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作为召集人的贵阳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时相继出台了《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贵阳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健康贵阳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十三五”期间,全市平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约273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数的38%。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启动开展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为了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贵阳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进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全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再上新台阶,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二、《方案》的制定依据
《方案》的制定依据主要是:《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8〕124号)、《“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 号)、国家、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5〕30 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黔府办发〔2017〕7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意见》 (黔府办发〔2019〕23 号)等。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包含1个文件和2个附件。文件从四个方面对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进行谋划:
一是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要千方百计破解群众的健身难题,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市人均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不少于2.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5%,国民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达92.5%,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动员有力、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二是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原则。坚持党政主导,协同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两个原则。
三是提出了创建工作的八个具体举措。包含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和推广普及“三大球”运动;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体育;健全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推动体旅融合、体医融合等“体育+”融合发展等内容。
四是提供了创建工作的四大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引导、加强督查考核等。
两个附件分别明确了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分解,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组织保障、细化了责任落实。
四、重点名词解释
(一)“四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中型以上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
(二)“三大球”运动:篮球、足球、排球运动。
(三)体旅融合:把体育融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千园之城建设总体规划布局。
(四)体医融合:体育与医疗护理、运动养生、山地户外运动相结合,促进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
文件原文:筑府办函〔2021〕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