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数据最新数据发布与解读

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2-01-29 09:3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强省会”顺利起步、“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大踏步前进。

根据市(州)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4711.04亿元,同比增长6.6%,两年平均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44亿元,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34亿元,增长5.4%,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25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4.1:35.7:60.2。

一、经济运行稳中加固

(一)农业增长形势较好,种植业占比持续加大。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0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9%

种植业占比持续加大。2021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39.1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9%,占比较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蔬菜产量306.56万吨,增长8.7%;水果产量58.74万吨,增长26.9%,茶叶产量0.76万吨,增长14.8%,中药材产量3.55万吨,增长3.6%。

林、牧、渔业健康发展。2021年,全市畜牧业产值63.25亿元,同比增长7.3%。林业产值4.29亿元,增长11.7%。渔业产值1.30亿元,增长28.4%。水产品产量4503吨,增长42.6%。

(二)工业生产保持稳定,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增速与1-11月持平,两年平均增长7.0%。从三大门类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8%。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长快于全市。2021年,全市规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1.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9.3%。

“六大新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规上六大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7.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2.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0%。

企业效益稳步改善。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3%,比1-10月下降1.9个百分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提高。营业收入2105.47亿元,增长10.6%,增速比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73.08亿元,增长24.1%,增速比1-10月提高1.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恢复,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同比下降7.1%,降幅比1-11月收窄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3%。

建安工程投资持续恢复。2021年,全市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9.1%,降幅比1-11月收窄4.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16.9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长较好。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432.9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5.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1.2%,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8.3个百分点。

新兴领域投资继续扩大。2021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2%,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5.3个百分点,比1-11月提高16.4个百分点。

“四化”相关投资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与新型工业化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3%,降幅比1-11月收窄7.1个百分点;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88.4%;与旅游产业化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83.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70.4%。

商品房销售逐步好转。2021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24.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0%,增速比1-11月提高7.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29.0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生活消费拉动明显。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6.69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83.70亿元,增长8.3%,增速比1-11月提高3.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1%。

分行业看,2021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4196.79亿元,同比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16.2%;零售业销售额1860.59亿元,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10.4%;住宿业营业额50.49亿元,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4.0%;餐饮业营业额234.21亿元,增长30.0%两年平均增长12.2%

生活类消费拉动明显。2021年,全市饮料类零售额28.07亿元,同比增长135.4%,拉动限上社零增长1.6个百分点。烟酒类零售额181.40亿元,增长22.9%,拉动限上社零增长3.4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0.07亿元,增长28.0%,拉动限上社零增长2.4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0.21亿元,增长34.8%,拉动限上社零增长1.6个百分点。

网络零售增长稳定。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70.53亿元,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6.3%,占比较1-11月提高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4.6%,增速比1-11月提高11.0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双双回升,金融存贷款平稳运行。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76.1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1-11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68亿元,增长7.2%,增速比1-11月提高4.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1.50亿元,增长0.5%,增速扭负为正,比1-11月提高1.9个百分点。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379.8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1月末提高3.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28.14亿元,增长9.0%,增速比11月末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8.2%,比11月末提高1.2个百分点。

(六)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

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升二降态势,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0.4%;食品烟酒类下降1.9%;衣着类下降0.7%。

2021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76元,名义增长8.9%,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5元,名义增长10.1%,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两年平均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3:1。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行业生产压力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一是重点产业贡献减弱。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是购销倒挂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归高位,部分地区限电影响产能,磷化工、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库存紧张导致价格上行等因素影响,2021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增长6.5%和12.0%。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剪刀差从1-2月的1.2个百分点扩大到2021年的5.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较年初均大幅扩大,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生产压力增大。

三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1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86.1%。2021年,规上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增加值下降28.6%。小微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仅为21.2%,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从效益情况看,1-11月,小微企业营业收入580.41亿元,增长6.6%,低于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4.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3.59亿元,增长18.5%,低于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198户,比去年增加42户;亏损企业亏损额8.01亿元,增长25.0%。

(二)重点领域投资减弱,民间投资占比下降。

一是房开投资后劲不足。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1.2%,占比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1.9%,降幅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下降9.9%,低于全市投资到位资金增速10.3个百分点;新入库房开项目同比减少2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32.35万平方米,增长5.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1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084.02万平方米,下降20.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7.5个百分点。

二是民间投资占比下降。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6.3%,占比较1-11月回落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1%,降幅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

三是建筑业发展放缓。202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888.24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新签约合同额下降11.3%,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1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工程量明显减少。

(三)消费支柱产业增长乏力,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支柱产业增长乏力。2021年,全市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石油及制品、烟酒)合计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58.6%,仅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9%,拉动限上社零增长3.4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下降2.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5.8%,合计拉低限上社零增速1.5个百分点。

二是批发行业增长后劲不足。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2520.34亿元,同比增长18.0%。批发业头部企业销售额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比重超过4.0%(1家企业),下降6.0%左右,拉低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约0.3个百分点。受经营策略变化影响,该企业从2021年9月起不再开展大宗商品销售业务,严重拉低全市批发业的增长,预计2022年带同期基数后,将拉低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5.0个百分点。

三是住宿行业仍未全面恢复。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23.8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11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0.7%,受疫情冲击,住宿业经营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本固基,加快工业转型提质。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围绕“1+7+1”重点产业,推动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和高端快消品优势产业品牌建设和区域聚集,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产业联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全力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大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强化工业生产要素保障,持续巩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提高服务力度和精度,切实帮助工业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增强企业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小企业增强活力,大企业引领支撑的作用,稳住工业生产的基本盘。

(二)强化政策,加快投资推进力度。

一是抓牢项目建设。按照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王,紧盯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精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二是扩宽融资渠道。加大在库项目和谋划项目中资金、土地等要素的保障力度,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扩大小微企业债券、票据等发行规模,加快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三是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宽投资限制,提高政府公信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产业基金、股权置换、特许经营等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三)注重引导,加快消费潜力释放。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响应国家注重居民再分配公平的意见,提高中低收入行业工资待遇,保障居民在生活日用品、粮油食品等基本消费方面的稳定支出。二是落实落细政策支持。围绕关于促销费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准确把握中央、全省重大政策机遇,结合全市实际需求,主动汇报对接,争取上级更多政策支持。三是精准促销激发潜力。持续加大以春节为契点的消费促销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春节礼品促销、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形式的优惠活动,真正把优惠落到实处,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分享到:

上一篇:2022年1-2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篇: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