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乌当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6-04 15:39:07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5〕7号 | 类别:A |
人大代表:胡璇 | 届次: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支持乌当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议 | 编号:66 |
主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
摘要内容: 关于支持乌当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背景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医药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32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12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需求的增加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2015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贵阳市乌当区等10个区(县、市、特区)命名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市、特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乌当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在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乌当区产业发展的“一主一特”当中,“要将健康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主攻中成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两药一械’发展方向”,并明确“全市医药企业除了部分化学药企业布局在息烽外,原则上都要往乌当集中”。 二、乌当区打造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优势 一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乌当区地处贵阳市东北部,距离贵阳市中心较近,属于贵阳市主城区之一,快速交通网络覆盖乌当区,高铁东站坐落境内,比邻龙洞堡国际机场,是贵阳通往周边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有利于乌当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便于医药产品的物流运输和市场拓展,为健康医药产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辐射整个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为健康医药产业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中药材资源丰富。乌当区已探明野生中药材资源1058种,占贵阳市中草药品种的53.4%,铁皮石斛种植规模位列全省第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健康医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生态环境优越。乌当区森林覆盖率高,山、水、林、田错落有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和品质提升,还为发展康养旅游、医养健康等服务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是健康产业基础规模凸显。乌当区已初步形成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物流、医疗服务等于一体的医药产业链。产业协同效应明显,有利于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产业链延伸,健康医药产业中成药研发生产产业集群获得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授牌。多年来,乌当健康医药产业在省、市处于重要地位,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66.68亿元,约占全市42%、全省19%。我区今年1-11月健康医药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2亿元、同比增长8.3%。限上医药批发企业28家,2023年总产值94.69亿元。其中以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25.5亿元),同时与省药监局建立联动机制,打通二类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获批2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位居全市首位,在全省健康医药板块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势上扬。当前,健康医药产业不仅成为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和坚实支撑,也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意见建议 乌当聚焦健康医药产业持续深耕,强化产业链协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为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优势,加快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建议省发改委支持,将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纳入贵州省“十五五”规划和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和行动计划,匹配更多省级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帮助乌当区在打造健康医药产业集群过程中,提供政策保障。 (二)建议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药监局等部门支持,从鼓励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及转化的角度,出台有利于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或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中医药经典名方研究和验证、临床试验等方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三)建议省药监局支持,帮助乌当区在妆字号产品、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相关许可办理方面,争取更多便捷快速的绿色通道。推动妆械合一,在医用敷料、胶原针等医美产品审批上提供便利。通过优质服务,加快以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代表的证照办理速度,培育孵化和招引更多健康医药企业。 (四)建议省科技厅、省工信厅支持乌当区建设“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多方联动的创新中心,整合专业研发平台、医学验证中心、药品安全检测中心、GMP车间公共运营中心等公共平台,搭建从医学培训、科技研发、临床研究、专业服务到高精尖项目集群、展示交易的一站式医学产业链,给予资源、资金匹配方面的支持。实现赋能本地药企和吸引投资、孵化企业的目的,形成产业发展的平台集聚效应。 |
|
办理答复: 省发展改革委: 胡璇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乌当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优化产业布局 贵阳市高度重视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4月印发了《贵阳市贵安新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贵阳市贵安新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并按照贵阳市省级开发区“一主一特”产业细分领域布局划分,大力支持乌当区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重点解决“中医药制造业、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超过四成,成为全省及全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特别是2024年,该区健康医药产业完成71.57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比重持续提升到42.3%。 二、打造产业集群 2022年,我市支持乌当区与国药集团进行合作,在乌当区建设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项目聚焦医疗器械与医药生产基地、中国医疗器械贵州总部基地2大板块,围绕健康医药产业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积极招引行业头部企业、高精特新生产企业入驻生产基地,同时引入健康服务与管理、外贸型、企业总部等大健康类企业入驻总部基地。目前,新洋城义齿、心康智能医疗、启诚医药物流等企业已入驻;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疗器械贵州有限公司已入驻总部基地运营。此外,组织乌当区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赋能,现乌当区正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编撰申报材料,拟于2025年6月开始申报。 三、支持企业发展 一是围绕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方向,省、市、区三级引导、支持相关企业根据需求开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等能力提升、合作并购等相关工作,支持相关企业申报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基金、技改专项资金等。如2024年,市相关部门支持乌当区威门药业、新天药业、远程制药等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类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获得资金支持810万元。二是2024年,支持乌当区宏宇药业、双鹤天安药业、万顺堂药业等4户企业参加第88届、第8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宣传贵阳市健康医药产业品牌,同期,在武汉市举办贵阳贵安健康医药精准对接活动,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支持乌当区开展产业宣传推介,引导相关产业向乌当区布局。 四、推动科技创新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强省会”行动部署,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2024年贵阳贵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中乌当区健康医药企业12家,2024年贵阳贵安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乌当区健康医药企业1家。 (一)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特色药材开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化学药一致性评价、医疗器械智能化、智慧医疗平台建设等领域,累计立项支持14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投入市级科技资金1086万元。在中成药民族药领域,支持威门药业“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开发”、万顺堂“苗药养阴口香合剂质量标准提升”等项目,推动中药材资源高值化利用。在化学药领域,支持天安药业“盐酸二甲双胍片一致性评价”、景峰制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工艺优化”等项目,提升仿制药质量水平。在医疗器械领域,支持立知健生物“新冠检测试剂盒研发”、弘本思源“皮肤抑菌剂产业化升级”等项目,加快医疗器械创新突破。 (二)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立项支持威门药业“保健食品威门牌铁皮石斛蝙蝠蛾拟青霉颗粒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计划项目,资助市级财政科技资金81万元。项目的实施对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促进了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项目还带动了上游原料药材种植和下游产品销售,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互动效应。项目的实施,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满足了用户对健康康养需求。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实现产值达544.09万元。 (三)推动区域内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省科委对平台“白名单”规划部署,国家级平台方面目前由贵州医科大学牵头的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已重组成功。省级平台方面,已布局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牵头建设贵州省道地药材种质创新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现代中药创制全省重点实验室。人才载体方面已由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建设食药同源健康产品贵州省院士创新团队工作站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建设集收中药民族药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以上平台均推动了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相关企业进一步开展合作,针对技术难点明确攻关目标和成果转化方向。 下一步,我市一方面将进一步强化与中国医疗器械贵州有限公司联动,紧盯“两药一械”的头部企业,从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四个维度开展产业链招商,形成头部引领加本土聚集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将以助推入驻企业发展为抓手,从企业产品创新研发、质量管理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生产线改造、项目建设等方面展开针对性扶持,全力推动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2025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9665) |