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改革破壁引活水 园地融合增动能
发布日期:2025-06-27 11:23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
今年一季度,贵州息烽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息烽经开区)以30.2%的同比增速强势领跑——31.6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撑起全县91.23%的工业脊梁。这份“开门红”成绩单,与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全市第二”的佳绩交相辉映。
成绩背后是息烽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层效能的有力印证,是全省省级开发区“五优”改革试点的系统推进,是园区以“三融合”破局、重构发展基因的缩影,更是吸引产业落地生根的“金字招牌”。
“三融合” 融出发展新气象
“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曾是制约开发区高效运转的隐形枷锁。息烽经开区以“园、地”融合破题,构建起组织、工作、责任三个体系的立体网络,在2022年率先推出园地融合,探索建立县直部门与息烽经开区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选优配强园区干部队伍,形成了园地一家人、工作一盘棋、干事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自2022年以来,26名精兵强将从县直部门、乡镇奔赴经开区一线,19名经开区骨干交流至市县关键岗位,2名高层次人才被精准引入。息烽县工信、应急等部门负责人直接兼任经开区内设机构领导职务,规划建设、安全监管、企业服务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
“以前企业遇到问题,常常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园区内就能‘一站式’厘清责任链条,效率大幅提升。”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周忠亮对此感触颇深。这家年销售额超25亿元的复合肥龙头企业,在政府协调下快速获得30万吨磷矿石原料及集装箱站台建设用地,其自主研发的针状肥核心技术更是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息烽经开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精准厘清了县工信、应急、投促等职能部门与经开区在产业发展、安全管理和招商引资中的协同关系,清晰划定了经开区与属地乡镇的权责边界。
“息烽经开区与县直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协同履责、共同尽责,不再各行其是、政出多门,而是拧成一股绳、干事一条心。”息烽经开区党政办负责人孙鹏飞介绍。县应急管理部门还专门选派专业背景人员常驻园区,让专家“把脉问诊”成为常态。随着《安全整治提升“一园一策”方案》精准落地,事故应急池、专业消防站等“硬设施”的建成投用,息烽经开区已构建起“线上+线下”智能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制度化”向“智能化”跃升。2024年10月,贵州省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定结果揭晓,息烽化工园区以91.76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获评“较低风险(D级)园区”。
“四保” 优服务筑就强磁场
“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这“四问”被息烽经开区奉为圭臬,“园区事园区办”成为检验改革成色的试金石。
走进息烽经开区一楼企业之家,“48项涉企事项、22项特色事项”全部实现“园区办”。《服务承诺制度》《全程代办制度》等5项机制构建起“咨询、办理、审批、评价”闭环。57家企业参与“贵商易”APP培训,120余次入企走访,只为“让政策更精准、让服务更贴心”。
息烽经开区“企业之家”
息烽经开区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保护安全;提升服务,保持方便;落实政策,保障赚钱;严守底线,保证清廉。社会性投资项目审批压缩至40天内,用水用气报装最快2小时办结……“过去跑审批要辗转多个部门,一个证照耗时两三个月;现在专班上门帮办、绿色通道直达,不到一个月就能拿证!”正在为试生产做最后冲刺的贵州澄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翔感慨。
走进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仓库,货车排队装货的场景不复存在。“过去每月物流成本占营收15%,现在降到10%!”息烽经开区引入的象道物流三条铁路专用线及仓储统一调配,仅运输环节就为安佑生物、菲尔特等企业年省成本超10%。
贵州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息烽经开区坚持依托“企业之家”平台,建立“政会银企”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24年,惠及30家企业:7家获工信专项资金、19家吃下超长期特别国债、4家对接新动能基金,活水精准滴灌研发一线。
当审批时限从“季”缩至“周”,当物流成本从“包袱”变“引擎”,当金融活水从“断流”到“奔涌”……息烽经开区用“四保”举措作为标尺,量出了服务升级的温度,更量出了企业信任的厚度。
改革沃土蓄足产业发展势能
作为贵州省唯一化学原料药基地,息烽经开区精准锁定健康医药新赛道,以“金牌服务”引凤筑巢。合成生物学企业——四川澄华生物的落户与壮大,成为改革效能最鲜活的注脚。
澄华生物公司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2023年,掌握全球领先“熊去氧胆酸双酶法”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澄华生物,被息烽的产业定位和专业服务吸引。“专业化工业园区解决了我们最关心的合规性问题,但打动总部的,是这里的‘发展生态’。”澄华生物公司副总经理张翔坦言,彼时,企业在贵阳息烽自建工厂面临关键设备采购的资金压力,息烽经开区闻讯而动,迅速协调贵阳市产控基金介入,破解了设备款的燃眉之急。
更值得关注的是,澄华生物做出了战略性抉择:将企业总部从成都迁至息烽。“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我们未来IPO的根据地。”张翔表示。企业看中的,是息烽在健康医药产业链上的集聚潜力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其全球独家酶法工艺,将传统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杂质减少8个,彻底摆脱高温高压安全隐患,投产后将重塑全球百亿胆酸市场格局。
从打破行政藩篱的“三融合”,到提升服务温度的“四保”举措,再到培育产业尖兵的精准发力,息烽经开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刃,劈开了高质量发展的通途。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