境内主要有花溪青岩段古道、清镇黑泥哨段古道(含刘氏贞节坊)和修文蜈蚣坡段古道(含蜈蚣桥)。

(一)花溪青岩段古道。青岩古道属茶马古道黔滇南线(含青岩桥、宫詹桥、赵彩章百岁坊、赵理伦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全长8km。黔滇南线,自贵阳经惠水、安龙、兴义等地,至胜境关。现青岩桥两端尚保存“南道”遗存300余米,上关口对门坡至金山洞东山丫口一段,长500余米,宽1.5米,但部分路段已经残缺,其余或无存,或毁坏严重。其中青岩“南道”遗址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北街村大桥边坝子头,为贵阳至定番(今惠水)古驿道“南道”要津。上关口古道位于花溪区青岩镇新关村上关口寨,为青岩经燕楼通往广顺之要道。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清镇黑泥哨段古道。茶马古道清镇段位于贵阳市清镇市巢凤街道黑泥哨村的黑泥哨古道(含刘氏贞节坊),2013年3月被公布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道始建于元代,现存为明代,东达贵阳,西至平坝,西北到鸭池河,现存总长1158米,宽1.2米至2.5米,路面以青石铺砌。刘氏贞节坊位于黑泥哨古道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为旌表节妇熊刘氏所立。

(三)修文蜈蚣坡段古道。茶马古道修文段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洒坪镇蜈蚣桥村的蜈蚣坡古道(含蜈蚣桥),总长约5公里,处于未开放状态。其中蜈蚣桥以南部分约3公里,已基本被乡村公路所覆盖;蜈蚣桥以北部分约2公里,保存情况一般。蜈蚣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重建于成化年间,万历年间重修后改名为龙源桥。桥身平直,桥面长47.3米,宽8.57米;桥两侧各设栏板27件,式样为云纹寻杖栏板;栏板间各设望柱共28件。明洪武年间,奢香夫人开置以水西为中心的驿道,蜈蚣桥是“龙场九驿,水西十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茶马古道贵阳段保护利用情况

贵阳市高度重视“茶马古道”在其境内的保护工作,对三处古道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立文物四有档案,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制定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文物保护任务目标和工作机制,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安防巡查制度和“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工作机制,设立文物包保责任公示牌,形成职责清晰的文物安全包保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抓实抓牢文物安防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文物安全。在保护利用方面,花溪青岩段古道,委托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编制《茶马古道——青岩古道保护利用规划》;利用贵州省旅发大会、青岩古镇创5A景区等契机,整合资金约1000万元对古道及附属文物进行保养维护,对古道周边的古建筑如赵以炯故居、慈云寺、赵公专祠进行修缮、布展并对外开放;2023年获得国家文物专项资金对青岩古道保护修缮工程开展了前期勘察设计。清镇黑泥哨段古道,在其周边开发茶马古镇项目,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00万元,用于清镇黑泥哨古道(含刘氏贞节坊)本体修缮工程;在麦格乡观游村“清镇市历史人文展”展厅、清镇市文化馆文化展厅展示相关图文资料,进一步扩大茶马古道的影响。修文蜈蚣坡段古道,2018年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96万元用于蜈蚣桥修缮,2023年申请中央专项资金520万元用于古道修缮等。

三、茶马古道贵阳段申遗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性。花溪青岩段古道使大批内地客商深入青岩,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乃至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清镇黑泥哨段古道(含刘氏贞节坊)是贵阳通达云南的主要通道,是明清时期清镇“站——塘——哨”屯军军事防御体系、西南边疆交通网络、民族交流融合的见证。该古道(含刘氏贞节坊)对于研究体现清镇地方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修文蜈蚣坡段古道及蜈蚣桥是奢香古驿道中龙场九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南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重要见证,也是水西彝族地区悠久历史和对外交流的实物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提升茶马古道影响、传播茶马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约性。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部分茶马古道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呈自然开放及未开发状态,基础条件较差。部分茶马古道因道路修建被覆盖,原址保存情况不理想。二是贵阳市境内的古道及涉及区域较少,申报文化遗产所需特殊的普遍价值略显不足,申报自然遗产所必须具备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如地质、自然地理结构、植物生存区、天然名胜等难以满足申报标准。三是当前经费困难。四是申遗与民生、城市发展方面协调难度大,与当地原住民、街道(乡镇)及当地未来发展规划可能存在不协调,加之申遗周期较长,一定程度将影响当地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贵阳市一方面将严格遵照《文物法》有关规定,积极做好茶马古道贵阳段的保护修缮等相关工作。同时,结合茶马古道贵阳段周边城乡发展,做好茶马古道贵阳段的历史文化转化运用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若明确将茶马古道列为申遗工作,贵阳市将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落实好各项工作。

2025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7373,13595122560)

分享到:

下一篇:2024年贵阳市政府办公厅无全国人大承办件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