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筑府办函〔2021〕6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时间: | 2021-02-01 | 发布时间: | 2021-02-01 14:30 |
文件有效性: | 是 |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筑府办函〔2021〕6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创建
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进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市有关直属事业单位,贵安新区直管区各乡、镇:
《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进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2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推进工作方案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系列部署,深入推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按照《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8〕124号)要求,结合贵阳市、贵安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千方百计破解群众的健身难题,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动员有力、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全面完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指标要求,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市人均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不少于2.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5%,国民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达92.5%,更好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不断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政主导,协同推进。
健全完善全民健身体制机制,明确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把创建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优化资源配置,协同推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参与度。把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与文明城市、健康贵阳、乡村振兴、“三感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共建、共融、共享。
(二)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为总目标,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建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人民健身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运动健身和健康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气候、山地特色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打造全民健身贵阳模板。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省有关政策文件。抓紧研究出台《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关于加快贵阳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和《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细则》等配套文件,采取积极工作措施,有力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二)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着力构建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贵阳市奥体中心主体育馆、跳水游泳馆、网球决赛馆等重大场馆设施。加快推进县级公共体育设施“四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中型以上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全力补齐短板和不足。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按照既有室外又有室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双有”标准,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利用率高的室内外中小型体育活动场所。同时推动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双改”(改造功能、改革机制)的体育场馆、群众体育的业余俱乐部、街边镶嵌式健身点、商场、旧厂房改造的体育设施、体育运动休闲综合体等群众身边场所和设施的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三)大力发展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和推广普及“三大球”运动。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山地极限、河谷漂流、滑翔伞、攀岩、溯溪等山地特色运动项目和陀螺、射弩、押加、高脚竞速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打造以亚高原山地民族户外运动为特色的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素养促进计划,加大市级校园足球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力度,加强社会足球场等“三大球”体育场地以及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推进篮球、足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加快冰雪运动场馆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四)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市民健身中心、市网球馆、贵阳棋院等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现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建地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五)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深入开展“共享新时代·全民健身贵阳行”线上线下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全民健身月等开展元旦迎新跑、冬泳表演赛、金筑杯足球赛、甲秀杯围棋赛等适合不同地域、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赛事,大力发展球类、健身操、广场舞、游泳、轮滑、健步走(健康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举办围棋、武术、网球、幼儿体操等群众性赛事,培育泵道运动、旱地冰球、电子竞技、冰雪极限探险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持续打造贵阳马拉松、贵阳网球公开赛、清镇半程马拉松、息烽西望山越野挑战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塑造“一地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举办贵阳市运动会、贵阳市全民健身大会。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及推广工间操。加强对基层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力度,鼓励社区(村)自行组织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责任单位: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六)大力发展智慧体育。加强体育设施场地的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网络等新技术手段,推动相关健身体育设施智能化发展,搭建贵阳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健身赛事活动、健身组织、健身指导等全面系统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全市公共健康服务平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大数据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七)健全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各级体育总会(分会),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加快建立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通过加强培训、考核发证,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技术等级申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加大3A级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鼓励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延伸,积极开展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八)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我市体育消费潜力,拓展休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提高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加大体育领域招商引资和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培育时尚电竞、汽摩运动等新兴业态,完善体育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推进体旅融合。深入开展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把体育融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千园之城建设总体规划布局,以贵阳市第一环城林带、第二环城林带为骨架,以现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各级各类景区(点)、国有林场为支撑,以打造自主品牌赛事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城市路跑、汽车露营、素质拓展、森林探险等户外项目,构建贵阳市环城森林公园体育文化带。创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赋能体育旅游,打造“5G+体育+旅游”新应用场景,促进体育旅游有机融合,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推进体医融合。在市级及有条件的区(市、县)建立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利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资源和在筑高校体育院系等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开展体质健康测试,提供科学健康指导和运动健康管理。同时,推进体育与医疗护理、运动养生、山地户外运动相结合,促进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调度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要将全民运动健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维修和管理,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利用率。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以投资、赞助等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三)加大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创建。要强化典型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创建经验做法,切实提高全民运动健身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四)强化考核督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对照任务分工和指标要求,做好印证材料(含文字、图片、视频材料等)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各区(市、县)、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督办督查局加强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群众对贵阳市全民健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推动工作落实。
附件:1.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分解表(略)
附件1
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加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调度,现成立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
成 员:市政府秘书长及分管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宗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督办督查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贵阳广播电视台、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各区(市、县)政府,贵安新区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为市领导的,由分管常务工作的负责人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体育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体育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不刻制印章,如有需要,由市体育局代章。
抄送: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
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共印6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