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提升质量成色”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
发布日期:2020-12-28 16:5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12月28日,贵阳市“十三五”成就宣传系列活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提升质量成色”在贵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贵阳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生态移民局)党委书记、局长田胜松介绍了贵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内”“外”两个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坚决打赢省内结对帮扶协作战,助推全省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51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书写了贵州减贫奇迹的贵阳篇章。
贵阳市聚焦五个一批、四场硬仗、四个不摘,尽锐出战精准攻坚,高质量打赢收官战,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个贫困村在2016年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88户43084人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967元增加到2019年的17275元,增加了4308元、增长33.2%,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8916元。
易地扶贫搬迁胜利收官。围绕“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建设,全市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009户12090人搬出贫困大山,在城镇安下新家;安置区配有学校、医疗机构、警务室、扶贫车间,搬迁家庭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应转尽转,搬迁群众就医即时结算,搬迁劳动力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3+1”保障短板全部补齐。全市已建农村供水工程319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3%,181.4万农村人口饮水全部安全保障;新建改造农村学校593所,及时落实各项学生资助22.94亿元;912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部到位,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777户,住房安全隐患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基础设施硬仗连战连胜。全市建成6467公里通组公路,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达100%,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52公里,新增配变容量64.2万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2%,村村通上动力电;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和“智慧广电”工程,30户以上村民组4G网络100%覆盖,20户以上广电光纤覆盖率达95%以上。
农村产业革命成效明显。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145个坝区建设,市领导领衔蔬、畜、禽、果、茶、药、奶等主导产业发展,累计调减低效作物93.61万亩,调增果药茶等高效经济作物78.87万亩,经济作物占比达80%以上。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创新推广“六大分红”等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96户34503人稳定脱贫增收。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脱贫村、脱贫人口、边缘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构建“大数据+防贫保险+社会救助”防贫机制,民生兜底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筑牢贫困“拦水坝”。就业保障持续发力,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下一步,贵阳市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让农业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村更加美丽宜居,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