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8-13 17:0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贵安新区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县)局、开发区分局,市局机关相关处室:
为切实做好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根据《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精神,贵阳市作为“试点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地区,为切实做到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提升重点领域监管效能,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贵阳市市场监管局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8月13日
附件1
贵阳市市场监管局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市监信发〔2021〕28 号)和《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市监办发〔2021〕52号)要求,切实做好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推进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提升重点领域监管效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将信用监管作为贯穿各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和重要着力点,聚焦当前市场监管的重点领域,以食品生产、特种设备获证等企业监管为切入点,结合贵阳市实际,拓展食品流通、餐饮、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高日常监督检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市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到2021年底,完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指标体系构建,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监管措施有机结合。到2022年底,完成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实现企业信用风险信息的充分挖掘、综合分析运用和企业信用风险实时监测预警,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力争三到四年内,贵阳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智慧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二、组织领导
成立贵阳市市场监管局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局分管领导任组长,信用监管处、食品生产处、食品流通处、餐饮处、广告处、特种设备处、医疗器械处、药品处、大数据处、注册指导处、注册登记许可处、法规处、价监处、反不正当竞争与直销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网络交易监管处、质量发展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食盐安全监管处、化妆品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管理处、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处、综合执法支队(执法稽查处)、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用监管处,信用监管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加强日常工作调度等。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有效归集涉企数据,夯实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基础
按照“能归尽归、能用则用,先易后难、先内部后外部”原则,及涉企信息与企业信用风险紧密相关和可持续获取、可量化操作的要求,主要归集以下信息:
(1)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归集应当依法公示的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股权出质登记、知识产权出质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商标注册、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抽查结果等信息;
(2)根据重点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的需要,全面有效归集整合我市监管部门食品、餐饮、特种设备、广告、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日常检查信息及其他各类涉企信息;
(3)归集互联网涉企数据,通过网络技术从互联网上依法获取市场主体社会舆情信用信息数据;
(4)依托贵阳市、贵安新区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收集汇总成员单位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政府表彰等涉企信息。
(5)探索运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公共费用管理单位等社会各方掌握的企业信贷信息、失信信息、行业评级信息等涉企信息,充分运用相关部门建立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进一步丰富重点领域涉企信息范围种类,扩大信息总量。
(二)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精准有效实施信用风险分类
一是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指标体系。分析贵阳市重点领域监管现状、特点及重点领域监管对象数据现状,依托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的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型,结合贵阳市食品、特种设备、广告、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现状及特点,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建立符合实际的贵阳市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广告经营、医疗器械经营、医疗器械使用、特种设备获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专业模型。
(1)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相关指标结合贵阳市实际情况,从企业遵纪守法、诚信守约、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等维度,综合考虑企业在不同行业部门的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公共信用状况予以判定,划分为AA、A、B、C、D五个不同类别。建立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失信信息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判定指标内容,提高分类的科学性;
(2)行业监管风险分级。相关指标综合考虑国家和贵州省已实施的风险评定标准,结合不同行业的企业存在的风险特点,从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两个维度构建;
(3)大数据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指标将登记事项频繁变更、集中注册、多头注册、关联企业风险、负面舆情等作为判定因素,增加到企业风险等级的划分指标中,尽早识别企业风险事件的类型、程度及发展趋势。
信用风险等级划分采用组合风险确定法。分别对公共信用、行业监管风险和大数据风险预警三个一级指标划定级别,根据三个分项级别确定总的级别。信用风险定级偏重行业监管风险。定级采取就低不就高,三个评级中一旦出现C级、D级,则总评级会较低。
二是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自动分类。健全完善信用监管平台基础性信用风险分类功能,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归集的各类涉企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坚持定量和定性判定相结合,将全市重点领域企业依据公示系统、业务办理系统采集的数据和企业3年内违法违规行为的轻重给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分,根据企业的评分情况分别用AA、A、B、C、D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分类标注,标注情况见“信用风险等级与得分表”,并实现周期更新。
贵阳市及区县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信用监管系统对企业的分类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对于评级为AA或者A的企业,降低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评级为B的企业,实施正常的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评级为C或者D的企业,加大双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同时,市场监管局各部门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许可证核发、经营备案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依法查看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对信用记录好、风险低的企业进行部分事项的容缺受理。
(三)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推进差异化监管。
按照信用风险分类指标和分类结果,探索实行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对主要风险点实现精准识别和预警处置。
一是将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
在对重点领域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过程中,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类别,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和力量,提高监管效能。对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的比例和频次,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对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按常规比例频次抽查;对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提高抽查的比例,实行严管和惩戒。将双随机抽查结果和检查结果作为企业信用风险判定的重要因素,及时反馈归集至企业名下,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
二是将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在重点领域日常监管中,参考国家、贵州省风险分级结果和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对风险低、信用较好的企业施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该类企业首次轻微违法且未对社会、人身造成危害的行为,加强行政指导,不予以行政处罚;对风险高、信用较差的企业,实行严管重罚,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定期不定期开展大数据监测,增加监测频次。
(四)建立健全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防范化解信用风险。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企业信用信息价值,对重点领域企业实现信用风险监测预警。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包含失信记录预警、风险信息预警、重大变更预警和关联企业失信风险预警。失信记录预警包括被执行人、抽检评级不合格、行业黑名单、行政处罚、违法违规和异常名录;风险信息预警包含诉讼信息、欠费和动产抵押三大方面;重大变更信息预警包括法人频繁变更、股东频繁变更、经营范围频繁变更、地址频繁变更等。关联企业失信风险预警包括关联企业列异列严、关联企业注销吊销、关联企业违法违规等。
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上述动态信用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利用,提高“治未病”的市场监管能力,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一旦发现企业有失信风险,对监测发现的高风险企业,系统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系统消息提示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以双随机定向抽查为主,以日常检查为辅,提高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同时将抽查检查结果反馈至系统作为评判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数据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点领域监管工作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涉及业务条线多、工作环节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业务条线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相关业务条线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同配合、信息互通和工作衔接。要加强统筹、周密部署,在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数据共享等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平台建设。要以此次试点为契机、加快整合优化市局现有相关监管信息化平台,为重点领域信用险分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一张网”,要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确保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只作为政府部门配置监管资源的参考指标,不得向社会公开。
(三)加强诚信宣传。要持续加大贵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形成良好氛围。让经营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举措。加强对基层和一线监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组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积极宣传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措施及其成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评估总结。市局各相关业务处室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跟踪研判,分析评估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效果,市局信用监管处主导优化完善相关分类指标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并认真总结提炼先进典型经验。
信用风险等级与得分如下:
序号 |
信用风险得分 |
信用风险 等级 |
信用风险含义 |
1 |
(90,100) |
AA |
低风险 |
2 |
(70,90) |
A |
较低风险 |
3 |
(50,70) |
B |
一般风险 |
4 |
(30,50) |
C |
较高风险 |
5 |
(0,30) |
D |
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