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2008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报告
发布日期:2009-04-30 11:5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开阳县2008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增收节支为主线,努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切实转变财政职能,创新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并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收入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08年初,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为74,200万元,增长18%,年末实际完成84,518万元,分别为年初预算数和调整预算数(县人大常委会10月份通过的调整预算数为81,413万元)的113.9%和103.8%,比上年增加收入21,637万元,增长34.4%,;地方财政收入年初预算35,490万元,年末实际完成36,534万元,分别为年初预算数和调整预算数(县人大常委会10月份通过的调整预算数为35,950万元)的102.94%和101.6%,比上年增加收入6,201万元,增长20.4%。
(1)地方财政收入中分收入类型完成情况
——税收收入完成27,800万元,为年度预算25,850万元的107.5%,增长34%,增加收入7,059万元。
——非税收入完成8,734万元,为年度预算9,640万元的90.6%,下降9.8%,减少收入858万元。
(2)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7,013万元,占预算的105.3%,增长57%,增加2,547万元。其中:增值税15%部分完成5,700万元(总额完成38,000万元),占预算的101.3%,增长45.4%。
——地税部门完成21,807万元,占预算的101.7%,增长28.6%,增加4,847万元。其中:地方各税完成20,440万元,增长101.7%,城镇教育附加完成1,367万元,增长49.8%。
——财政部门完成7,713万元,占预算的99%,下降13.4%,减少1,195万元。其中:耕地占用税、契税完成345万元,增长52%;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2,841万元,下降4%;罚没收入完成379万元,下降45%;专项收入完成977万元,增长520.4%;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1,469万元,下降61.8%;其他收入完成1,703万元,增长66.4%。
2、基金收入完成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70万元,为预算的7倍,下降15.4%,减少542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完成461万元,增长51.15%,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449万元,下降12.78%,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收入完成42万元,下降30%。
(一)支出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08年初,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40,026万元(含乡镇10,000万元总计为50,026万元),加上超收财力、上级追加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及各项专项补助,县本级财力支出总预算为76,658万元,年末实际完成支出76,053万元(含乡镇级支出10,812万元共计完成86,865万元),为支出总预算的99.21%,比上年增加25,282万元,增长49.8%。
县本级支出的76,053万元中,剔除专款支出29,080万元和教育转移性支出3,342万元后,实际支出是43,631万元,比上年增加7,048万元,增长19.3%,各项支出按功能分类完成情况具体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624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10.2%。
——国防支出305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122.6%。
——公共安全支出3,156万元,占指标的99.9%,增长15.8%。
——教育支出17,224万元,占指标的99.8%,增长34.1%
——科学技术支出840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1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87万元,占指标的97.4%,增长124.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4万元,占指标的89.7%,增长74.7%。
——医疗卫生支出4,117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30.7%。
——环境保护支出255万元,占指标的40.87%,下降36.1%,其中:排污费结转支出369万元。
——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65万元,占指标的100%,下降17.2%。
——农林水事务支出2,206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25.2%。
——交通运输支出353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23%。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931万元,占指标的100%,增长121.4%。
——其他支出2,735万元,占指标的99.7%,下降46.5%。
2、基金支出完成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5,250万元,为预算的86.04%,增长13.76%,增加635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22万元,城社区事务支出3,724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37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4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11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70万元。
(一)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财政总财力为88,2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534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51,000万元(税收返还补助2,285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838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632万元,工资性转移支付补助6,843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1,28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04万元,取消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1,17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2,330万元,结算补助-121万元,专款补助29,28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3,342万元,其他补助200万元),上年结余671万元。财政总支出为87,6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6,865万元,上解支出735万元,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605万元,其中:结转下年的支出598万元,净结余7万元。
2、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基金预算收入2,970万元,加上级各项基金补助收入2,352万元,加上年基金预算结余780万元,减当年基金支出5,250万元,基金预算滚存结余852万元。
二、2008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围绕收入任务,强化措施,加强征管,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得以顺利实现
2008年,为保证财政收入任务的实现,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早、管、析”上狠下功夫,确保了全年收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跃上了新台阶。一是“早”:按照人代会通过的收入预算,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征收机关、各乡镇、各部门,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二是“管”: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重点税源和主要税种的监控,强化对纳税大户的监管,加大清理欠税和打击偷、逃、漏税的力度,尽可能把实现的税收清缴入库。三是“析”:面对年初雪凝灾害和下半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财税部门认真分析当年经济形势,及时研究收入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加强协调与配合,抓好收入分析和预测,落实相应措施,强化目标管理,做到了“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按进度均衡入库。
(二)围绕夯实税基,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全县税源基数得以明显增加
我县是以磷矿石采掘业及其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县份之一,特别是磷矿石采掘所产生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但是,由于税收体制的不合理性,资源税税率偏低,企业税负较轻。针对此种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税部门对此展开调研,并主动向上级财税部门汇报,最终得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认可,决定从2008年10月1日对磷矿石资源税税率由3元/吨提高到15元/吨。该项税收政策的出台,为地方在正常情况下增加税收4300万元左右,有力地夯实了我县的税源基础。
(三)围绕发展大局,发挥职能,狠抓融资,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得以保障
在2008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要务,通过向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同时,财政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对融资工作的安排部署,在面对银根紧缩、融资平台脆弱、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年来,我县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融资资金18,746 万元,分别用于农业、水利、城建、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企改革改制以及循环经济等实体性项目和重点项目,尽可能的为各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围绕灾后重建,紧急行动,努力筹资,全县生产生活秩序得以尽快恢复
2008年初,我县遭遇了百年以来罕见的雪凝灾害,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财政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财政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筹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筹集到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6238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2194万元,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960万元,上级补助3084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损失和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平稳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圆满完成。
(五)围绕以人为本,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民生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008年,全县财政支出在保证工资、运转、法定支出和利息支出的同时,重点向民生倾斜,支持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启动了在职职工住房增量补贴,扩大了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将原没有纳入保障范围的乡镇教师和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全部纳入,并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住房增量补贴标准(已达到规定标准),全年共拨付住房增量补贴4000余万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城镇医疗保险。全年共拨付社会保障资金6215万元,增长78.2%,增加2727万元;三是切实支持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共拨付廉租房建设资金203万元,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四是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不含专款)增长34.05%,按可比口径(剔除拨补1584万元)增长21.72%;五是各项惠农政策得以全面落实。全年通过农民补贴网为农民兑现各种涉农补贴资金4782万元,受益农民35.67万人,农民人均增收134元;六是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全年共拨付农村合作医疗补贴2606万元;七是共给双流茶场、县磨料厂、百货公司、县砖厂、五金公司五户企业职工缴纳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金538万元,兑现县砖厂、磨料厂、五金公司三户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710万元,兑现双永林场、杠寨林场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西部补贴、增量补贴共计161.8万元等;八是共投入“温暖工程”资金140余万元,保证了农村困难群众顺利过冬。
(六)围绕改革创新,加大力度,积极探索,财政各项改革工作得以进一步深化
一是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工作。二是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金额不断增加,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全年共组织实施政府采购68次,实现采购合同1470万元,节约资金209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4.2%。三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强化预算刚性。四是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五是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转入农村综合改革新阶段后的有关工作,积极探索“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镇)代管村用”改革试点。
(七)围绕反腐倡廉,强化监管,完善制度,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得以体现
一是分解和督促落实各项反腐败工作。二是制定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努力构建财政监督新机制。三是组织开展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全县财政部门依法行政。四是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监督。五是加强了会计监督和“收支两条线”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坐支”现象和“白条”入帐,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六是逐步推进了项目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对国债项目、农发项目、小城镇建设项目以及由县财政承贷的贷款资金等加大督促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安全有效使用。七是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预算。2008年,共委托中介机构或专家评审施工图预算86个,送审金额为17376.49万元,核定金额为14025.88万元,审减金额3356.61万元,审减率达19%。八是加强票据管理,有效防止乱收费行为及坐收坐支的发生。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我县在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和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在充分肯定我县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收入基础脆弱,新的支柱税源较少。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财政资金绩效和引导作用不够理想。三是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四是财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的力度还需加大,理财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思考,积极应对,坚持用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办法来着力加以解决。
三、2009年全县经济财政形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和预算安排情况
(一)2009年全县经济财政形势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县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对当前我县所面临经济形势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全面部署了今年全县的经济工作,同时对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分析指出,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一定要沉着应对挑战,抢抓中央扩大投资、扩大信贷规模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今年,将是财政工作十分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县财政收入增幅将明显下滑,同时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困难加剧,尤其是企业效益大幅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加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和一系列减免税政策,经济下行与政策性减收两项因素叠加,将使财政收入增幅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增加政府投资规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投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都要求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三农”、教育、社保、卫生、科技、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壮大的基础上,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调控能力显著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都将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二)2009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全国、全省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十届六次全会对财政工作的要求,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方针,合理安排预算收支规模;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支持扩大内需项目、重大项目、实事项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指导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200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减收增支等因素,对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
(1)收入安排情况
2009年,我县财政总收入预算94,660万元,增长12%,增加10,14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预算40,918万元,增长12%,增加4,38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算33,000万元,增长18.7%,增加5,201万元,非税收入预算7,918万元,下降9.4%,减少81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预算情况为:
——国税部门预算8,200万元,增长16.9%,其中,增值税15%部分预算6750万元,增长18.4%,所得税预算1,450万元。
——地税部门县级收入预算26,300万元,增长20.6%。
——财政部门预算6,418万元,下降16.8%。
(2)支出安排
2009年,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我县财力预计为59,382万元,具体构成为:地方财政收入40,918万元,加中央转移支出补助相对固定部分18,531万元(不含专款,含税收返还补助2411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075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838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6,843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1,287万元,一般性支付补助904万元,取消农业税中央转移支付补补助117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15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1,415万元,其他补助收入79万元),加上年结余605万元,减上解支出672万元。根据“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收支平衡,不出赤字”的原则,2009年支出预算安排59,382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8.7%(其中:县本级47,882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9.63%,乡镇级预留11,500万元, 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保持当年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县本级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情况为:
——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安排676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1.76%,增加1209万元。
——公共安全安排2655万元,与上年预算数基本持平。
——教育安排1783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68%,增加2418万元。
——科学技术安排91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09%,增加99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安排51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96%,增加55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239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89.18%,增加1129万元。其中,人劳局个人支出上年列入“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科目,今年列入该科目增加366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县级匹配资金预算288.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县级匹配预算159万元,上年专款结转列入今年预算165.22万元.
——医疗卫生安排3801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5.79%,增加208万元。
——环境保护安排44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17.96%,减少97万元。其中,排污费支出当年安排300万元,另269万元结转下年安排。剔除结转因素,实际增长31.9%。
——城乡社区服务安排59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4.8%,增加318万元,其中,含上年结转专款256万元,实际增加62万元,同口径增长22.38%。
——农林水事务安排247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8.93%,增加693万元。
——交通运输安排34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7.75%,增加94万元。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安排40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3%,增加13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安排34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86%,增加37万元。
——国债事务安排3000万元(政府债务利息支出),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00%,增加2000万元。
——其他支出安排538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5.77%,减少330万元。其中:非税收入安排支出预留100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预留400万元,目标奖预留830万元,上级专款需县级匹配资金预留300万元,学习、考察、培训经费预留50万元,住房改革支出安排1239万元,项目申报及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预留300万元,会议费预留200万元,总预备费安排100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67万元(移民局工资等)。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09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5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5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安排50万元。
2009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402万元(含上年结转852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安排84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安排55万元。
(三)2009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大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增收节支,强化预算管理,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增收节支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我县新形势下的增收节支,一是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坚持依法治税,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的落实工作,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三是要坚持保证重点、控制一般,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刚性。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严格控制公务购车、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出国经费等,县直部门一般共用支出实行“零增长”。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同时,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抓住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支持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作为头等大事。一是积极组织协调各种资金支持永久铁路、城际铁路、息开高速路建设。二是大力支持水利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安全饮水、烟水配套、病险水库治理和以云湾水库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工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四是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落实好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工程实施,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五是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政府投资的良好机遇,搞好项目库建设,配合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六是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七是配合落实好中央取消100项、省取消49项行政性收费政策。
3、突出公共财政,加大三项投入,确保财政支持向重点领域倾斜
一是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三是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能力,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4、加强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收支活动实现全程监管
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检查,是实现财政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所有财政收支活动全部纳入监督视野。一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一套监督有力、评价科学、问责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财政监管机制。三是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积极规避和消化财政风险。探索建立政府债务良性循环机制,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方。
5、增强创新意识,深化财政改革,确保财政工作“四化”要求得到落实
一是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县级财政将紧紧抓住今年省、市政府完善财政体制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机遇,积极支持配合好各种调研以及数据测算工作,并适时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二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尽量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追加行为。三是要积极探索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力争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四是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五是要积极探索“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镇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六是要搞好支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七是继续做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推动财政工作信息化。八是要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搞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坚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为构建和谐开阳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