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财政审计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区市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开阳县

开阳县2009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2010-04-19 11:53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开阳县2009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政策性减收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严格依法理财,狠抓增收节支,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财政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明确工作重点,多方采取措施,确保了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落实。全县预算执行情况逐渐趋于良好,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持续发展。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 收入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09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5,801万元,分别为年初预算数(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为94,660万元,增长12%)和调整预算数(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10月通过的调整预算数为85,424万元)的90.64%和100.44%,比上年增加收入1,283万元,增长1.5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02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40,918万元,增长12%,2009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对此预算未作调整)的105.15%,比上年增加收入6,492万元,增长17.8%。
    (1)地方财政收入中分收入类型完成情况
     ——税收收入完成30,269万元,为年度预算33,000万元的91.72%,比上年增加收入2,469万元,增长8.9%。
    ——非税收入完成12,757万元,为年度预算7,918万元的161.11%,比上年增加收入4,023万元,增长46.1%。
    (2)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4,667万元,占预算的80.47%(调整预算,下同),下降33.5%,减少2,346万元。其中:增值税15%县级部分完成4,259万元(总额完成28,393万元),占预算的94.65%,下降25.28%。
    ——地税部门完成26,720万元,占预算的96.12%,增长20.6%,增加4,568万元。其中:地方各税完成25,602万元,增长25.26%,城镇教育附加完成1,118万元,下降18.2%。
    ——财政部门完成11,639万元,占预算的159.05%,增长57.9%,增加4,270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3,389万元,增长19.29%(国土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上缴2506万元);罚没收入完成1169万元,增长208.33%;专项收入完成976万元,下降0.11%;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6,020万元,增长309.72%;其他收入完成84万元,下降95.04%。
    2、基金收入完成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540万元,为预算的19倍,增长254.88%,增加7,57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完成350万元,下降24.08%,土地出让收入完成10,042万元,增长310.04%,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收入完成98万元,增长133.33%,育林基金收入完成50万元。
    (二) 支出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09年初,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47,882万元(含乡镇11,500万元总计为59,382万元),加上超收地方财政收入、上级追加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及各项专项补助,县本级财力支出总预算为93,961万元,年末实际完成支出91,666万元(含乡镇级支出11,472万元共计完成103,138万元),为支出总预算的97.56%,比上年增加15,601万元,增长20.51%。
    县本级支出的91,666万元中,剔除专款支出33,835万元和转移性支出905万元后,实际支出为56,926万元,比上年增加13,283万元,增长30.44%。各项支出按功能分类具体完成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62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9.13%,增长11.06%(同2008年执行数相比,下同)。
    ——公共安全支出3,40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2.93%,下降1.62%。
    ——教育支出20,58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97.86%,增长0.66%
    ——科学技术支出934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0.54%,增长11.1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20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0.72%,下降63.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8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3.39%,增长24.34%。
    ——医疗卫生支出3,44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86%,下降16.22%。
    ——环境保护支出1,901万元(含退耕还林与排污费1144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374.21%,增长633.98%。
    ——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076万元(含地方债券1500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366.78%,增长683.4%。
    ——农林水事务支出2,560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2.98%,增长14.18%。
    ——交通运输支出27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1.48%,下降21.88%。
    ——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3673万元(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902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420.73%,增长90.31%。
    ——国债事务支出1万元。
    ——其他支出7,390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27.44%,增长159.12%(其中,贷款利息支出3,000万元)。
    2、基金支出完成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支出10,008万元,为支出预算数的7.14倍,比上年增加4,758万元,增长90.63%。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40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3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79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9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02万元。
    (三) 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09年,财政总财力为106,203万元,主要包括:⑴地方财政收入43,026万元,⑵上级各项补助收入60,577万元(税收返还补助2,112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838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036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782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6,843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2,466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1,940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4,271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补助1,396万元,其他补助667万元,专款补助36,226万元),⑶政府债券1,500万元,⑷上年结余1,100万元。财政总支出为103,90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3,138万元,上解支出770万元。
    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2,295万元,其中:政府债券1,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79万元,净结余16万元。
    2、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收入13,529万元(其中:本县基金收入10,540万元,上级各项基金补助收入2,137万元,上年基金预算结余852万元),全年基金实际支出10,008万元。收支相抵后,基金滚存结余3,521万元。
    二、2009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注重科学理财和统筹财力,努力为全县发展大局服好务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重、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全县财税部门切实围绕财政工作管理的“两化”(科学化、精细化)目标,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明确工作重点,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统筹财力服务大局水平不断提升,主要突出“三个显著”。
    1.组织收入成效显著。年初,在金融风暴对国内经济冲击日益严重的经济背景下,全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面对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全县财税部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及时分解财税目标,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工作协调和衔接,强化工作目标管理,科学预测财政收入形势,分析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找出薄弱环节,努力挖掘潜力。三是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的作用,加强对重点税源和主要税种的监控,强化对纳税大户的监管,加大清理欠税和打击偷、逃、漏税的工作力度,尽可能把实现的税收清缴入库,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2.控制支出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厉行节约的有关精神,制定和落实各项节支措施,切实加强对办公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出国(境)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各项消费性支出的考核,全年累计压缩支出131万元。同时,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共组织实施政府采购127次,实际采购金额3910.54万元,节约财政资金982.56万元,节约率达20.08%。为全县保民生、保重点、保增长腾出了一定的财力空间。
    3.狠抓融资成效显著。积极加强与各金融机构、项目单位的协调配合,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筹集资金,全年共向商行、农发行、国开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融资贷款30,818万元,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搬迁、国企改革、灾后重建等。同时,加快用款进度,有效解决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另外,在2009年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县财政还偿还了7,132万元的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
    (二)注重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县在年初预算收紧的情况下,预算安排了18,702万项目资金,并通过融资贷款等渠道进一步筹集资金,集中资金加大对全县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全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1.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县财政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贷款,解决水利、林业、危房、交通、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78万元;通过银行融资借款解决中央扩大内需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全年拨付建设资金7,000万元用于龙岗至立京公路改造项目、金中大水工业园区移民搬迁项目,有力保障了城市建设资金需要;投入资金7,740万元,实施交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1,500万元用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廉租房建设。
    2.大力促进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在去年中央四批扩大内需投资中,全县计划建设项目54个,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天然林保护、中学校舍改造、廉租房、动植物防疫、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总投资规模36,664万元,县级通过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及融资贷款等方式全年匹配资金5,194万元,及时拨付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着力改善县乡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3.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县财政安排资金3,000万余元,全年改造9054户,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二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年共拨付约400万元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和“2131工程”,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积极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全县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资金681万元,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4.大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整合安排资金约200万元,支持现代旅游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认真落实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做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启动了公务员、参公人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规范津补贴改革工作。在去年我县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新增6,300万左右的刚性支出,保障了我县规范津补贴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力度。全年财政共安排并及时拨付低保补助资金1,091万元,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投入财政资金1798万元用于社会养老保险。投入财政资金2,600余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是落实就业资金,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安排资金  1,375万元,比上年增长59.33%,大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促进就业工作。
    四是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共补拨教育经费1,187万元,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使我县作为全省六个代表迎检县之一顺利通过了“两基”迎国检验收,进一步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安排约4,600万元用于提高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贴,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专项资金978万元建设开阳县第三中学,着力解决高中教育“瓶颈”问题。
    五是财政牵头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农补网向全县农民群众发放涉农补贴4,331万元,其中:退耕还林补贴992万元;能繁母猪补贴339万元;油菜补贴197万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2,590万元;种粮直补102万元,粮种补贴338.73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入40万元。继续扎实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工作,全年共整合财政资金1143.14万元重点实施高寨种草养羊项目、龙岗和城关奶牛基地建设项目,成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一个典范,老百姓从中也得到了实惠。
    六是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年安排100余万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新建乡镇卫生院13所;安排专项资金3,100万(向金融机构贷款1,000万)用于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七是支持完善政策性住房保障体系。全年共拨付廉租房建设资金390万元,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
    八是加大社会维稳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年拨付资金  约400余万元,推动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公安羁押场所及网上信访系统等建设。
    (四)注重深化财政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通过改革创新,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体系更趋完善。一是县级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开始试运行。通过加强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资金拨付的安全性,为预算分析和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了详细、准确的指标数据资源;二是成功启动了县直机关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将财政管理、执收单位、银行代收、票据管理、数据核算等系统搭建起来,探索出了非税收入新的征管模式,即“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实现了执收单位与执收项目、依据文件的挂接,为更好地服务缴款义务人,确保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与代理银行、执收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基础数据库划定单位的执收项目和标准,从技术上有效地解决了执收单位乱收滥罚问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系统控收”,遏制“三乱”的作用,征管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工作;四是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转入农村综合改革新阶段后的有关工作,积极探索“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镇)代管村用”改革试点。
    (五)注重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注重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克服“重拨轻管”思想,在加强支出管理和规范财经秩序上下功夫。一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资金严格按合同和工程进度拨款。二是加强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预算。三是有序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切实加大财政监督检查的力度,防微杜渐。
    总的来看,2009年全县财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财政工作遭遇了最为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一是税源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以磷矿石、黄磷为主要产品的重化工工业行业,而重化工又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主要行业之一,导致税基不稳,税收收入大幅下降;二是重点项目、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三是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四是财政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执行中追加较多,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思考,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认真解决。
    三、2010年全县财政经济形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和预算安排情况
    (一)2010年全县财政经济形势
    2010年,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从收入来看,在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各国政府刺激措施逐步退出的大环境下,开阳县2010年财政收入的基础仍显十分脆弱,收入的基本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财政收入对重点税源企业依存度较高的结构性风险凸显。从税源结构分析,磷化工产业对财政总收入贡献度达60%左右,构成实现开阳县财政持续稳定增收目标的较大不稳定因素。除上述影响外,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性减税政策也还将继续实行,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幅下降局面仍将持续,增值税进项抵扣将大大增加。此外,由于国家、省取消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非税收入也难以大幅增长。从支出来看,扩大内需、工资改革、医改、农村养老保险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强力实施和民生对象的“提标扩面”,以及政府改善积极社会发展环境等,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另外我县明年政府债务仍处于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将会导致支出快速增长。从融资环境来看,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投向实体性项目),银监部门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从而提高信贷门槛,审计部门加大对政府性融资的审计,都预示着将大幅压缩政府性融资规模,加之我县政府融资平台已十分脆弱,导致今年我县政府融资将更加困难。
    综合以上因素,明年我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会更大,困难会更多,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形势,理性把握收入,合理安排支出,科学处理好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201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全国、全省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对财政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收入征管,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三)2010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结合我县实际,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减收增支等因素,对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
    (1)收入安排情况
    2010年,我县财政总收入预算100,400万元,增长达到12%以上,增加14,6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预算48,200万元,增长12%,增加5,17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算37,300万元,增长23.2%,增加7,031万元,非税收入预算10,900万元,下降14.6%,减少1,8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预算情况为:
    ——国税部门预算6,300万元,增长35%。
    ——地税部门县级收入预算32,500万元,增长21.6%。
    ——财政部门预算9,400万元,下降19.2%。
    (2)支出安排
    2010年,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我县财力预计为69,540万元,具体构成为:地方财政收入48,200万元,加中央转移支出补助相对固定部分21,266万元(不含专款,含税收返还补助2,304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600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838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6,843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1,287万元,取消农业税中央转移支付补补助1,17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1,940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03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1,866万元,绩效工资补助收入1,006万元,其他转移支付补助367万元),加上年结余795万元(不含地方债券1,500万元),减上解支出721万元。根据“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收支平衡,不出赤字”的原则,2010年支出预算安排69,54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7.11%(其中:县本级58,04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1.2%,乡镇级预留11,500万元, 与上年持平),保持当年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县本级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情况为:
    ——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安排6,031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0.07%,减少4万元。
    ——公共安全安排3,96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49.38%,增加1,311万元。(含上年专款结转897万元)
    ——教育安排24,72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8.64%,增加6,892万元。(其中上年专款结转1,970万元,剔除专款因素后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7.6%,增加4922万元)
    ——科学技术安排1,01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0.57%,增加97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安排45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11.84%,减少61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2, 95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3.38%,增加560万元。
    ——医疗卫生安排3,98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4.81%,增加183万元。
    ——环境保护安排32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27.77%,减少123万元。
    ——城乡社区服务安排42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28.4%,减少169万元。
    ——农林水事务安排2,11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14.68%,减少363万元。
    ——交通运输安排17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48.69%,减少167万元。
    ——资源勘测电力信息等事务安排44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6.97%,增加29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安排25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48.54%,增加83万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安排59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降18.47%,减少135万元。
    ——住房保障事务安排3,45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1.73%,增加363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安排237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6.99%,增加64万元。
    ——其他支出安排6,88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0.22%,增加1,598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及增人增资预留400万元,目标奖预留1,000万元,总预备费安排1,000万元,事业单位规范津补贴预留2,000万元,贷款本息预留2,000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10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50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4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安排100万元。
    2010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071万元(含上年结余3,521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4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安排11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463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5万元,育林基金支出25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1万元。
    (四)2010年财政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0年,我县财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财税增收,确保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大力培植财源,力促科学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要把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中心,实施重点带动战略,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同时,落实国家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探索融资创新,采用bt、bot等方式,多方融资,积极培植财源,鼓励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济社会的重点发展环节和项目,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税源监控,拓宽财源渠道。深化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加大欠税查补力度,消除历年欠税,加大财税稽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抓好专项稽查工作,堵漏增收。三是强化财税部门协作,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建立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分部门、分级次分解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征管效能,坚持依法征收、应征尽收,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大与上级财税部门的协调力度,争取更多更有力的支持。特别要协调抓好构皮滩、大花水电站淹没地耕地占用税征收、我县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的税收征管、磷铵减免税后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等工作
    2.抓好厉行节约,确保压减一般性支出任务落到实处。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强化预算控制,落实审核、监管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确保实现2010年节支目标。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支持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工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好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工程,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
    4.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质量实现新突破。
    坚持“节约用财、有保有压”原则,集中财力重点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推进惠民重点项目的建设。一是认真清理一次性支出项目,压减部分原有支出项目。除法律法规规定增长的支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支出和民生重点项目支出外,增支项目一律暂缓安排。二是坚持财政支出向“三农”、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领域倾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注重保刚性、保稳定,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需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完善管理监督,确保财政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做好预决算、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监督、部门财务支出监督,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全面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工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0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位,全力确保2010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开阳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