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20年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01-19 16:29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强化全市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
一是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复核检查,督促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线索核实排查台账,逐一对照存在问题,按照“一区(县)一册”的要求,对各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按照“依法依规、保护优先、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整改;二是对发现的现场与清单内容不相符、未达到整改要求、未制定整改方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进行通报、约谈,要求相关单位及部门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按期完成整改、销号;三是组织市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对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下发的涉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逐一进行实地监督复核检查,并对涉及我市息烽县、修文县重点问题迎检资料进行检查、指导,合力推进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实地复核工作的开展,确保上报情况的真实性。四是为科学有效管理、保护好我市自然保护地,组织举办了贵阳市2020年度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暨生态示范创建培训班。来自全市从事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的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水务、交通、农业农村、文旅部门及全市27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五是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关于贯彻实施“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配合林业等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及调整工作。
(二)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及成果巩固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全市生态建设示范创建成果,发挥已命名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组织指导观山湖区、花溪区、清镇市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申报和省级预评估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对“两山”基地的申报现场评估,我市观山湖区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同时指导、协助观山湖区、乌当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的复核、评估工作。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一是按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目标责任,积极与市自规、林业、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对接,召开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工作专题会,制定印发了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二是在第27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线上专题直播活动,来自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四位专家采取主题直播、专家讲述、线上互动的方式,就地球物种多样性、动植物保护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等话题与市民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回答了中小学生及家长提出的各项问题,超过3700多网民实时收看了网络直播,参与互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意识。
(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相关工作
结合国家、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及配套管控措施、政策规定等工作的推进,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和完善工作。待国家及省对生态保护红线的配套管控措施或政策规定正式出台颁布后,组织开展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全市监管机制并组织实施。
(五)组织开展“三感社区”创建相关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感社区”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贵阳市“三感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职责职能,分解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三感社区”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六)配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治理工作
按照《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修复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并督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修复市级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