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试点建设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作如下解读:
一、《工作方案》制定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工作,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指出,要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推动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市委提出要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五个一办”,强化基层便民服务站点建设,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贵阳市委关于抓作风优环境强省会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整合党务、政务、村务、社会服务等职能,全力建强党群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建强贵阳贵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市全面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
二、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想达到怎样的效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高频事项为重点,以数字化转型倒逼服务方式改进优化,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平台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作,打造均衡适配、智慧便捷、高效协同、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群众办事获得感、幸福感。
三、《工作方案》起草过程是什么?
以“就近办”、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为主题,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贵阳贵安6个乡(镇)、10个街道、7个村、12个社区开展调研,重点围绕窗口人员配备、办理事项、使用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了解群众办事需求、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站)窗口承接能力等情况。市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实际,起草了《贵阳贵安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试点建设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发布函询、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44个市直部门、贵安新区和11个区(市、县、开发区)、75个乡镇(街道)和99个村(社区)试点征求意见建议。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我们认真采纳吸收各级各部门反馈的9条意见建议,并对《方案》逐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送审稿。
四、《工作方案》出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及附件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目标要求
结合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15分钟生活圈建设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任务安排,积极探索“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实现路径和方法,通过分批分期推进的方式,打造一批党务+政务“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
第二部分:工作任务
从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场所建设、统一业务事项、统一平台办理、统一运行规范、加强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对党群服务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规范场地设施、规范场所标识、规范窗口设置、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下放、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承接、全面推行统一平台收件受理、推广多样化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拓展深化异地通办模式、健全完善基层代办服务体系、规范完善制度建设、选优配强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加强人员管理等15项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突出解决“在哪办”、“办什么”、“怎么办”、“谁来办”等问题。
第三部分:工作步骤
明确工作推进的三个重要阶段,即调研摸底阶段、试点开展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逐步完善各项建设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到2023年底,“15分钟政务服务圈”在贵阳贵安实现全覆盖。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从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督促检查三个方面提供保障,确保部署要求落实落地。
第五部分:附件
通过《“15分钟政务服务圈”试点名单(第一批、第二批)》,对“15分钟政务服务圈”99个试点单位进行明确(第一批试点22个,第二批试点77个);通过《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对下沉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的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明确,共下沉50个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6个,其他行政权力事项9个,公共服务事项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