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2021-04-20 16:22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清镇市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21年1月19日在清镇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清镇市财政局 陈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20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代表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清镇市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增收节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新问题,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对财政带来的不利因素。
五年来,财政运行平稳有序、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保障能力和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能力不断加强,实现了全市财政的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收支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5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1.8倍和1.6倍。全市完成财政支出 19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6倍。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共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亿元,精准实施项目464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脱贫标准,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通过财政投入、整合资金、引导金融资本、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等投入“三农”资金近50亿元用于支持元宝枫种植、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投入资金10.3亿元,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工程,惠及483户1966人;投入资金4.2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统筹各类资金31.4亿元投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红枫湖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共计投入104.6亿元,用于市政主干道、城区路网和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管理,极大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了市容市貌。清镇市先后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三五”期间,全市九大民生支出148亿元,年均增速为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7%。实施教育项目171个,新增学位34940个,新增教师周转房222套,新增学生食堂3243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建设市一医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扩建建成投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共计723个,覆盖14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5.89万户、受益农业人口18.13万人;实施农危改户数798户,惠及全市9个乡镇;建成公租房(廉租房)共计6843套, 惠及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近20000人。
——财政改革助推发展。“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市市直预算单位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全面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在贵州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示范建设中连续3年评为优秀等次。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了监管职能,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77483万元(含贵安),比上年降低1.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783万元,为预算(指调整预算,下同)的101.2%,比上年增长4.3%,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3289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893万元,调入资金450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14448万元,上年结余13648 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7102万元,超收收入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205万元,全市可用财力共计47935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6732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3918万元,年终结余8705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10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1.4%,比上年增长7%(虽然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及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因素,收入结构发生改变,即:税收收入减收、非税收入增收),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0970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0万元,调入资金450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14448万元,上年结余12853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6361万元,超收收入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708万元,市本级可用财力共计43404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1766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3918万元,年终结余8364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完成106624万元,为预算的100.9%,同比降低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分税种完成情况是:
(1)增值税完成33933 万元,为预算的100.3%,同比降低4.7%,减收1687万元。
(2)企业所得税完成11905万元,为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5%,增收566万元。
(3)个人所得税完成2758万元,为预算的102.3%,同比增长46.3%,增收873万元。
(4)资源税完成1706万元,为预算的133.3%,同比增长72%,增收714万元。
(5)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6514万元,为预算的99.6%,同比增长10.1%,增收596万元。
(6)房产税完成4177万元,为预算的108.5%,同比降低4.2%,减收183万元。
(7)印花税完成3234万元,为预算的98.3%,同比增长20.6%,增收552万元。
(8)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002万元,为预算的100.6%,同比降低15.2%,减收718万元。
(9)土地增值税完成14097万元,为预算的99.8%,同比降低10.5%,减收1668万元。
(10)车船税完成2461万元,为预算的99.8%,同比增长8.7%,增收197万元。
(11)耕地占用税完成838万元,为预算的96.9%,同比降低67.7%,减收1757万元。
(12)契税完成18376万元,为预算的100.6%,同比降低2.9%,减收549万元。
(13)烟叶税完成73万元,为预算的100.4%。同比降低16.7%,减收15万元。
(14)环保税完成255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8.4%,增收197万元。
2.非税收入完成57484万元,为预算的102.3%,同比增长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586万元(不含上级专款),为调整预算的101.3%,同比增长10.6%,主要是贯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出、脱贫攻坚以及提前发放2020年目标绩效奖励等增支原因,具体为: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23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7.7%。
(2)国防支出266万元,为预算的100%,与上年增长24.9%。
(3)公共安全支出2681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降低9.5%,主要是法院、检察院上划相应减少支出。
(4)教育支出137670万元,为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加10.3%,增支4379万元,主要是按照学生人数的增长相应增加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增城乡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收入安排的支出;教育投入达到规定的两个确保。
(5)科学技术支出575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7%。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453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3.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29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7.5%。
(8)卫生健康支出2247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降低11.8%,主要一是2019年安排基层医疗三提升计划项目支出;二是今年抗疫相关支出安排从收回的盘活存量资金中解决。
(9)节能环保支出1023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
(10)城乡社区支出1789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降低41.1%,主要是2019年安排职教城乡愁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1)农林水支出2506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5.4%,主要是加大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支出。
(12)交通运输支出307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5%。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02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36.3%,主要一是增加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二是增加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3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6.4%。
(1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779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9.1%,主要是增加重点医疗救治设备储备支出。
(16)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90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0.3%。
(17)住房保障支出616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27.1%。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66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3.2%。
(19)债务付息支出2693万元,为预算的103.46%,比上年增长10.8%。
(20)其他支出28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3.6%。
(2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20%。
(三)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0776万元,为预算的101.8%,加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9986万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14866万元,新增地方专项债127745万元,基金债务转贷收入68157万元,上年结余71972万元,减调出资金45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可用财力698502万元。政府性基金本级预算支出完成405532万元,为预算的98.2%,抗疫特别国债支出14429万元,专项债支出127745万元,债务转贷还本支出68157万元,政府性基金结余82639万元,其中:上级基金结余17557万元、本级基金结余65082万元(主要是未清算的土地出让收入)。
(四)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由贵阳市统筹。
(五)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8197万元,为预算的100%,上级补助收入174万元,上年结余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6400万元,为预算的100%,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当年结余 2021万元。
(六)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偿还情况
2020年我市新增政府债务128274万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127745万元,新增外债转贷529万元。全年累计偿还本息24592万元,其中:本金848万元,利息23744万元。
截至2020年底,清镇市政府债务余额80399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7946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724537万元。2020年贵州省财政厅核定清镇市政府债务限额152604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111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444928万元(含贵安703486万元)。
(七)2020年财政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1.开拓财源建设,实现收入稳定增长
2020年以来,财税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增值税留抵退税以及各项减免税费工作,进一步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好政策兑现,全年兑现扶持资金1. 9亿元,税源根基得以巩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税收收入降幅收窄,全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超额完成年初预算收入目标四点三个百分点。
2.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保基本民生支出14.5亿元、保工资支出23.8亿元、保运转支出1.5亿元,确保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市场环境、提振了市场信心。保居民就业投入资金5539万元,31517人享受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等补贴。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本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4600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创新融资服务支持企业,构建政府、银行、企业、担保公司四方沟通协商的融资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序复工复产,297个项目共获金融机构授信97亿元。全年投入553万元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稳定。积极向上争取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9.7亿元,通过切块分配,确保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累计拨付防控经费1.1亿元,重点用于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设备和防控物资、重症病区、发热门诊改造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项目建设。
3.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三大战役”攻坚
一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实施挂牌督战,强化扶贫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12万元,用于精准脱贫和精准扶贫,拨付率为100%;有序推进“一卡通”统发工作,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项目32项1.5亿元;组织实施一事一议年度项目98个,项目覆盖9个乡镇、45个行政村、70个村民组(自然村寨),预计受益农户0.684万户, 受益人口2.359万人。
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保障污水监控及治理、河道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置、污染源排查及整治、大气污染整治和监控、河长制推行等项目共计投入资金7.3亿元,确保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年化债任务完成率116.8%,在贵阳市各区县排名第一;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8亿元,在贵阳市10个区市县中排名第一,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的作用,真正起到拉动经济上行的“发力点”作用。
4.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财政管理职能
一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累计批复预算单位用款额度93.4亿元,额度结余4.5亿元,沉淀率5.3%。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提高预算资金办理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减轻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和代理银行办事人员的工作量。
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17个,送审金额14.8亿元,评审金额13.6亿元,审减金额1.2亿元,审减比例8.4%。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及管理,全年预算采购资金9208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517万元,节约资金691万元,节约率7.5%。电子竞价平台采购项目1229个,预算采购金额182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71万元,节约资金450万元,节约率24.7%。
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清镇市国有企业外派监事管理暂行办法》,防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交接工作,签订移交协议达100%;自觉接受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建立《清镇市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机制》。
总的来看,2020年财政运行平稳,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全市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全市人民、全市各部门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也看到,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虽然2020年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税收占比不高,还需努力提升收入质量;二是受经济下行、疫情影响、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等原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将通过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制度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1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我市编制2021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清镇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贵阳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清镇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围绕“一百两千三区”目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市财力情况,2021年预算编制(草案)如下:
(一)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78000万元,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8680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043万元,上年结余8705万元,减上解支出13239万元,全市可用财力共计316815万元,全部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二)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67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7297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000万元,上年结余8364万元,减上解支出12942万元,市本级可用财力共计280695万元,全部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1.税收收入117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增收11066万元。其中:
(1)增值税3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2)企业所得税1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3)个人所得税3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
(4)城市维护建设税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5)契税2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6)耕地占用税2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1%。
(7)土地增值税1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7%。
(8)房产税4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9)资源税400万元,与上年降低76.6%。
(10)城镇土地使用税4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11)印花税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5.2%。
(12)车船税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13)环保税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14)烟叶税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
2.非税收入49610万元,比上年降低13.7%,减收7874万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安排情况:
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06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比上年预算,下同)。具体为: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607万元,比上年增长5.5%。
(2)国防支出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主要是增加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和营房维修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25711万元,比上年降低19.9%,主要是法院、检察院上划相应减少支出。
(4)教育支出111611万元,比上年增长23.5%,主要是增加支持职教城发展资金。
(5)科学技术支出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6.3%,主要是增加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15万元,比上年增长51.2%,主要是增加体育公园、乡愁园旅游项目ppp财政补贴。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7%,主要是增加艰苦边远地区义务兵补助资金。
(8)卫生健康支出18562万元,比上年降低2.8%。
(9)节能环保支出12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4%,主要是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补贴及其他环境治理等支出。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85万元,比上年降低26%,主要是今年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支出1600万元反映在节能环保支出,属于支出科目调整。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
(12)交通运输支出1249万元,比上年降低29.2%,主要是上年度安排清镇E收费站改扩建电力迁改项目元。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111万元,比上年降低70.1%,主要是上年度安排有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55万元,比上年降低12.6%。
(1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91万元,比上年增长48.9%,主要是增加清镇市智能化综合应急物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贷款补助资金。
(16)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主要是增加矿区规划编制经费。
(1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622万元,比上年降低8.6%。
(18)住房保障支出336万元,比上年增长6.7%。
(19)其他支出109万元,比上年降低9.9%。
(20)债务付息支出2473万元,比上年增长1%。
(2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万元。
(22)债务还本支出500万元。
(23)预备费8201万元。根据《预算法》的规定,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安排。
(三)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3300万元。收入安排为: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0000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0万元。
3.污水处理费收入1800万元。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 303300万元,支出安排为: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74497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1500万元。
3.污水处理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800万元。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付息支出25482万元。
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1万元。
(四)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贵阳市统筹。
(五)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收入安排3564万元,上年结余2021万元,支出安排5585万元。收支平衡。
1.收入方面:利润收入279万元,股利(股息)收入3285万元。
2.支出方面: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50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85万元。
(六)2021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支持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部门将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清镇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严格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遵守预算管理,进一步严肃财政执行纪律,特别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变更,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继续做好细化预决算公开工作,指导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情况。继续坚持厉行节俭,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
2.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两手抓,努力提高经济质量
全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严防死守、精准防治,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快速落实,做好应对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和防疫物资的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紧扣“强省会”五年行动,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继续做好营商环境政策兑现工作,不断壮大财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形成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市管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3.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充分发挥财政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职能作用,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4.支持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大力支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重点从4个方面、17个建设任务,分轻重缓急,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向城镇化示范点倾斜和专项债的支持力度,缓解县级财政投入压力,补充投入能力。
5.支持民生重点项目支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支出倾斜;积极支持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项目支出,确保民生实事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继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开展,坚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进一步强化直达资金常态管理,督促预算单位切实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
6.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严格执行政府债务管理“七严禁”规定,坚持债务风险“降等级”与“防爆雷”并举。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减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政府举债项目,严控政府债务增量。落实好化债主体责任,稳妥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向上争取力度,化解项目建设产生的政府存量债务。加快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工作,积极发展经营业务。加大投资实体化经营项目,增加企业现金流量,逐步壮大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经营收入等偿还自身债务。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预算工作任务,为实现“一百两千三区”目标任务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